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0-08-06 14:17吴婷谢杭锋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

吴婷 谢杭锋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给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分配不均、政校行企融合度不够等状况,对此提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应遵循政校行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用有效衔接的基本路径,进一步提出:加强交流合作,开拓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对接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破体制壁垒,促进湾区文化融合共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7-0018-06

自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之日起,“粤港澳大湾区”开始从公众视野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它将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三大湾区并驾齐驱,成为世界级第四大湾区[1]。国际一流湾区的建立,从国家战略建设层面而言,需要依托以下四方面的建设力度:一是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力度;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创建力度;四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的共建力度[2] 。粤港澳三地高等職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笔者通过知网平台对近三年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文献进行检索,发现在检索到的131篇文献中仅有6篇文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研究。笔者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研究重点放在高等职业教育,以协同创新为切入点,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对相关路径进行研究。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现状

笔者对从广东省教育厅获取的126所高校2018年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港澳台事务工作总结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本科院校59所,高职高专院校67所。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港澳地区的合作特色以及存在的不足,笔者首先分析本科院校与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情况,如图1所示。

通过图1我们发现,本科院校在与港澳地区的合作领域方面主要是同层次的校际合作,合作范围广、类型多、层次深。笔者通过对数据的内部特征进行分类,发现本科院校的合作类型主要集中在图1中的15种类型,以学术交流与合作交流的形式居多;其次是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文化交流、学历提升等合作项目;再次是港澳留学生招收、科研合作、培训研修、交换生、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等项目。从合作的深度来看,学术交流、合作交流简单易行,对外部条件要求不高,合作层次较低,但又是合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其他合作形式开展的基础,所以,这种合作形式占比较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研合作、合作办学、招收港澳留学生这种类型的合作形式难度较大,对合作双方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学业水平等外部条件要求较高,合作更加深入,合作层次也明显提高,更体现了双方的融合共生、合作共赢,因此,本科院校在这块领域的合作相对来说不多。

通过以上对本科院校的数据分析,我们获悉了本科院校与港澳地区的合作类型以及合作特征,接下来对比分析高职高专的合作情况,如图2所示。

由图2可见,高职高专院校与港澳地区的合作更体现职业性,具有高职高专的独特性,合作形式也从校际合作拓展到校企合作,这与高职高专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也随之加大了国际化步伐,在参照本科院校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符合高职高专国际化的路子,但显然还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国际化的发展需求,尤其满足不了粤港澳大湾区对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出的新挑战。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发现高职高专与港澳地区的合作类型主要集中在图2中的18种类型,与本科院校具有一些共性,也存在一些差异。共同点包括合作领域广、合作内容丰富,有访学、培训研修、文化交流、学分互认、交换生、联合培养、学历提升、招收港澳留学生等内容,皆以合作交流、学术交流为主要合作形式,但高职高专院校更注重技术技能的培育,在理论研究、学术交流这一领域远不如本科院校,这与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差异性包括高职高专具有独特的合作领域,如专业群产教联盟、行业资格标准共建、实训基地共建、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考评合作等。

以上这些合作领域,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专业群产教联盟等联盟组织的建立,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政校行企之间的融合,有助于高水平专业群的建立;二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三是师资交流与培训项目的建设,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学生交流与学历提升等人才培养项目的建设,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优化和升级人才培养结构;五是行业资格与职业技能等合作项目的建设,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六是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建设,有助于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总体而言,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一是有助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教育与人才培养高地;二是有助于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有助于多元文化交流融合,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凝聚力;四是有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显然为粤港澳大湾区今后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了合作契机,但同时又存在一些不足。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图1、图2进一步分析发现,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成效不显著

我们发现,粤港澳三地的教育合作并没有引起高等院校的足够重视,很多院校与港澳地区的合作领域仅仅止于合作交流、学术交流,未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深入挖掘深层次的合作领域,这种合作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未能达到实质性的合作效果,更难称得上粤港澳三地教育融合共生、协同创新发展。从笔者获悉的广东省126所高校2018年的对外交流数据可知,59所本科院校中有16所没有参与港澳地区合作的数据,占比27%;有合作数据的43所本科院校中,合作交流、学术交流分别占比56%、58%。67所高职高专中,有33所没有与港澳地区合作的数据,占比49%;有合作数据的34所高职高专中,合作交流占比65%。以上数据说明,广东省高等院校对与港澳地区合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建设力度还不大,没有有效发挥高等院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

