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推动乡村旅游投资中的作用:基于动态博弈的分析

2020-08-10 05:17马晓龙陈泠静李维维
旅游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政府旅游企业

马晓龙 陈泠静 尹 平 李维维

(1.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天津 300350;2.青岛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0 引言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围绕十八大提出的“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和改革措施的支持下,中国社会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发展,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根据国家统计局针对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底,中国仍有近3 万个贫困村,1660 万贫困人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8 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 万人[EB/OL].(2019-02-17).http:∥www.gov.cn/shuju|2019-02/17/content_5366306.htm.。从发生原因上看,尽管交通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收入水平低、劳动力状态不佳是中国乡村致贫的常见因素,但其关键因素则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投资不足和产业支撑能力较弱(陈烨烽等,2017;张春美等,2016)。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引入外部资本打造符合地方实际的产业体系才是解决乡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出路(谢玲等,2017)。世界旅游联盟认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业形态之一,旅游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的有效工具②中国旅游研究院.世界旅游发展报告2018——旅游促进减贫的全球进程与时代诉求[EB/OL].(2018-09-25).http://www.ctaweb.org/html/2018-9/2018-9-25-14-58-30700.html.。从中国乡村社会产业实践来看,农业农村部在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中指出,2018 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30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8000 亿元③中国人大网.国务院关于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2019年4月21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EB/OL].(2019-04-21).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1904/1e30cb31a2a242cdb825 86c5510f756d.shtml.,乡村旅游成为乡土文化传承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但与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相比,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建设质量上,乡村旅游都远低于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平均水平。2016 年,原国家旅游局仅推出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占具备旅游开发条件村落总数的1.24%④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旅游局公布280个全国旅游扶贫示范项目[EB/OL].(2016-08-19).http://www.cpad.gov.cn/art/2016/8/19/art_50_52641.html.。相较于人口基数高达13万的中国乡村,真正通过乡村旅游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村落不足总量的1%。其中,有效投资不足是制约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黄震方等,2015)。

政府职能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作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在政府职能系统中分别以人力、财力、权力、公信力、文化力、信息力和协同力的形式发挥作用(汪永成,2004)。我国幅员辽阔,为了确保政府职能发挥到位,形成了纵向分层治理结构,不同等级政府具有差异化的事权和职能,行政等级高低不仅与政府行政权力大小高度相关,更反映了国家政治结构体系中相对稳定和制度化的政府权力与利益划分方式(贾俊雪等,2015)。在全能型的行政治理结构中,地方政府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全面而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等背景下,地方政府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引进外部资本,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但是问题在于,在乡村旅游投资进程中,外部资本能否介入旅游开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条件对投资结果的影响。那么,地方政府如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挥行政作用来响应外部资本的实际需求?政府与企业之间要通过怎样的互动才能真正实现资本落地,推动乡村旅游和乡村社会的发展?探索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有助于为乡村旅游发展营造更好的投融资环境,而且有助于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有效落实。

1 文献综述

投资是促进产业发展、研究成果商业化,实现主客双赢的重要推动力(成思危,1999)。宏观税收优惠、投资者本身特质及其社会关系网络是影响投资决策的普适性变量,但不同投资类型之间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谢元涛,2007;Pintado et al.,2007)。对微观企业的研究表明,投资决策主要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徐光伟等,2020)、银行信贷冲击(辛兵海等,2019)、企业内部条件、现金流量、未来发展领域、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Carpenter et al.,2008;Vermeulen,2002;Beck et al.,2006)。从属性上看,旅游产业发展对宏观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在全球性贸易壁垒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发展整体稳定性较差等客观因素影响下,旅游投资增长长期落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李维维等,2017;苏建军 等,2018;Theuns,1998;Omotholar,2016;Thuan,2008)。

从博弈角度看,旅游产业投资是外部资本与地方政府及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之间通过相互博弈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获得利益的自我满足才有可能实现最终合作,推动资本落地(Uysal et al.,2012)。因此,政府在职能发挥过程中如何处理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而推进投资增长,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Williams et al.,1998)。目前对这种关系进行的博弈研究已经有了较好的学术积累。基于利益主体诉求的博弈分析显示,事先了解这些诉求,有助于旅游开发系统规避未来的误解和冲突(Belkayali et al.,2015)。因此,旅游政策制定者在规划阶段,安排好利益诉求格局并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解决冲突的关键(Markwick,2000;Uysal et al.,2012)。对不同诉求的有效评估和规范也能显著改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Sautter et al.,1999)。总体来看,现有研究对改善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关系从而推进资本进入旅游市场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几乎都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基础之上。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投资,乡村旅游投资决策面临更加复杂的资源约束和更多的地方性特征(李涛,2018),表现为在乡村旅游投资实践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更为复杂,从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和政府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不完全信息状态下的博弈模型,选取典型案例对乡村旅游投资过程中的政府作用进行研究,以弥补现有关于博弈影响投资过程研究的不足。

