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

2020-08-06 14:17李存园陶红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角色

李存园 陶红

摘要: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未来发展潜力大等优势,同时存在创新质量不高、产业发展阶段较为落后、第三产业比重低等问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湾区和全球创新发展的高地。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承担着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创新质量提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延长人口红利效应的作用;同时,高职教育扮演着高端技能人才的供给者、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等角色,全面服务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建设。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高職教育;区域经济;产业布局;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7-0004-07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对粤港澳地区的发展释放出利好,提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华南地区的一项国家战略,是继推行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国家战略在地域上的平衡。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优势明显、经济活跃、开放程度高,已经具备建设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经济体之一的条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离不开人的参与,高等教育能够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而高职教育是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研究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变迁与特征

“湾区”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由一个海港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港、邻近岛屿组成的区域,而“湾区经济”是指由湾区衍生出的经济效应[1]。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条件好、竞争力强的城市群大多集中在沿海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旧金山湾区,被称为“世界三大湾区”,其国际化水平高、开放性强、创新程度高等特点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动力源。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9+2”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2]。

粤港澳的合作从1978年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制造业垂直分工阶段、贸易自由化阶段、参与中高端国际竞阶段[3]。20世纪70年代末,凭借地理优势和国家开放政策,香港的制造业逐渐向珠三角地区转移,香港只留下贸易环节,珠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制造业垂直分工发展模式。珠三角地区抓住机遇,发挥劳动力、土地成本低的优势,成就了其“世界工厂”的地位。进入21世纪,珠三角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2003年与香港签订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契机,率先探索服务贸易自由化的产业整合模式,为粤港澳未来更加深入的合作注入新动力。《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打造经济共同体,借助社会融合、“一国两制”等优势参与国际中高端竞争,实现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人口、占地面积、经济总量、交通运输量等方面具有规模优势。世界三大湾区经济增长速度已趋于稳定,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既有加工贸易的中低端生产要素,又有科技创新的高端生产要素,还有完善的现代服务产业且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华为、腾讯、格力等一批百强企业,依托以香港—深圳为首的科技创新集群,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能力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多元格局的制度优势,在发挥一国政治体制优势的同时保留香港的自由经济政策,在语言、金融、市场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珠三角地区产业布局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与港澳的开放格局形成城市群的错位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创新能力突出、制度多元、城市群错位发展、经济转型发展速度快等特点。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与优劣势

(一)建设目标

2017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签订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框架协议》,明确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湾区和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要在两岸三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合作机制,实现湾区内人员、商品、资金、信息等自由流动,促进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进一步激活湾区的经济活力,培育共享共赢产业价值链,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化优质生活圈,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粤港澳合作重点在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等领域[4]。

(二)与世界其他湾区的对比分析

世界级湾区通常具备开放性、创新性、协同性、宜居性等特点。优越的地理区位条件、国际化金融服务中心、世界级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卓越的公共服务体系、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被视作世界级湾区的重要标志。研究发现,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存在不足。

1.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快且发展潜力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往来距离最近的发达区域,也是世界人口较密集的港口群。由表1可见,作为全球最繁忙的空港区,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 520万TEU,远远超过世界三大湾区总量;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达到1.36万亿美元,超越了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占地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6 671万人,机场旅客吞吐量1.75亿人次。从经济规模上看,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湾区。

此外,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8.67万亿元,2016年达到9.35亿元,年增长率为7.90%(见图1)。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率分别是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2倍以上。随着人口迁移的聚集效应和人口红利外溢,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增长预测的稳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瞄准世界第一湾区,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科技创新的规模逐渐增大但创新质量偏低

纽约湾区、东京湾区为国家型湾区,依托美国、日本的综合要素和资源,是举全国之力形成的经济中枢。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高度集中的重要区域,例如,深圳市研发成果转化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被誉为中国最接近美国硅谷的地方。就经济气质而言,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更为接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创新能力通过发明专利、PCT专利、施引专利、同族专利等4大评价指标来衡量和体现。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数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发明专利总量增幅达213.6%,专利数量已经超越旧金山湾区,超越数量从2012年的2.76万件增加到2016年的3.82万件,增长速度快[6]。可见,2012—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规模在不断扩大。

