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郝
自2016年7月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黔南州以来,毕黔两地变化日新月异—一批批扶贫干部前往大山, 一拨拨粤师粤医组团式帮扶,一家家粤企赴黔投资生产。
广州扎实的“造血式”扶贫不仅带来了商机、岗位与学位,还给了贵州大山里的人们敢于做“追梦人”的底气。4年以来,在贵州大山里,一批批广州扶贫干部扶志与扶智并举,民生与产业并重,他们所做的,是为当地打造一批批“带不走的”教育力量、医疗队伍和产业集团。
2020年,扶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广州这群“筑梦人”,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贡献了广州智慧,展现了广州担当。
广州教师詹雯本该在一年前结束挂职,从贵州毕节回到广州天河。但是,自2018年作为一名挂职教师来到贵州毕节纳雍县后,她一再主动推延归期。
2017年10月,詹雯作为天河教育专家团一员来贵州毕节纳雍县进行短期培训后,主动提出支教申请,经过广州市选拔,在2018年5月,詹雯作为一名挂职教师来到纳雍县。现在她成为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任校长,也是孩子口中的“校长妈妈”。
自2016年7月以来,广州先后派出241人次教师赴毕节挂职。如何促进当地教育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成为教育扶贫干部面对的一道难题。
“这些大山里的孩子,那些每一天都在改变的举动,那些一点点在眼里绽放的光芒,让我现在舍不得离开。”詹雯这样告诉南风窗记者。纳雍天河实验学校现有1260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约460人。学校的建成解决了约2393个易地搬迁贫困家庭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
2020年6月1日是纳雍天河实验学校首次举办开学典礼的日子。那一天,校园里建起了一个充气大拱门,还铺上了红地毯。詹雯带领老师们穿上卡通服装,对每个入校的孩子说:“开学了,欢迎你!”
就在开学前,孩子们听闻新校园已建好许久,趁着教师们家访的时候,提出想到学校看看。詹雯带着十几名孩子提前探校。
当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来到学校的绿茵足球场边时,愣了愣,脱下鞋子,摆在了一旁的塑胶跑道上。他们怕自己的鞋弄脏草场。这一细节让詹雯久不能忘。“孩子们,穿上鞋在草地上跑!这个校园是你们的!”在校长的鼓励下,孩子们才穿上鞋,在草地上边跑边蹦起来。
在詹雯看来,只有先让孩子们爱上学校,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才能让他们爱上学习,并对生活抱有向往与希望。
开学的时候,詹雯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并送去巧克力。“我在信中告诉孩子们新学期应该如何热爱学校,巧克力则寓意着甜甜的生活就要开始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第一次穿上崭新的校服、第一次走上讲台演讲、第一次当志愿者……这一千多名孩子开始拥有了数不清的“第一次”。
“我来学校后学会弹钢琴了。”五年级的留守儿童陆江婷,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的爷爷脚受伤,很痛,走路很慢”。来到这所学校后的变化,她的好朋友曾开玩笑说,“以前她不爱和人说话,但现在胆子越来越大了”。
当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们来到学校的绿茵足球场边时,愣了愣,脱下鞋子,摆在了一旁的塑胶跑道上。他们怕自己的鞋弄脏草场。这一细节让詹雯久不能忘。
占地31亩、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纳雍天河实验学校,校门口专门为家长们开辟的休憩平台,每栋楼楼梯口镜子上贴着“微笑面对每一天”的标语,教学楼中间有不惧风雨的露天书吧……处处彰显着广州扶贫干部的温度与用心。
“这些学生都是易地扶贫搬迁过来的,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个故事。”该校一年级语文教师何静告诉记者,这些学生的父母多是在外打工,更需要关爱。因此,老师们会更注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比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反馈,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钱会用完,物资也会消耗殆尽,最关键的还是内生动力,以及孩子们有没有掌握面对社会的技能和品质。”詹雯告诉南风窗记者,扶贫关键在于扶“志”,要让孩子对自己有自信、对人生有规划,“‘志智双扶才是阻断贫困的根本途径”。
“你让他们的生命发生了改变,你让他们眼里有光了,因为这是易地扶贫搬迁学校,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是不一样的。”詹雯向记者介绍,教育是阻断代际贫困的重要手段,一个孩子只要成才,就能改变一个家庭。
从“打造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迈向“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优质学校”,促进当地教育长久可持续发展,这是广州扶贫干部在不断努力解决的问题。
学生史香玲在给詹雯的回信中写道:“今天中午,阳光明媚,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就像您对我们的心意,让我们非常快乐。感谢有您让我们开心一生。”同时,信上还画上一个大大的红色爱心。
这个春节,为了帮助贵州毕节抗击疫情,医生黄迪狠心“抛下”了家人。大年初一,在得知“自己的医院”被纳入贵州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定点医院后,她便从广州赶到了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直坚守至今。
黄迪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2019年,响应东西扶贫协作的号召,她来到广州对口帮扶的毕节开展医疗支援。她告诉南风窗记者,相比广州,大山里的病人更需要自己。
“没有人,没有团队。”去年9月,广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医师黄迪,刚刚来到毕节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对口帮扶时就发现,健康扶贫比当时的想象要更难。在广州的大医院里,博士、硕士可以“一抓一大把”,但是在这里,只有寥寥可数的本科学历的主治医师,而且一个科里基本上只有一个主治医生。
“小病靠扛,大病看天”是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应对疾病的无奈做法。如果贫困地区医疗水平不提升,无力走出大山的病人,被迫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因治病而返贫。广州自从对口帮扶毕节以来,推出组团式帮扶新举措,帮助毕节的医疗力量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在广州,技术的提升节奏非常快,国际上出现的一个新技术,我们在一个礼拜之内就能掌握。但是,在毕节,医师们得不到好的培训,所以技术比较落后。”黄迪告诉南风窗记者。
