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武
(新余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新余 338025)
慢性肛裂是临床肛肠科常见病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疼痛和出血,女性患者多于男性[1]。慢性肛裂多因急性肛裂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发病[2-3]。患者发展为慢性肛裂后,因裂口更大、更深,已经难以通过药物控制,需要进行手术干预。国外相关研究表明[4-5],临床治疗慢性肛裂,手术方式较多,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我院开展了肛裂切除联合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并评价了其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治疗的62 例慢性肛裂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 例。对照组男11 例,女20 例,年龄(35.09±7.22)岁,发病时间(1.15±0.37)年。观察组男10 例,女21 例,年龄(35.24±7.09)岁,发病时间(1.11±0.3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给予肛裂切除术治疗。帮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充分暴露肛管,对肛周皮肤和肛管进行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切开肛周皮肤等,锐性分离皮下纤维组织,切除肛裂组织,形成新创面,引流畅通,防止桥型愈合,切除哨兵痔和肥大的肛乳头,彻底止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切除肛裂后,进行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距离肛缘左侧或者右侧1 cm的位置作一横切口,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将单手食指插入肛管内部,分离侧方括约肌和相关组织,挑出后,切断部分内括约肌,缝合创口。
观察疗效及手术情况。疗效评价[6]如下。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疼痛、出血症状均消失,裂口和创面均愈合,肛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疼痛、出血症状明显改善,裂口和创面明显改善,肛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显效和有效的效果。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6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便血和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慢性肛裂裂口较深,愈合难度较大,患者往往伴有外痔、肛乳头肥大等,临床以疼痛、出血、便秘等为主要表现[7-8]。慢性肛裂患者在用力排便时,会撑开裂口,引起剧烈疼痛,增加患者的痛苦[9-10]。一般认为,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改善便秘状况等,难以达到根治的效果。肛裂切除术是临床治疗慢性肛裂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切除裂口溃疡组织,切断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组织,减轻患者疼痛[11]。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便血和疼痛消失时间均较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较好。分析其原因,肛裂切除术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患者往往会伴有肛管狭窄等情况,远期预后受到影响,而且还容易复发。观察组所选择方法为联合干预,在进行溃疡组织切除的同时,切断侧方部分内括约肌,松解肛门,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效果。慢性肛裂患者存在周期性便秘、疼痛、瘙痒、出血等情况,患者在排便后,会长时间疼痛,往往还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对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12]。慢性肛裂的发生受患者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影响[1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作息不规律、熬夜等,内括约肌敏感性高,便秘情况发生率增加,慢性肛裂发病风险增加。通过手术干预,得到了较好的预后。临床手术治疗时,要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在肛裂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居海红[14]探讨了肛裂切除术联合外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联合治疗慢性肛裂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促进患者康复。黄国荣等[15]探讨了慢性肛裂应用肛裂切除加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同样证实,肛裂切除联合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之一。
总之,肛裂切除联合外括约肌部分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效果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便血和疼痛消失时间,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