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抒琳
[摘 要] 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中小学生被阻隔于教室之外,如何将小学数学高年级线上教学质量落到实处。从高效备课、有效教学、掌握出勤情况及落实课后作业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有效策略
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全国上下停课不停学。病毒将人们隔离在教室之外,却阻隔不了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孩子们网上勤学习,老师们“云端”不松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线上教学落到实处呢?
笔者对所任教区域及周边几所学校进行调查后发现,除极个别特殊家庭外,绝大部分学生的家庭均具备利用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参与线上课堂、提交线上作业的条件。同时,高年级学生对于电子设备的操作能力已具备一定水平,在这一前提下,笔者结合近两个月来线上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小学高年级线上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巧用资源助力高效备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上好课必须充分备课,无论教学怎么改革,即便是如今的线上教学,都无法淡化备课环节。
近期,为了帮助广大师生进行线上教与学,网络上许多平台、公众号都不定期地推送微课、分享课件、上传练习等,这对于开展教学都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源。因为线上教学的特殊性,除了按以往实地教学的方式进行备课,还应更多地从这些网络资源中筛选优质微课,推送给学生,使线上课堂教学高效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有一些平台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例如,济南市教育局推出的“济南空中课堂云点播”平台,其中的课程质量都比较高,学生通过选择“学段—学科—年级”可进入相应的课程学习,每一节课下方还附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清单,对学习新课有很大的帮助,有部分老师考虑到易操作性,对其中的微课进行录播并下载好学习单,再上传到班级学习空间,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再好、资源再优,备课时都应先看一遍,有选择地使用。因为只有教师本身,才对自己班级的情况最为了解。资源恰好适合自己学生的,可以直接推送,但一定存在一些不合适的地方,那就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当然,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备课,所有的资源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截图、重组、再造等手段,录制成适合本班级的新微课,或将它们用于直播,对重、难点进行重述,大大提高备课效率。
二、积极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的教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线上教学也是如此。比之实际课堂,线上课堂对学生来说,更加单调乏味,不论是播放微课或是在线直播,学生都必须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产生疲惫感,再因小学生自觉性、专注度不够,开小差走神等状况更常发生。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没有关注学生、没有互动沟通,那么就是“满堂灌”,就如唱独角戏似的。那么该怎么做呢?教师应放慢教学的脚步,课堂容量大约在实际课堂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一个课时的新授课结束后,最好能搭配一个课时的讲评巩固。在授课过程中,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增强互动性。
(一)直播教学时,增加与学生的互动
这里以“腾讯课堂”软件为例。直播时可使用“答题卡”,通过设置不同选项,让学生从屏幕中弹出的“A”至“E”中点击选择,更多地引发思考,让学生有事可做;也可以在提问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以此激发部分“懒得动脑”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举手”功能,教师发布“举手”任务,学生提出申请,由教师将其“请上台”,实现师生、生生的实时互动,并将这样的互动传输给每一个在直播间的学生,更具真实感,更有参与感。让伙伴们感受到自己的同时,也能看到伙伴们的选择、读到伙伴们的意见、听到伙伴们的声音,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参与者,是课堂的主人,而非置身事外。互动过程比较费时,所以,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提前权衡,用心设计相应环节。
(二)学生通过自行核对作业动起来
以笔者的课堂为例,先向学生展示笔者高中时期自行批改、自行订正的作业材料,让他们了解将来也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进行自纠自查、错题标记、答案批注等,以备复习之用。进而要求学生从简单之处入手,在老师讲评作业的过程中,拿起红笔,学习自己批改作业。跟着老师的速度,一题一题检查核对,正确的打钩,错的不着急用橡皮擦擦去,而是用红笔订正在一旁,最后根据每题的分值以及自己的书写情况进行打分。这样一来,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有事可做,并且通过批改、批注学会做笔记,在将来进行复习时拿出作业,错误所在一目了然,一举多得。课后,要求学生提交批改后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及时跟进掌握出勤情况