2 研究设计

2.1 方法选取

作为解决经济社会中多利益冲突问题的理论方法,博弈论旨在研究当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参与人如何通过优化战略选择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问题。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来看,尽管地方政府、投资企业和乡村居民共同构成旅游投资决策的关键利益主体,但在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最早期——招商引资阶段,受限于乡村居民社会自治能力和参政能力的不足,各利益主体构成的招商治理结构一般处于非均衡状态。例如:当地居民在涉及自身重大利益的土地收储和房屋拆迁等事务中往往处于绝对弱势地位,很少能够真正获得足够的话语权。相反,在市场主体脆弱的情况下,出于政绩或经济发展的动机,地方政府往往会成为旅游决策的主导者(厉新建等,2019)。而外部资本为了获得优质投资项目的开发经营权,以及在未来的旅游开发过程中获得更有利的商务氛围和行政权力支持,往往借助资本的力量与地方政府形成增长联盟,从而影响乡村旅游开发进程。因此,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在乡村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共同构成了主导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决策过程的关键力量。但在资本真正落地之前,在难以精准掌握地方政府为后续开发提供可能的支持力度的情境下,信息获取劣势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必然需要参考政府的先期行为(保继刚等,2006)。地方政府与外来企业均不完全掌握彼此对于项目开发和投资行为的真实诉求,二者获取足够信息结成最终的增长联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互相试探的过程。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是指至少存在部分参与人没有掌握全部有关信息,且参与人行动有先后顺序的博弈类型(张维迎,2004)。在博弈的初始阶段,参与人A根据其他参与人B 的类型及其概率分布,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随后,参与人A 根据所观察到的参与人B的实际行动,修正自己的初步判断,并根据这种不断变化的判断,选择自身策略。可见,该模型所反映的博弈行为很好地解释了本文中在乡村旅游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协议正式签订之前,投资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因存在各种可能的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相互试探的过程,即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初步判断只能基于政府已表现出的态度,随后根据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实际投资建设等行为修正自己先前的判断,从而做出开发与否的决策。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能够有效地刻画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地方政府和投资企业之间的行为特征,在乡村旅游开发投资决策过程中对于地方政府作用发挥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具有显著的适用性。

2.2 模型假设

长期以来,以城市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倒逼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绝大多数中国乡村,特别是中西部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仍依赖传统农业,乡村地区没能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获得应有的发展(谭雪兰等,2019)。且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这些不利因素又进一步成为限制乡村旅游发展吸引外部资本的瓶颈。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绝大多数中国乡村地区,均存在乡村居民参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决策能力较弱的状况,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地方政府往往替代乡村居民主导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决策过程。基于此,本文假设乡村旅游开发招商引资阶段的关键利益主体是以各自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当地政府和投资企业。其中,当地政府希望外部资本的介入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并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从而取得经济或政绩回报;投资企业则希望找到合适的旅游投资项目,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假设2: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前期的支持态度和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支持程度,本文假设地方政府存在主导型和辅助型两种类型。其中,主导型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有着强烈的意愿,在乡村旅游正式开发的后期,有较大可能会尽职尽责地行使常规的服务职能,甚至会进一步利用行政权力和公共资源强有力地干预乡村旅游的决策制定和发展过程;辅助型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意愿不强烈,在乡村旅游正式开发的后续进程中较大可能起配合作用,如配合企业完成手续报批等常规性工作,即有较大可能不会实质性地参与旅游开发的具体工作。

假设3:本文假设地方政府与外部投资企业结成增长联盟之前符合理性人特征,即会首先对旅游开发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和政治效应等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做出是否支持开发的决策。在明确自己的开发态度后,政府会进一步做出土地、税收等资源配置,以及协调、配合等支持决策,并随后付诸实际行动投入相应实体性资源、公共服务要素,制定政策等。为简化过程,本文将地方政府用于乡村旅游开发的资源投入要素统一用“政府付出”表示。