(二)合作层次参差不齐

从图2的18种合作类型中,我们发现很多合作类型仅有1至2所院校;同一种合作类型,本科院校的合作数量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这是因为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增长速度快,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广东省高职高专共计87所,仅次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二位[3]。根据2019广州日报高职高专排行榜——TOP1000,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职场竞争力全国排名第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五,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七,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十四,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排名第十五;全国排名前10的,广东省高职高专占比30%,全国排名前20的,广东省高职高专占比25%。以上数据显示,广东省高职高专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省内高职高专的办学水平差距较大,排名500名以下的,广东省高职高专总计24所,在广东省高职高专中占比28%。以上数据说明,广东省高职高专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这必然导致高水平高职院校在与港澳合作方面明显走在前面,无论是合作领域,还是合作层次,都明显处于优胜地位。

(三)协同创新发展后劲不足

从图2的18种合作类型中我们发现,目前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主要分为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两大类,其中,校际合作尤为突出。从笔者研究的数据发现,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与港澳两地专科职业教育合作比较少,与本科普通教育合作比较突出,这种不同层次间的向上合作主要集中在合作交流、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研修、师生文化交流、联合培养、学历提升等项目。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合作的欠缺,使得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很难真正做到融合共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作用的有效发挥。

笔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港澳职业教育与内地职业教育存在着办学体制与办学模式的差异。

1.香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香港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香港职业训练局负责完成,是香港最具规模的政府所属的专业教育及培训机构,辖下13个机构成员,为不同背景及程度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并颁发国际认可的学历资格。香港职业训练局开展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成为亚太区卓越的职业专才教育机构为愿景,注重实用,强调实践[4]。

2.澳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澳门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全人发展,在办学中注重推行社会服务,同时,又会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成立相关的科研机构。目前主要由澳门理工学院、澳门科技大学、澳门旅游学院等高校来负责完成,并提供全方位的文凭和证书,这些文凭和证书包括专业文凭、高级文凭和应用学士学位文凭[5]。

由于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同,使得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更具特色。作为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的政府部门,粤港澳三地政府更应该打通政治壁垒,加强交流合作,專门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出台配套的政策,加强三地政府联合参与大湾区的建设力度,有效发挥政府层面的引领指导作用,汇聚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方力量,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

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须遵循两条基本路径:一是政校行企深度融合(见图3);二是产学研用有效衔接(见图4)。

图3中的四个圆分别代表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四者之间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内嵌、融合共生。它们分别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四种合作力量,这四种合作力量在大湾区内不受边界限制,相互辐射,融合贯通,协同并进,构建大湾区内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图4中的产、学、研、用分别代表技术创新的协作主体,囊括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力量,这三方力量之间存在着内在要素的良性互动,犹如一根无形的纽带,使得产、学、研、用协作主体从差异矛盾走向兼容并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技术,企业提供资金、设备援助,企业开发产业,高校、科研院所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链、创新链通过企业来验证和推广,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又通过高校、科研院所来改善和提升[6]。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三方力量的统筹协作,使得技术研发与技术应用有效结合,从而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力。此外,技术关联型、产业关联型的产业集群的共生性成长,又会促进产学研用各方的一体化发展,这也使得产学研用四者之间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循环体系,如同供血系统一般,融合共生。

依托以上两大基本路径,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可通过以下具体路径实施。

(一)开拓深层次与宽领域的合作模式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应加强交流合作,提高重视程度,开拓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模式。除了加强与港澳两地本科院校的交流合作力度外,还应重视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同等层面的交流合作。香港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和整合全球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必然有很多先进经验可学习借鉴,也有很多合作领域可发现挖掘;澳门高等职业教育虽然相对来说弱一些,但也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因此,三地之间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加强交流合作,比如培训研修、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技能竞赛、在线精品课程开发、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学历提升、合作办学等,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构建湾区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共用的命运共同体。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三种合作模式建构跨越地域界限、制度限制的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新局面。

模式一:同领域同层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开展师资培训研修、学术交流、文化交流、技能竞赛、在线精品课程开发、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招收港澳留学生等合作内容。

模式二:同领域不同层次合作——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普通教育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开展师资培训研修、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学历提升等合作内容。

模式三:不同领域合作——政、校、行、企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可开展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工作坊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建设、行业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境外研习基地建设、“企业大学”建设、学生实习项目建设等合作内容。

(二)对接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未来大湾区将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的经济体系。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对接湾区内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具体可通过以下路径实施:

1.以专业群为抓手优化专业结构

湾区内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湾区内的产业需求为契机,以专业群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凝练专业特色,以建构一流专业群为核心。由于湾区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可通过专业群的方式进行结对帮扶,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有效对接湾区内的岗位群,服务于湾区内的产业链,并及时根据湾区内产业群的发展变化动态,升级和优化专业群,使得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建设能够有效对接。

