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瑾
全球蔓延的大流行病,给影视行业造成的重创,已经有目共睹。虽然国家电影总局业已发文,允许我国低风险地区的影院从7月20日开始有条件复工,但从目前的排片单来看,一些诸如《唐人街探案3》这样的业界重点投资影片并不在上映之列,可见我国影院离“满负荷复工”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不少大咖演员在各直播平台上“带货”的新闻,也暗示我们很多影视拍摄项目停工的现实。未来的中国影视业将何去何从呢?
补救办法便是电影产品的播放走向线上,以尽量挽回产品制作方的损失。徐峥导演的《囧妈》之所以能早在今年大年初一便在网上播放,便是相关制片方与“字节跳动”签约后才成事的。而汤姆·汉克斯投入巨资拍摄的海战大片《灰猎犬号》之所以改到线上播送,也是基于类似的理由。当然,这种做法也会导致一些负面效应,特别是会造成影院利益的明显受损。而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看,观影体验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也会连带导致相关体验在丰富度上的损失。首先,最容易想到的损失便是音效与画面质感上的损失。手机屏幕與家庭影院,其实是非常难以复刻投入巨资建造的电影院所产生的观影效果的,遑论IMAX巨荧幕电影产生的特殊放映效果。第二个损失便是聚集在封闭影院内的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共情感,譬如喜剧电影的搞笑桥段所引发的哄堂大笑所带给个体的融入感。第三个损失则是线下的影院消费带来的衍生性社交功能,如恋人约会、亲子活动,以及观影后的朋友或家庭聚餐,等等。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体验方面的损失虽然能够通过线上放映手段所提供的补救手段而得到部分的代偿(如“弹幕”对于共情感的补偿),但这些代偿的产生,往往还需要用户预先进行主动的界面操作,而无法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
但危机本身也意味着商机。影视产品在线上的播送方式在体验满意度方面的亏欠,也自然意味着研发新一代家庭影音系统的市场需要的存在。而对于影视制作方而言,目前的形势也将逼迫业界反思目前的影视作品的内容呈现方式。譬如,从作品的时间长度来看,中国的影视作品往往在2小时之内的剧场电影与动辄40集的长篇电视剧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而相对缺乏类似经典日剧《半泽直树》似的10集规模的紧凑电视剧。而就线上的影视播送来说,10集一季的作品在规模上是恰好合适的。这是因为:这样的作品长度明显长于电影,这就为编剧更为细致地构造细节提供了创作空间;而又由于这样的作品要比常规的电视剧来得短,这就能够方便制作方集中资金提高画面的完成度,使得作品的最后呈现状态更为接近电影。同时,因为传统电影院是不可能播放如此长的作品的,这就使得线上播放平台具有了与传统影院竞争的“决胜兵器”。需要注意的是,影视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朝着笔者所勾勒的这个方向努力了。譬如,由“爱奇艺”制作,并最近颇受关注的12集线上电视剧《隐秘的角落》,在镜头的考究度与演员表演的细腻度方面,其实已经接近了一流文艺电影的水准。无独有偶,2019年在美国视频网站“HULU”上播放的根据同名文学名著改编的6集电视剧《22条军规》,在战争场面的恢弘方面已经具有妥妥的大片风范了。而且,由于其长短合适的篇幅,此片对文学原著的还原度也明显好于1970年上映的同名电影(122分钟长)。我个人也希望更多影视界的工作者能够由此打开思路,为开发一种更适合后疫情时代的、介于传统电影与传统电视剧的新影视品种而做出更多的尝试。“电影就应当2小时长”这种古旧观念,也应该到了被颠覆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