施引专利数是指专利被引用的次数,次数越多反映出专利的质量越高。2012—2016年的发明专利施引数,粤港澳大湾区低于旧金山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施引专利数从2012年的95 591件降低至2016年的4 244件,呈明显下降趋势。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施引数与旧金山湾区相比,最高位是在2012年,占旧金山湾区总量的53.56%;最低位是在2016年,占比为22.81%,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质量偏低。(见图2)

3.产业发展阶段落后

从一般规律来看,全球湾区经济的发展需经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是世界三大湾区总和的4倍以上。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比重为62.20%,与世界三大湾区相比,低于各个湾区20个百分点以上,仍处于港口经济、工业经济阶段。(见表2)

由表2可知,世界三大湾区分别以装备制造、电子互联网、生物科技、金融计算机等为代表或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以服务业、信息技术、互联网科技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过渡。粤港澳大湾区以金融、航运、电子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产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要实现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转变,破除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明确产业分工,形成区域协同、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高职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高职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将湾区人才培养重视起来,要建成世界级大湾区,首先就是要把大湾区建成全球一流人才的聚集地[8]。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仅需要高端科研人才,也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来促进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湾区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转化。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联系最为密切,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主要体现在服务前沿产业和人才精准供给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领域,包括金融、物流、教育、生态旅游、互联网、电子通信、生态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及生态环保型产业,需要各个前沿产业的国际化高端专业人才。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互动性强,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实现前沿产业人才供给的精准化,为湾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高职教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港澳深广核心城市群,科技创新的规模逐渐扩大,但是科技创新的质量不高。粤港澳大湾区致力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需要变“要素推动”为“创新驱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基地,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精准育人优势,结合区域产业,推动集团化办学,探索区域校企的精准对接,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质量的提升,表现在通过人才技术技能的提高来推动大湾区创新质量的提升。人才技术技能的提高能够使大湾区摆脱传统发展模式,减少对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的过度依赖,促进产业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升级、管理模式创新的能力,落实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高职教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湾区,就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港口经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提升第三产业的占比,明确城市产业的分工。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高职教育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输出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夠推动技术变革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四)高职教育延长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人口红利效应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表现在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对口的岗位需求,吸收和接纳职业教育人才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倒逼人才技能的提升。一方面,高职教育通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湾区青少年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保持和延长大湾区人口红利效应;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还具备职业培训功能,对粤港澳大湾区中等及以下的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劳动力总体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城市,延长人口红利效应。

四、高职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分析

“角色”是指与某种社会身份或地位相适应的权利、义务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9]。一般来讲“角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戏剧中的人物需求与设定;另一种是指满足某种社会功能所具备的行为规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技术变革的领头羊。高职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角色探讨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目标为基础,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特点、优劣势以及高职教育在其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的。

(一)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者

粤港澳大湾区未来采取的是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创新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技术中心等方面的核心地位,从而形成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湾区高端资源配置。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批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湾区产业发展服务,如产业的分工重组、高端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技术的更新换代等。传统的依靠人口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的瓶颈,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优势产业形成,需要激发终端技术劳动者的活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型发展,引领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带动科技创新要素形成高端产业聚集鏈,需要高端技能型人才;打造金融科技优势先导产业,明确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及功能定位,形成协同错位发展的态势,更需要高端技能型人才。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使命是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主动服务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表现在:一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对粤港澳大湾区劳动力进行基础性技术与技能的培养;二是成人继续教育, 注重对高端技能人才的提升和选拔,通过高职院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的途径来实现[10]。高职教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者。

