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玲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精神已成为新时期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唯有此,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將这一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手段,让创新之花盛开在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手段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学科。要想学好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努力开发教学资源,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一、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动手操作是连接数学的抽象性与学生的形象思维之间的“桥梁”。它可以将蕴含的数学关系一览无余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他们获得直观的理解。此外,动手操作还是一项富有创新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侧面积”一课时,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对“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白要想求出圆柱的侧面积,需要将其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了这些知识经验,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就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如何将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经过商讨,小组成员开始动手操作,有的沿着高剪开,将侧面转化为长方形;有的沿斜线剪开,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还有的用手撕开,转化为不规则图形……这样,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手实践中多角度、多方面地认识事物,在活动中激发创新意识,顺利完成由曲面到平面的转化,再次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圆柱的侧面与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利用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一题多解,培养创新意识
面对同一问题,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会得出不同的解法。教师要提倡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路,开发智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数学中有很多一题多解的事例,教师要结合问题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一课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果园里有15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求梨树有多少棵?这是一道分数除法应用题,然而学生在初学过程中,很容易与分数乘法混为一谈。为了让学生能够分辨出两者的区别,教师这样引导学生:题目中的单位“1”是哪个量?单位“1”的量已知还是未知?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自主解决。经过思考,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出了三种方法。方法一,解:设梨树有x棵,由题意可得,x+x=150,解这个方程得x=90。方法二:利用份数,把梨树的棵数看作是3份,苹果树比梨树多2份,则苹果树有5份,苹果树有150棵,也就是5份是150棵,则平均每份是150÷5=30(棵),梨树的3份就是30×3=90(棵)。方法三:利用线段图。选取一段表示单位“1”的量,即表示梨树的棵数。苹果树比梨树多,由此可见,苹果树占单位“1”的(1+)。由苹果树的具体量150棵,可以顺利得出梨树的棵数,即150÷(1+)=90(棵)。这样,学生得到这道题的多种解法,开阔了他们的思路,分数乘除法的区别也在这三种方法中一目了然,帮助他们扫清思维障碍。
三、开放练习,培养创新意识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石,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传统的练习题以书面为主要形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开放练习,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习了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一课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练习题:“计算操场圆形草地的面积?”根据理论知识,要想算出圆形草地的面积,需要测量出圆形草地的半径或直径。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草地太大了,无法做到。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想到了骑自行车绕草地转一圈的方法,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量出,再乘以圈数,就可以得到草地的周长,利用圆的周长就可以顺利得出圆的面积。就这样,在这样生活化的练习中,学生打破常规,独辟蹊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了创新意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理念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格桑平措.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4(12).
[2]胡玉辉,庞素群,刘文玲,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C],201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