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亮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其中任务驱动法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率。将其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相互协作学习,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使数学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任务驱动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浅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以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任务驱动法;运用浅析
所谓的任务驱动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任务、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有效消除学生的消极态度,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信心,保持学习的热情,让高中数学教学取得实质性的提高。其具体运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线索展开教学活动的,任务布置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为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因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展开对知识领域的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教學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做抛掷硬币的实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做好实验记录。记录下实验的总次数、正面朝上的次数、正面朝上的比例,并提出问题:“认真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就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引发他们对随机事件的关注和思考。此外,教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抛硬币”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创设可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的乐趣,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二、借助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为切实发挥任务驱动法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教师应借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任务,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推进课堂教学的进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让数学学习成为一项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
例如,在人教A版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可以以4到6人为一组,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分组实验,比较实验结果,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从而总结出概率的定义,突破理解难点,重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实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并且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横轴为实验结果、纵轴为实验频率画出条形统计图,进行观察比较,从而直观地发现频率稳定在0.5附近,这样既直观形象又简单易懂,并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知新的教学目的。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法并不是一个问题贯穿始终,而是一环扣一环,解决一个后,教师应适时提出第二个、第三个任务,像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通过实验,你能总结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吗?”再组织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落实教学目标。
三、总结汇报任务,帮助学生归纳反思
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汇报总结任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内容,使零散的知识条理化、模块化,促进学生的记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学习内容等做出评价,培养独特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探究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报。如“本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遇到了哪些学习困难?”等,通过此种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向学生渗透随机思想。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多角度、多侧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多鼓励、少批评,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让数学教学效果取得显著的提高。
总之,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机械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要与时俱进,将任务驱动法融入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现他们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冯万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理科考试研究,2016(17).
[2]黄璐明.把握新教改脉络,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3).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