(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以科技和金融创新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重点聚焦国际教育、金融服务、休闲旅游、航运、科技、咨询等八大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从地理位置上大体可以分为湾区东岸、湾区西岸、港澳地区三个部分。湾区西岸包括广州北部、南部,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区,主要布局“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湾区东岸包括广州东部、中部,东莞、深圳等地区,主要布局“新兴产业+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惠州、珠海、江门、深圳沿海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主要布局旅游服务等生态环保型产业。香港、澳门作为湾区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借助原有的产业优势,加强对外发展和对内融合的作用,如澳门的博彩旅游业,香港的国际贸易、金融业。(见图3)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引导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主导产业,完成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阶段的转变,关键在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的产业从“协作”转变为“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目标为世界级湾区和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目标的关键是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依靠技术的不断革新来推动,而技术的革新主要由人才要素来实现,尤其是数以万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来源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催化剂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建立共融共享的优质生活圈,培育一体化价值产业链,需要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需要不断推进和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需要构建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12]。通过品牌建设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区内联动,加快大湾区内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根据大湾区产业布局的总体要求,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体系为中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由“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产业协作”向“产业融合”转变。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一是要促进制造与服务相互渗透融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将生产性服务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技术革新延长加深产业链,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立特色生态产业。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实现与生产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自由流动和融合,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生产要素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商品、技术信息等内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目标,其中劳动力要素是最为活跃的要素。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因此,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能够有效催化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一体化经济的形成。

(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13]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型湾区的特点,其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创新型湾区,成为全球创新高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创新型湾区建设,需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营造创新发展的大环境。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涵盖建立互通互联的基础设施,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政府层面的协作机制,树立和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等。第二,完善创新驱动战略体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完整,互补性强,如大湾区内高等教育资源和科学研究机构众多,香深圳具备较为完整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港、澳门国际化水平较高等。可依托创新发展的优势资源,建设高端创新型平台,释放创新活力,完善创新发展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三,提供创新发展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创新驱动的核心是技术的变革,技术的不断进步又引领创新的不断发展。要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第四,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劳动力是生产活动最活跃的要素,应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大量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首先,高职院校具有较高的软硬条件,可以成为营造和传播社会创新风尚的基地。其次,高职教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延长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价值的实现和产业集群效应的形成,提升创新优势。同时,高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高职教育有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的孵化基地,可促进和完善创新驱动战略体系建设。再次,高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引领技术变革,能够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最后,高职教育是高端技能人才供给者,能够为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和实施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必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高职教育服务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高职教育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入探讨。从高职教育内部上看,关键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引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第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创新发展、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因此高职教育必须以培养技能型、高端型和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第二,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粤港澳大湾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产业为核心,推动经济和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结构必须要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第三,高职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分布范围较广,各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参差不齐,產业结构差异较大,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差异明显。要促进高职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积极推进大湾区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建立一体化人才评价体系,打破湾区政治区域限制,促进人才自由流动。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粤港澳大湾区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研究的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的发展理念等,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高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6]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2017)[R/OL].(2017-06-30).http://www.gzgddi.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

&catid=17&id=145.

[2][11]艾媒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粤港澳大湾区专题报告[R/OL].(2019-02-21)[2020-03-06].https://www.iimedia.cn/c400/63667.html.

[3][5][7]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报告之一:创新合作方式  促进共同繁荣[R/OL].(2017-08-17)[2020-04-26].http://www.dawanqu.org/2017/8-17/2NMDE0MzRfMTQxNTQ2NA.html.

[4][1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EB/OL].(2017-07-04)[2020-04-06].http://www.pprd.org.cn/fzgk/hzgh/201707/t20170704_460601.htm.

[8]徐聪聪,岳学军.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人才共认共用共育[J].中国人才,2018(12):29-31.

[9]蒋士会,周佳樑.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角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22):8-14.

[10]孙爱武.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1):56-59,62.

[13]辜胜阻.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创新发展新引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01(05).

(责任编辑:张维佳)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ree Bay Areas of the Worl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er economic growth and greater potential for futur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low innovation quality, relatively backwar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ges, and a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goal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to become a world-class bay area and a highland for global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 role in providing talent support,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transform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methods, and extending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eff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uppliers of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engines for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mportant drivers of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ies, fully serve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layout; role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角色
元宇宙价值链与产业政策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