2.以人才质量为核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应以人才质量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搭建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平台[7]。同时,应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坚持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两条腿”走路,加强校企合作,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到学校兼职,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通过这种多途径的方式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以深化校企合作为契机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的作用,汇聚粤港澳三地政府、高等职业院校、企业优质资源,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双导师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并将企业实训纳入学分制管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训不断融合,融合结果又能反作用于实训基地运营模式的不断改善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质量。

4.以对接大湾区产业链为目标共建产业特色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需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而这有机衔接的最有效路径便是产业特色学院的建立。产业特色学院的建立需要联合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四方力量,政府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学校提供人才输出,行业提供人才需求分析,企业提供人才岗位需求,四者之间相辅相成,共融共建,将产、学、研、用有机融合。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技术人才的输出主体,更应加强与湾区内的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借助湾区三地政府的力量,联合共建产业特色学院,引入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或建立湾区内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实现校企精准育人,服务于湾区的产业发展。

(三)打破体制壁垒促进湾区文化融合共生

较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非常突出而独特的人文价值链,这正是大湾区交融与合作的核心与灵魂[8]。粤港澳三地既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有着价值观冲突,又存在岭南文化共有的基因,有着独具魅力的人文价值链,这使得大湾区具备形成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先决条件。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必然处在大湾区文化融合共生的社会大环境中。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合作仍然面临着冲突和挑战,这亟需凝聚人文交流合作共识,促进文化融合共生。对此,我们应以岭南文化基因作为建构人文湾区的重要文化支撑,在三地之间建筑起一条特色的文化纽带,通过这条文化纽带,增强人文力量的辐射与扩散,进一步提升粤港澳三地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提升国家认同感。打破体制壁垒,共建人文湾区,具体可通过以下路径实施:

1.建立良好的文化协同机制

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联盟、文学联盟、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等多个文化联合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合大湾区优质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大湾区文化圈建设。对此,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应借助大湾区文化圈这一强有力的支撑,建立良好的文化协同机制,搭建好文化协同创新平台,发挥好高等职业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中的作用。

2.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有着不同的体制特征和法律体系,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且港澳两地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国际化程度较高,这使得粤港澳三地本土化文化特色彰显。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离不开湾区文化的相融相生,而最接地气的融合方式便是文化交流。对此,我们可通过“粤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和澳门“千人计划”等重点项目的实施,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可协同相关部门举办或参与一系列的特色文化交流活动,创新人文交流方式,丰富文化交流内容,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增强大湾区文化融合。

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岭南文化品牌

岭南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内核,集“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与“潮汕文化”于一身,是多方文化长期融合发展的产物[9],它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岭南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高等职业教育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可通過建立岭南文化育人“双导师”培养机制,聘请岭南文化传承人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采取“师徒制”的传授模式,培育下一代岭南文化的传承人,并与文化主管部门多方合作,协同打造岭南文化品牌,增强岭南文化的感染力和辐射力。

4.推進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建设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以创造力为核心,强调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和营销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动漫、广播影视、视觉艺术等方面的创意群体[10]。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对其引导和帮扶,更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智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创新、合作、发展、共赢”为宗旨,充分利用移动电子终端、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健全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培育专业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粤港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首先在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配套的政策,鼓励并支持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的建立,如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等,发挥好政府层面的统筹引领作用。同时,粤港澳三地政府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增强政府部门联合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力度。打破体制壁垒,促进文化交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建设,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其次,作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培育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更应发挥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维.“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管理科学,2019(10):40-4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2020-01-0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18/content_5366593.htm#1.

[3]教育部.2019年最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名单大盘点[EB/OL].(2019-06-24)[2020-01-05].https://www.sohu.com/a/322605849_451178.

[4]徐永安.香港高职教育的办学体制及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67-69.

[5]黄亚武.大湾区规划下澳门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策略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4):42-43.

[6]王岳森.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EB/OL].(2019-04-03)[2020-01-2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9754421515913912.

[7]张宇萌,谢薇.建设世界一流湾区需打造一流湾区教育——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与教育创新高端论坛会议综述[J].现代教育论丛,2019(1):91-96.

[8]张永飞.人文是无形力量,是最高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合作座谈会综述[J].中国政协, 2018(19):44-45.

[9]於天,柳清.人文湾区建设视角下的岭南文化育人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佛山为例[J].惠州学院学报,2019(4):103-107.

[10]银勃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140-141.

(责任编辑:杨在良)

Abstract:The publication of Outline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tatu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inds tha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less attentio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lack of deep integr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refore, it proposes that the two basic paths should be followed: one is deep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the other is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It further proposes strengthening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deep and wide cooperation mode, docking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bay area so a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technical talents; to break down the institutional barriers, so as to promote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co-existence in the bay area.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development; path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探讨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