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华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面,促进语文基本功的养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在小学实施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策略,提出语文教师应当依据课本选文精心选择读物,可在课堂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写结合活动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并为课外阅读活动创设成果展示平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8,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0-0167-01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均有很高要求,要求许多课外功夫的参与。仅凭学习课内选文,难以为学生创造足够的语言输入,更无法引导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小学生处于学习书面语言文字的早期阶段,在此期间更应重视实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日积月累,借助阅读培养深厚的语文基本功。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精选读物,构建阅读基础
课外读物数量众多,教师要从中精选内容,构建课外阅读的基础。教师可以多维切入,着眼于与课文的相关性来选择读物,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去阅读其他具备关联的文本。例如,可从单元主题切入,如当学习以寓言为主的单元时,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推荐《伊索寓言》;五年级中有古典小说选段单元,包含《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篇目,教师便可以推荐名著《西游记》。可从作者切入,如对课文《蟋蟀的住宅》,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让学生阅读收录课文的全书。教师也可以着眼于写作训练的要求来切入。例如,课本中有的单元课文均为写人类文章,习作主题也是写人,教师便可以推荐《窗边的小豆豆》,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怎样将小豆豆这个人物表现得鲜活真实。教师选择的读物应兼具经典性、文学性与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只有当学生被内容吸引时,才会乐此不疲地从事阅读。
二、关联课堂,促进读书交流
对课外文本的阅读活动可在课堂中实施,这样可以使阅读成为集体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读书感受,提升读书的乐趣。学生一起畅谈读书心得,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外读物的深度理解。
如读完《昆虫记》后,教师开展主题讨论活动:“说说本书中打动你心灵的内容。”活动前三天,先将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从阅读、摘抄、拟定发言提纲等方面做准备。开展主题讨论活动时,有的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讨论,谈到作者的科学探究精神值得学习,让自己懂得只有认真、执着才能有所发现。有的学生从作者所写的昆虫角度来讨论,谈到这些小昆虫的生命力让自己受到触动。每个学生的发言都对其他学生构成提示,让学生在读书交流之中对读物的意蕴产生新发现。针对课外读物的交流活动贵在形式灵活,教师提出的主题应当能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表达空间,有时可以直接以内容复述的形式展开。如读完《西游记》后,可开展交流活动“讲一讲你喜欢的《西游记》故事”,让学生自选其中一个故事,以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组织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读写结合,促进语文积累
阅读与写作可以相互促进,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從阅读中也可以延伸出新的写作空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类读写结合活动。一是点评式写作,如学生读《窗边的小豆豆》时,可以在读书笔记中对书中的段落进行点评,说明这对自己写作的启示,将其以要点归纳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学生在书里读到“可爱顽皮的小豆豆在上课时会和燕子说话”,于是归纳出“生动刻画、典型事例”八个关键词。二是迁移式写作,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其中的内容要素,写出新的习作。
与读书交流活动相似,读写结合活动同样应当具备较高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同时,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想写、爱写的情感,引导学生萌生创作表现欲,可提供部分口头范例。如果写作主题的限制性过大,或只布置任务而不进行充分指导,可能会给愉快的课外阅读活动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四、巧用激励,创设展示平台
阅读是需要激励的活动,当学生产生内部动机时,才会读得多、读得深。从事课外阅读活动时,不少学生觉得在做隐性工夫。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有形成果,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总之,课外读物是语文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当重视对读物的选择、对读书交流和写作活动的组织,以及对氛围的创设,促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取得提高。
参考文献:
[1]何玮.走近课外文本,涵养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9(6):10-11.
[2]吴峰.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4-46.
[3]郭其平.课外阅读课程化以书香润养童心——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青海教育,2018(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