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墨
四年前,我写过一篇题为《重新“发现”东盟》的文章。当时写作的出发点是,中美关系走向战略竞争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在外交上应该如何回应。
如今美国正在升级对华战略竞争,如何回应成了更紧迫的问题,我发现或许东盟外交有某些可借鉴之处,中国有必要升级对欧盟的认知。
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东盟中心”(ASEAN Centrality)这个词。这个东盟研究的常用说法,2007年首次出现在东盟的官方文件中,目前已成为东盟外交的基本原则之一。《东盟宪章》对此是这样表述的:维护东盟在开放、透明与包容的地区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作为促进和外部伙伴关系与合作的主要动力。
当时小布什政府战略重心已经开始向亚太转移,东盟国家既担心被大国边缘化,又担心成为大国的角力场。在战略意图角上,“东盟中心”有两个突出特点,即以区域繁荣和安全为先,同时避免在大国战略竞争中选边。
在对华战略竞争上,奥巴马政府相对低调且主要局限在亚太,特朗普政府高调张扬并扩展到全球。美国的战略升级,并未動摇东盟的“东盟中心”原则。新加坡总理最近撰文,明言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绝不仅是他个人意见的表达,更是对东盟战略利益的宣誓。
中美战略竞争扩展到亚太之外,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中国的战略视野理应持续跟进。但这种跟进,不是与美国在全球外交上比硬,而是寻找并塑造有利于自身战略利益的对象。
欧盟就是这样的外交对象。与东盟相比,欧盟是一个全球性角色,这也“契合”中美战略竞争全球性趋势。
欧盟在投资审查上的最终目的,是制定规则或秩序塑造,追求欧方所认为的欧中经贸“平等”“互惠”。这与美国以“击败对手”为目的的战略竞争完全不同。
“东盟中心”的战略影响主要在亚太,欧盟外交作为的影响会辐射全球,其中就包括中美关系。东盟以区域繁荣与安全为先的理念,与欧盟在全球角色上的自我定位,逻辑上是一致的。我们可以看到特朗普政府对全球治理没有兴趣,但不用猜疑欧盟是否希望看到一个秩序崩塌的世界。
中国与欧盟都把对方定位为全球治理的伙伴。在特朗普政府引发秩序崩盘担忧的背景下,中欧对彼此的这种定位,更不可能改变。新冠危机将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但绝不会出现一个霍布斯式的世界。这是同为全球性角色中国与欧盟,最为根本的利益契合点。
目前某些欧盟国家在5G问题上,似乎在做倾向于美国的选边。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主要是迫于美国的压力。而且,与美国的简单粗暴不同,这些国家都留有一定的缓冲期。这种缓冲期“翻译”成政治话语,就是它们在等待今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换句话说,如果特朗普走人,政策微调甚至改变,将是大概率事件。
诚然,欧盟也在收紧对中国的投资审查,但做法上并不像美国那样草木皆兵。欧盟的收紧有“提高要价”的策略性考虑,因为中欧正在进行双边投资谈判,而且双方都希望今年年底能谈成。
往战略层面说,欧盟在投资审查上的最终目的,是制定规则或秩序塑造,追求欧方所认为的欧中经贸“平等”“互惠”。这与美国以“击败对手”为目的的战略竞争完全不同。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欧盟的诞生与进化的历史,就是成功化解大国战略竞争的历史。欧盟不仅有着成功化解血腥厮杀的经验,在心态上也不会有升级大国战略竞争的冲动。
对于中国来说,加大对欧盟的“投注”,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