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柳,杨西宁,赵 莹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体检部,广西 南宁 530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渐渐发生改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生机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糖尿病作为一种终生治疗疾病,由于该病的治疗时间较长,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不明显,不能够很好地引起中青年患者的重视。微课一般是由短视频和相关的资源组成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广西民族医院内分泌病区及门诊并已确诊为DM的中青年DM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3±9.3)岁。实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6.4±9.4)岁。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中青年患者不实施微课,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干预时间为1年,患者在住院时,护理人员需告知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讲解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用药知识等内容。然后发放健康宣教手册,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在出院后,可以通过电话通知患者听讲座,1个月将1次课,每次讲1h。
实验组:对中青年患者采用微课形式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可以编写健康宣教手册,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科学饮食、安全用药等方面进行编写。其次进行微课的制作。可以用编写的健康宣教手册把知识点制作成PPT,比较复杂的知识点可以使用图片的方式,可以添加动画或者相关视频,并录制旁白后,然后转换成视频,每个视频大约在15min左右。1周1次,每次观看1~3个视频,患者在看完微课视频后发放相对应的健康宣教手册,连续干预1年。
血糖控制。显效:空腹血糖(FBS)血糖控制范围在4.4~6.1mmol/L,餐后血糖(PBS)范围控制在4.48.1mmol/L。有效:F B S ≤7.0 m m o l/L,P B S ≤1 0.0 m m o l/L。无效:
FBS≥7.0mmol/L,PBS≥10.0mmol/L[2]。
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指标。根据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估,包括总体饮食、蔬菜类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方面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3]。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
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例,%)
实验组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比(±s)
自我管理能力对照组 40 7.5±0.7 7.6±0.9 10.4±1.5 12.6±3.6实验组 40 6.8±0.6 6.6±0.8 9.3±0.8 19.3±2.6 T/ 11.249 10.338 11.166 11.949 P/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早餐后2h血糖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的糖代谢出现异常继而导致蛋白质、脂肪、水等出现代谢障碍,主要表现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市场上很多高糖、高脂肪的食品让很多中青年人群大量食用。同时,很多中青年人由于长时间处于坐立的状态,缺乏运动量,尤其是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长时间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会让人长期处在应激状态,从而导致血糖升高,长此以往就容易患有糖尿病。本研究显示,实验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血糖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在健康宣教中实施微课,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够有效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生活中注意控制血糖。健康教育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治疗手段,是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护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随着社会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教育由传统纸质资料的方式向着多媒体资料方向发展转,相比传统资料来说,微课可以通过结合视频、图形、视频等素材,使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能够很好地吸引中青年患者的注意力,提高对相关疾病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健康宣教的引用。使用微课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够很好的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随着微信的普及,让人们为糖尿病健康宣教方式带来新的形式。患者在出院后,医院可以微信或者信息的形式发送发送信息,不会受到传统健康宣教时间、地点的影响[4]。
综上所述,微课能够提高中青年人群患者对相关疾病的学习兴趣,能提升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水平,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