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皓博
摘 要: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体现在各年级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之中。小学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历史课程,但是在语文书中有着很多的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興趣,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和历史。为此,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历史故事的教学,使课文发挥其价值。
关键词:历史故事;课文价值;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在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故事类课文进行讲解时,要和小学语文的特点相结合,让学生既能够提升学习语文的能力,又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了解到历史所表现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历史故事类课文的方法。
一、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所了解
历史故事来源于历史,是对我们而言很遥远的真实。小学生还没有开始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历史的了解比较少。想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历史故事类课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信息设备来对历史进行还原,使历史故事活起来,让学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共鸣[1]。比如说在讲解《曹冲称象》时,先介绍以下背景,然后设置悬念,“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但是大象它到底有多重,没有人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够给大象称重呢?”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然后播放这个故事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曹冲想到的办法,六岁的他最后成功地称出了大象有多重,让学生学习他懂得换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说,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当时中国革命的困境,了解虽然我们现在吃饱穿暖了,但是中国人是苦出来的,要懂得艰苦奋斗,节约用水,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没有前辈们的努力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当时的历史,从而对他们进行培养。
二、学生要理清历史故事的条理
在刚开始阅读历史故事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引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能够理清历史故事的发展,了解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发生之后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结局,快速地将自己融入文章中的角色,加深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2]。比如说在讲解一诺千金这个成语时,对学生提问:一诺千金这个故事所指的人物是谁?为什么说他的一个诺言能够价值千金?他在什么情况下会立下承诺?最后他的承诺又是否能够实现?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解决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结合历史故事类课文的特点来对语言进行运用
小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比较少,他们所了解到的词汇、句子大部分都来源于语文课本中,因此在学习语文时,要把握住不同课文的特点。历史故事类课文在表达历史故事时都对语言进行了加工处理,采用了不同的手法来对历史人物进行描写。为此,在进行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到历史故事的内容,还要让他们学习相关语言的运用。让他们能够认识更多的汉字,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相关的文学素养。
比如说在讲解《公仪休拒收鱼》时,通过语言来展现公仪休、学生以及来贿赂公仪休的管家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三个人,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对话[3]。
想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物,应该让学生去猜测人物的想法,让学生能够明白文字所展现出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趣味地进行学习,形成语感,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基础,让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而是一种知识的应用。
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小学语文历史故事类课文不仅具有和其他教材相同的作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素材,还是我国漫长历史中优秀的精神以及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除此之外,《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史记》《聊斋志异》等代表了我国在文学史上的成果,利用它们开展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4]。
比如说,在讲解《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让学生感受到司马迁被汉武帝所迁怒,受刑之后被逼无奈的绝望,但是为了完成自己父亲的遗愿,他选择了苟且偷生,最终创作了《史记》这一巨著。同时向学生扩展《史记》,让学生了解后世对司马迁以及《史记》的评价,鲁迅先生对《史记》有着非常高的评价,将其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采取合适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历史故事类课文所体现出的价值最大化,培养小学生的文化以及历史修养,为他们今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王卉.小学历史类课文的涵泳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6):43-45.
[2]李瑞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学周刊,2019(27):87.
[3]倪谢超.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景阳冈》一文教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2):138-142.
[4]周小琳.在多元对话中生成阅读精彩: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9):29-3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