假设4:对投资企业而言,假设存在能够增强其开发信念的政府实体和政策资源投入临界值R,这个值可能会随着案例地的不同而改变。设主导型政府“政府付出”达到和未达到R的概率分别为a和1-a,为保证后续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发,一般而言,主导型政府倾向于投入更多的资源以达到临界值R;设辅助型政府“政府付出”达到和未达到R的概率分别为b和1-b,一般而言,辅助型政府开发意愿不强,倾向于投入更少的资源。

2.3 模型构建

参考相关研究(张维迎,2004),本文在以上假设的基础上将投资企业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然”选择政府的类型为主导型或者辅助型,概率分别为u和1-u。第二阶段,在综合判断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后,政府开始行动,决定自己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政府付出”。政府知道自己的类型,即政府清楚自己对于乡村旅游开发的态度,主导型政府很有可能选择投入更多的资源来表露自己的开发决心,而辅助型政府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到其他方面。第三阶段,投资企业开始行动。乡村旅游开发是多部门和多利益主体的资源整合过程,显然,相较于辅助型政府,主导型政府更有可能帮助投资企业降低解决乡村事务的资金和时间成本,投资企业能否正确判断政府的类型对其后期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存在诸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投资企业不清楚政府的类型,只能根据政府在前一阶段的行为特征对其类型进行判断,并在进一步评估收益后做出投资与否的决策。

根据政府类型和双方的行为选择,可能出现以下8种博弈结果:一是主导型政府的“政府付出”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投资,双方收益为(N1,Q1-C1)。二是主导型政府的“政府付出”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不投资,双方收益为(N2,0)。三是主导型政府的“政府付出”未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投资,双方收益为(N3,Q2-C2)。四是主导型政府的“政府付出”未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不投资,双方收益为(N4,0)。五是辅助型政府的“政府付出”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投资,双方收益为(N5,Q3-C3)。六是辅助型政府的“政府付出”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不投资,双方收益为(N6,0)。七是辅助型政府的“政府付出”未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投资,双方收益为(N7,Q4-C4)。八是辅助型政府的“政府付出”未达到临界值R,投资企业选择不投资,双方收益为(N8,0)。基于上述8种结果构建的博弈树如图1所示。

图1 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和投资企业的博弈树

3 模型应用——以河北W村为例

3.1 W村的投资博弈过程

W 村位于河北省和北京市交界处的承德市。长期以来,受不利区位交通条件限制,该村的社会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旅游开发的社会资本可进入条件较差。但因地势高,生态环境优良,且有明代长城和古生物化石等旅游资源,W 村具有较高的旅游投资和开发价值。2010年以来,逐渐有不同类型的投资企业开始关注W 村潜在的经济价值,并不断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和洽谈,希望对该村进行旅游开发。但直到2013 年前后,旅游小镇、度假区、狩猎场等大型旅游项目在该村周边陆续建成并取得成效后,当地政府才在多轮谈判、考察、协商的基础上,成功与T 企业达成项目合作开发协议。在协议签订后20 个工作日内,T 企业向当地县级政府土地收储中心支付了土地收储资金,意味着投资企业的决策已经完成,W 村的乡村旅游开发工作正式开始。实际上,T 企业从具有初步投资意向到投资决策的完成持续了一年多,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之间不断发生基于各自利益的博弈,两个利益相关者在此过程中的行为特征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以W村为案例进行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政府作用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示范价值。

3.2 模型的实证检验

为具化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所持的态度,本文分别将主导型政府和辅助型政府对应的态度分为“持续关注”和“无所谓”两种。其中,“持续关注”意味着政府对整个乡村旅游开发进程都愿意给予支持,而“无所谓”则意味着政府不关注乡村旅游的开发进程。就W 村的投资过程而言,在2013 年与T 企业达成开发协议之前,政府对该村基本无任何资源投入,可以认为前期“政府付出”并未达到投资企业所期望的临界值R。但随着二者协议达成,政府对该村的资源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可以认为后期“政府付出”已经达到投资企业所期望的临界值R。基于此,本文将政府行为分为“不投入资源”(与模型中“未达到临界值R”相对应)和“资源倾斜”(与模型中“达到临界值R”相对应)两种。博弈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完全信息下W村政府和投资企业的博弈结果

