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华
摘;要:初中生受成长环境、人格因素、理解能力水平等因素的关系,其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的优势互补和成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积极开展隐性分层教学,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品质。本文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践隐性分层教学的措施,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初中教育;隐性分层;数学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初中数学课程体系指出了全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还原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时,其表现出的差异明显,很难达到良好的学习目标效果,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践中,隐形分层教学理念脱颖而出,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通过分析,教师需要探索将隐性分层教学的理念引进初中数学课程体系,逐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综合水准,为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一、在隐性分层教学的方式下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应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从容易到困难。应为具有不同接受数学知识能力的学生分配不同级别的数学目标,以便他们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愿望。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老师的引导,自我价值和自尊得到维护,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成就感。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时,可以将其分成三个级别:A、B和C。不同层级具有相应的教导方针,可以制定不同级别学生的能力培养计划。在A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教科书的题材是基本。依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合理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需求进行扩充,使学生具有能自学和思考数学知识的能力;在B级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强调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还需要充分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适当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在C类学生教学中,要把基础知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围绕基本知识学习,着力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习惯。
二、在数学授课中贯彻内隐分层教学指导
1.确定教学目标
内隐分层教学各层次的教导指标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内隐分层教学的方法,即确定整体教学目标。在渗透具体实施过程时,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学习指标,引导学生学习,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整体隐性分层教学指导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注重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自信,获得成就感。初中数学教学的各个层次都存在梯度,数学知识的难易度也有所不同。如果C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就必须围绕数学基本知识指出课题,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后,可以向学生呈递全面的课题,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可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知识,达到C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如果B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强,他们可以向该级学生呈现适用于其层级的全面问题,在为B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中,着力培养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A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则可以制定相对较高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力,为此实现A层级学生可以利用创新思维来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隐性分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2.按照学生情况进行问题分层
在准备课程时,将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进行问题上的分层也是很关键的,教师可以拟订三套教学计划,以便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不同层级基础知识的需求,课堂教学可以满足后进生的学习需求,然后适当增加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一起讨论和解决学习问题,使各层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对于成绩不佳的学生,教师可以专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这部分的内容为例:教师先呈现-1≤2x-13<13的不等式于学生,要求所有三个级别的学生都掌握它。然后将此不等式进行变化。第一种变式:对于代数公式2x-13,该值大于-1且小于13点,找到x的值范围,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也可以解决此问题。之后,显示第二个变式:2x-3y=1,并且满足-1≤y<13。查找x对于此问题,老师要求出色的学生通过变式找到y的表达式,然后将其替换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问题的难度会逐步增加,并且三个级别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增加级别”。
3.按层级实现归类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把教学工作分为不同的层次,使各级学生都能得到自己需要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将各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教学。具体来说,教师应减少对优秀学生和中等学生的基本问题设置,适当增加拓展性问题,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增加一些可选择的问题,教师还应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初等函数内容的教学中,为后进生设置概念题和初等函数基本计算题。对于中等学生和后进生,设置一些选择题和分析題。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还应创新作业形式,使练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如适当改进作业形式的挑战性,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隐性分层教学是初中教学中需要教师重视和实践的有效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应该得到广泛应用和借鉴,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层次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真正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在适应教学难度中不断提升学习乐趣,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获得学生的自主能动效果,全体学生共同成长,将教学成效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陈婷.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77.
[2]来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隐性分层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4):238.
[3]张国.初中数学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