焦文周
(上栗县人民医院,江西 上栗 337009)
麻醉是外科手术前的必要环节,临床上需根据手术部位以及麻醉平面需求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调查研究显示,尽管临床上选择麻醉方式时较为慎重,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对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相关专家也指出,不同麻醉方式以及麻醉操作等与术后肺部感染有一定相关性[3-4]。本研究对术后肺部感染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相关性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以及肺部感染的预防提供指导,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15 例患者,男369 例,女246 例,年龄(42.47±8.25)岁,体质量(62.57±8.75)kg,手术时间(2.68±0.77)h。其中69 例明确诊断为术后肺部感染,男40 例,女29 例,年龄(41.85±7.83)岁,体质量(62.43±7.93)kg,手术时间(2.59±0.68)h。纳入标准:术前检查肺部和呼吸系统均正常;能够耐受麻醉操作;无心肺等系统的先天性疾病或手术史;手术顺利完成;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有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疾病或依从性很差者。
详细记录所有入选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和类别、麻醉方式和时间、基础疾病等相关信息。判断术后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并进行病原菌检测。肺部感染判断依据[5]:存在咳痰、咳嗽、气促、胸痛等症状;脉搏>100次/min;体温>38 ℃,需同时出现以上3项。
比较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进一步对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和类别、麻醉方式和时间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相关因素与术后肺部感染进行单因素分析。
615 例患者中共发生术后感染69 例(11.22%),术后感染患者在病原菌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比较
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和类别、麻醉方式和时间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术后肺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外科手术已经成为治疗多种急危重症安全、有效的手段,临床救治效果大大提升。但术后感染问题也逐渐成为突出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手术预后。如何加强术后感染的防控是临床研究的热点[6]。术后肺部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有专家指出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内部因素(年龄、体质、营养状况等)和外部因素(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手术和麻醉时间等)有关[7-8]。明确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有利于为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控提供指导,对提升患者整体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组615 例患者中共发生术后感染69 例,发生率为11.22%,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9]。其中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神经外科手术、心胸外科手术、急诊手术、年龄>60 岁等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由此可见围术期加强细菌感染尤其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预防,针对易发因素较高的患者做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有利于控制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国内部分研究报道[10]也对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认为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肺部感染,手术类别、麻醉时间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和类别、麻醉方式和时间及是否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龄、神经外科手术、急诊手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麻醉时间过长以及合并基础疾病是诱发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原因主要为:第一,高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差,容易受到麻醉和手术的影响,诱发呼吸系统或切口的感染[11];第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适用于长时间、大面积手术,但全麻对呼吸肌功能影响明显,加之气体过滤器、吸氧面罩、喉镜、呼吸回路等容易出现污染,导致肺部感染风险高于其他两种麻醉方式[12];第三,精细度更高的神经外科手术、准备不够充足的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疾病、较长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也会导致机体对麻醉的应激更为明显,免疫功能受到的影响也更多,导致术后感染风险增加;第四,医院感染管理不足、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医疗器械和设备消毒不够彻底等客观因素也与术后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术后肺部感染的诱发危险因素较多,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等因素有紧密联系,加强术前评估、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重视围术期无菌管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谨慎选择麻醉方式等有利于控制术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