在与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有些老师提出:下課后总觉得有些不踏实。这样的“不踏实”有一部分来自于不知道学生是不是真的参与了线上学习,有多少人“默默关注形如潜水”,有多少人“头像点亮却在睡觉”,又有多少人“看会儿热闹消失不见”,还有一部分,则是担心那些客观条件不支持上网课的孩子,该如何为他们补上缺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缓解这样的“不踏实”症状:找到能够记录孩子参与直播课程时长、监控孩子进出直播间状态、回看老师直播课内容的软件。以“腾讯课堂”直播软件为例,它除了上述提到的“答题卡”“评论区”“举手”功能可方便师生互动外,还能够自主录制直播全过程,利于时间上不方便的家长和学生进行回看。并且,该软件有一个“考勤”功能,能够导出听课名单、听课时长、进出频率等。以笔者所在班级的某次考勤记录为例,对导出的EXEL表格进行整理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学生存在迟到、早退情况,有学生在线时长严重不足,有学生中途多次进出直播间。随后与家长了解情况,有部分孩子因网络问题造成掉线,但也确实发现个别学生中途因与同学QQ聊天导致出现多次进出的记录,还有睡过头导致迟到的状况等。沟通使得家长更重视,学生也更遵守课堂规矩。当然,数据仅仅作为参考,在线不代表就是全神贯注地听课,但这个功能对于掌握班级学生的听课情况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四、逐一过关落实课后作业
仅仅做好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跟平时的教学一样,抓好作业的落实,才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将质量落到实处。然而线上教学无法像平时一样,上交纸质作业,因此,只能依靠软件开展,下面从批改作业、订正作业两方面谈谈如何做到每个学生“逐一”过关。
(一)作业批改
以QQ群的“作业”功能为例,其手机批改端有4个功能:红笔批改、评定等级、文字评语、语音评语。学生以图片形式提交作业,教师点击图片的左下角“红笔点评”即可进行打钩、打叉、画圈、画线等涂画操作,还可以切换为“文字”功能,把需要点评的内容批注需要讲解的题目边上,相当于平日书面作业批改中的“红笔”。对完成批改的图片进行保存后,还需对作业进行整体的评价,留下“语音评语”或“文字评语”,其中的“语音评语”能够更高效更直接地帮助老师点明学生作业中的整体问题,最后设置“作业等级评定”。QQ作业电脑批改端与手机端相比,大致相同,只是减少了“评语评价”功能,而电脑端因屏幕较大,眼睛较不易疲劳。
(二)订正过关
QQ群的“作业”功能分为“待批改”(即教师还未批改的作业)、已评定等级的作业(含“A+”或“A”“B”“C”四个等级,“A+”适用于第一次批改后全对的作业,其他3个等级根据完成订正的作业整体情况评定)、“待修正”(即教师批改后还未订正的作业)、“已修正待批改”(即学生订正后重新提交老师还未二次批改的作业)四大类。点开“已修正待批改”,上方会提示“作业已修正,需再次批改”,下方会有学生第二次提交的订正后的作业,再往下有第一次批改后保存的图片。这样一来,教师很容易回忆学生原来的错误在哪里,点开新上传的作业图片后,可进行“红笔批改”,随后可点击“老师评语”右侧的符号“笔”,对评语进行修改,修正等级、添加语音或文字评语等,当然,如果还有错误,可继续选择“需修正”。完成后系统会在上方显示:“该作业已再次批改”。
如此一来,“全员批改”配合“逐一订正”,再鼓励学生通过“QQ私聊”形式向老师提出困惑,老师进行“线上答疑”,定能很好地实现“查缺补漏”。
目前线上还有许多不收费的学习软件值得一试,例如,“一起小学老师”“一起小学学生”APP,学生在线利用手机或电脑完成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并且形成一系列学生答题情况的数据分析,方便教师发现问题。但毕竟只能通过电子设备设置习题,功能所限导致有一些题型无法考查,并且担心学生上了一天线上课之后,还需长时间对着屏幕,对孩子的视力有些许程度的影响,所以应酌情使用。
五、以赛促评激发学习兴趣
自律性会直接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受疫情影响,学生们长期呆在家中,少了老师的现场管理,没有同学间的互相提醒,绝大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远远不足以支撑其有如学校般的固定的作息,也难免产生惰性。
为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线上学习中,笔者在班级中尝试设计了“我是线上学习小能手”比赛。从“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对“能否做好预习”“是否准时上课”“上课时长是否达标”“学习过程积极性”“是否参与讨论或发言”“自觉控制网络使用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业订正情况”“是否主动提问要求老师答疑”多维度进行评价,评选出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并主动完成作业订正的学生,在比赛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表现优异同学的案例在班内进行展示,树立身边榜样,在竞争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进行学习。
以上是笔者对于小学数学高年级线上教学的几点思考。线上教学因疫情缘故引发老师们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越来越好的教学策略将会涌现。在等待回到学校的这段时间,只要我们做到“线上授课有质量,课后作业有落实,评价及时有效果”,云端教学就一定能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伟.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羅伟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20(1、2):72-73.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