“我们要为毕节留下带不走的医疗团队和医疗技术。”黄迪这样说。组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留下带不走的医疗技术,整体提升毕节当地医疗力量,这是远比设备和资金更为急迫的问题。为此,广州市下定决心,要在三年之内,投入4960万元,为毕节培养300名医疗规培生。
“在其他发达城市,可能最多拿出一两个名额,因为不仅要占用广州本地的规培生的名额,而且广州也要提供医疗教学资源和培训的补贴。”黄迪向记者介绍,这一对口扶贫力度,可能在国内都是绝无仅有的做法。同时,每个规培生,都要在广州的几所定点医院中,接受规范的驻院医师培训,而且他们也和毕节签订协定,学成之后,必须要回到毕节工作。
黄迪记得,曾经有一名规培生来到广州后,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哭了。在广州,一个月的手术量,就是在毕节当地三年的工作量。但在黄迪看来,医生这个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必须在实践中手把手地教才能得到成长,因此,要让这些规培生在临床工作中反复操练。
毕节三医的李季从去年7月开始来到广州,在广医一院眼科接受培训。他说,毕节的眼科医生数量匮乏,当地人护眼爱眼的意识淡薄。他在广州有高水平的老师带教,实习的机会也很多,学成后也要回到毕节,为家乡人民服务。“我的带教老师都是比较专业的,他们除了临床工作以外,教学方面也很优秀,可以由浅到深地给我们进行讲解,平时上课除了给我们讲解先进的知识,也很注重帮我们牢固基础。”
黄迪记得,曾经有一名规培生来到广州后,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哭了。在广州,一个月的手术量,就是在毕节当地三年的工作量。
因为缺乏资源,毕节三医成立7年以来,至今还没有一个具有资质的产房。黄迪最近忙着帮助毕节三医建立一套完整的妇产科规章制度。“毕节三医之前没有妇产科,我们最近给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把三医的母婴资质、妇产科的制度建立起来,接下来还要帮他们筹建一个产房。”黄迪向南风窗记者介绍。
实施对口帮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是广州健康扶贫的一种新方式,也是广州扶贫干部在由过去“输血式”的帮扶,拓展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式”帮扶的新举措。
乡村振兴、异地搬迁、产业扶贫与就业扶贫,这些举措往往要涉及当地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变动。如何在扶贫中保持当地原有特色,尊重当地的环境优势,这成为广州扶贫干部不断思考的问题。
“广州的帮扶团队将会充分利用村子的自然天赋,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花都派驻贵州对口帮扶干部、织金县府办副主任汤铭坚这样介绍说。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毕节市织金县大平乡群建村以往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坐船到对面的黔西县集镇购买生活用品,另一条是走陡峭的山路,到县上最近一个集市,年轻人也要走2个小时。2017年,在广州花都扶贫工作队的协调下,当地开山打通第一条道路。
路通了,环境好了,这个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风湖畔的群建村人气急升。在路口的12家民宿和1家农家乐,是去年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50万元建起的,目前农家乐已经营业,12家民宿预计今年暑假可以正式开门迎客。
汤铭坚的思路是,接下来发展乡村旅游,要将广州及花都的一些旅游企业和旅游团队牵引过来,同时引导村民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力争把群建村打造成织金县最美的网红打卡点。
而在毕节市赫章县铁匠乡,四处青山环绕、生机盎然。尊重当地生态环境,利用当地生态优势,400多个花卉大棚遍布广州帮扶赫章花卉育种育苗基地。在这里,北海道薰衣草、芝樱、安娜贝拉绣球花等种苗沐浴着充足的日光,生机勃勃。一个向着高附加值延伸的“芳香产业”正在形成。
自2016年7月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启以来,广州市对口帮扶毕节市、黔南州,紧抓产业扶贫根本。截至目前,共有227家广东企业先后到毕节、黔南两地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117.88亿元,带动12.78万贫困人口增收。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的前提。而“芳香产业”在毕节的兴起,就是广州在贵州开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今年,在广州市协作办消费扶贫专班联动各方资源的力推下,来自毕节市纳雍县高山上的滚山鸡爆红,一举打响“黔凤入粤”的品牌。
在纳雍的深山中,放养的土鸡成群结队,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养殖方式,纳雍土鸡肉质紧实,香味浓郁。但深山养育了纳雍土鸡,也困住了纳雍土鸡。
“当时是88元一只鸡,但是后面还有一个数字,邮费40。”广州市协作办综合调研处处长张世学告诉南风窗记者,破解这个“贵”,就必须要用量来解决,土鸡要批量地出山。“这个量一大,它的物流成本就降低,解决这个,它才能真正参与市场竞争。”
贵州大山里的一块石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经过提取、研磨、加热等工序,一块石头最终成为日常中使用的塑料袋与包装纸箱。不同的是,相较于传统塑料袋,这类石塑包装袋的生产成本更低,且三个月后开始进入自然降解状态。
在纳雍的深山中,放养的土鸡成群结队,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和养殖方式,纳雍土鸡肉质紧实,香味浓郁。但深山养育了纳雍土鸡,也困住了纳雍土鸡。
2018年,来自广州番禺的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公司,将生产环节西迁至贵州都匀经济开发区,成立石头造产业基地。这堪称黔南州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目前共吸纳就业300多人,多數为初中学历,其中9户为贫困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产业扶贫,关键是在尊重贫困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激活当地人们的内生发展动力。产业兴旺,才能让乡村留住“带不走的”年轻人,集聚起各种“带不走的”发展要素,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彻底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