3.2.1 政府“无所谓”情境下的博弈

2013 年以前,尽管有多家投资企业前往考察,反复与地方政府进行交涉并表明投资意愿,但地方政府受财政资金紧张和开发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一直没有给予支持W 村旅游开发的产业政策和实际行动,政府与投资企业之间也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合作关系。从投资企业视角来看,政府的前期态度和行为表明其在开发协议签订后,也不倾向将政府工作重心向乡村旅游开发转移,即此时地方政府态度属于“持续关注”类型的概率u<0.5。

W 村是以度假区的形式开发,在诸多成本中,拆迁成本受当地居民开发意愿、征地政策等影响,具有显著的不可控性。同时,在地方政府先期不投入资源或投入资源有限的情境下,如果再难以得到地方政府在政策或其他方面的有力配合与支持,企业投资将背负沉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等成本压力,在开发成本增加的同时,收益会减少。这在模型中表现为投资企业在政府“无所谓”情境下的投资收益会小于在政府“持续关注”情境下的投资收益,在政府“无所谓”情境下的投资成本则会大于在政府“持续关注”情境下的投资成本,即Q4<Q2、C4>C2。

在投资企业介入初期表达合作意愿,但地方政府却没有表现出开发意愿时,根据贝叶斯法则,投资企业初期判断地方政府在协商之后也不会投入财政资金和给予相关政策辅助乡村旅游开发的概率,即政府行为是“不投入资源”的边缘概率为:

Prob{不投入资源}=P(不投入资源|持续关注)P(持续关注)+P(不投入资源|无所谓)P(无所谓)=(1-a)u+(1-b)(1-u) (1)

尽管投资企业仍持续向政府表达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但地方政府依旧没有对投资企业的态度做出积极响应,也没有给予W 村更多的支持政策,即地方政府行为是“不投入资源”。对于投资企业而言,现阶段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类型的概率为:

在“政府付出”已经确定的基础上,企业投资与否可根据期望收益结果进行选择,期望收益计算公式为:

在地方政府“不投入资源”辅助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利用公式(2)可以计算得到地方政府“持续关注”类型和“无所谓”类型的概率,将对应情境下的企业收益(Q*-C*)代入公式(3),可分别得到企业投资情境下的期望收益:

和企业不投资情境下的期望收益:

可以看出,2013年以前,在地方政府支持W村旅游开发力度有限的情境下,只有投资有收益时,企业才可能理性地做出投资W 村旅游开发的决策。为进一步探讨当地政府所属类型的概率大小与投资企业所获收益的关系,可对式(4)求偏导:

式(6)中,因a,b<1,可知(a-1)(b-1)大于零,又因Q2>Q4,C2<C4,可知偏导结果大于零,表明当政府在初期不投入资源辅助乡村旅游开发时,企业获得的收益与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类型的概率u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政府在前期表露出的态度使投资企业认为其在未来百分百属于“持续关注”类型,即u=1时,投资企业可获得的最大收益为Q2-C2。但在博弈模型中,结果为Q2-C2所对应的政府行为是“不投入资源”辅助开发。在W 村地理环境和区位交通环境差,景观特质散漫的现实下,若地方政府不能投入资源,那么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外部性设施建设资金都需由企业承担,即使地方政府开发意愿强烈,这样的现实也会使投资的可行性较低。因此,没有足够资金实力的投资企业选择不投资;有足够资金实力的投资企业因投入资金较多、承担风险较大,也倾向于不投资。结合当时实际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开发态度表明其“持续关注”的概率u<0.5,投资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会随着u的减少而减少。在u=1 时,投资企业尚且会倾向于不投资,u值的降低会进一步打击其投资的信念。因此,在地方政府开发决心不明显,并在开发初期没有有效发挥“全能型”作用的情况下,投资企业博弈的最优解是不投资,从而导致在2013 年以前,虽然很多投资企业来W村考察,但是却纷纷做出不投资的决策行为。

3.2.2 政府“持续关注”情境下的博弈

2013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开始对W 村的旅游开发给予实质性关注,地方政府与投资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地方政府开始给予W 村更多的资源倾斜,并在与投资企业协商过程中,表露出强烈的开发意愿。因此,站在投资企业视角,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的概率u>0.5。在协商之后,地方政府做出筹措资金、编制发展规划、修建通村公路、建设休闲生态园等行为决策。随着T 企业投资意愿逐步明确,地方政府的资源投入不断加大,二者的互动关系更加倾向于推进资本真正落地。在这样的情景下,企业投资后根据其收益和成本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同理可得,投资企业在政府“无所谓”情境下的投资收益会小于在政府“持续关注”情境下的投资收益,投资成本则会大于在政府“持续关注”情境下的投资成本,即Q3<Q1、C3>C1。

在政府与企业的协商谈判过程中,随着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旅游开发的态度和行为日益坚定,企业认为地方政府会在后续旅游开发中做出“资源倾斜”行为的概率为:

随着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为的不断推进,企业认为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类型的概率为:

在“政府付出”已经确定的基础上,利用公式(8)可计算得到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类型和“无所谓”类型的概率。若企业的策略为投资,此时期望收益为:

若企业的策略是不投资,期望收益为:

在地方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源用于W 村旅游项目开发的情境下,若企业投资有利可图,企业的理性决策是投资。为进一步探讨地方政府所属类型概率对企业投资收益的影响,可对式(9)求偏导:

式(11)中,因Q1>Q3,C1<C3,故计算结果大于零,即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与政府属于“持续关注”类型的概率u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持续关注”型政府概率u低至0时,T 企业获得最小收益,将数值“u=0”代入企业投资收益函数可得投资企业的收益为Q3-C3。Q3-C3对应的政府策略是给予资源倾斜,即使政府后期不关注旅游开发成效,政府承担较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会降低T企业开发乡村旅游的“外部性”建设资金投入,客观上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且以往实践表明,在乡村旅游产业得到有效发展后,乡村旅游投资本身有利可图,成本的降低和对往期收益的评估都对T企业发挥着正向投资激励作用。实际上,在建设之初,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有强烈的开发意愿,其属于“持续关注”型的概率u>0.5,T 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会随着u的增大而增加,T 企业会受到更大的激励而对W 村旅游开发项目进行投资。综上所述,在政府给予财政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建设的情况下,T 企业的博弈最优解是投资。

4 结论

资本不足是制约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资本介入乡村旅游开发成为大多数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政府职能体现的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本文通过对河北W村的案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是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某一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是在参考另一利益相关者行为基础上的选择,这种特性与中国乡村社会中以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相符合。本文从实践出发,在政府有无作为的两种行为情境下,通过构建政府和投资企业之间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从投资企业的角度,计算其不同选择策略下的概率和预期收益,进一步推导出其最优选择策略,可以很好地对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企业投资行为进行解释。

第二,在中国乡村旅游开发实践中,地方政府的做法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若政府在旅游开发初期支持意愿不强,在实际行动中也不投入实体资源或者予以政策引领,则会降低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判断值,使投资企业产生投资该乡村旅游开发项目会遭受损失的信念,从而导致招商引资失败。相反,只要地方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初期能够给投资企业释放出强烈的开发意愿信号,并给予相应的资源倾斜,则会促使企业产生投资获益的信念,从而对乡村旅游开发引资效率的提升有正向激励作用。

第三,企业的投资预期收益与其对政府开发信念的判断成正相关。投资企业会根据政府在招商引资阶段的行为不断修正对政府的判断,这个判断是乡村旅游开发能否获得企业投资的关键。具体地,地方政府的先期投资建设等行为能够向投资企业传达有利的信息,提高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的信心。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越大,投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主导下参与乡村旅游项目投资的意愿越高。

第四,中国乡村旅游开发难以得到外部资本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外部资本总量不足或资本市场不活跃,而在于外部资本对乡村旅游开发进行投资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实际支持不够。只有当地方政府能够配置一定规模的实质资源,或提出具有显著符号性作用的制度举措,向投资企业传达出明确的支持性信息时,投资企业才会受到“获益”的激励,做出投资乡村旅游的决策。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初期,即使地方政府财政不宽裕,难以直接对项目投入太多资金,但为了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本介入,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发挥行政主导作用,通过政策倾斜或规则制定等资源配置方式为乡村旅游开发营造积极的氛围,增加投资企业对政府开发信念的认知,促使投资企业获得投资决策的激励。

5 不足与展望

本文构建的博弈模型将政府作为统一用“政府付出”表示,只关注投资企业最终是否投资,而忽略了投资企业的中间试探性行为。实际上,政府在乡村旅游招商引资过程中还存在其他具体事项上的多种博弈,如何在后续研究中完善这些博弈内容将有助于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的提出。此外,本文在博弈模型的构建中也没有具体量化u的取值,而是借助u的临界值来推导结论。在后续研究中,根据案例实际探讨出u的具体量化指标和量化方法也有助于增强本文博弈模型的适用性。

猜你喜欢
政府旅游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旅游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