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2020-08-06 04:03:02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髋臼创伤性股骨头

葛 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 佳木斯 15400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骨科疾病,主要分为两类: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难度更大[1]。该疾病发生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血供量下降,而导致的股骨头缺血、塌陷、坏死,中老年人为该疾病多发群体,容易导致患者髋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临床治疗该疾病难度较大,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类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而决定,分析股骨颈骨折、外伤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是导致患者出现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2]。本次研究中,分别采用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医院从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90例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纳入标准:存在明确外伤史者;经影像学、症状体征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不能接受完整疗程治疗者;存在手术禁忌症;意识不清或精神障碍;合并恶性肿瘤或严重脏器疾病者;病理性骨折。

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0±3.6)岁;骨头坏死分型:Ⅱ期5例,Ⅲ期22例,Ⅳ期1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为(57.3±3.4)岁;骨头坏死分型:Ⅱ期8例,Ⅲ期25例,Ⅳ期12例。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常规、CRP以及血沉等指标检查,明确上次手术以及伤口恢复情况。拍摄标准骨盆正位X线以及CT片,确定骨量丢失情况,并检查髋臼壁是否完整,并对髋臼位置、旋转中心、双侧肢体长度进行评估,确定具体的安装位置。术前准备内固定取出所需的器械、髋关节假体。针对髋臼骨折,需常规准备异体骨,并常规备血。

1.2.2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入院后先对患者进行两周的皮牵引,经硬膜外麻醉处理,实施手法复位,经X线透视检查合格后再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体位,牵引腋下以及患肢,于X线辅助下,置入导针,3d后用空心螺钉替换到体内导针。

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取健侧卧位,实施全身麻醉,之后切开患者皮肤,显露髋臼缘与股骨头,当彻底清除增生组织后,根据髋臼病情实施手术。若髋臼存在缺损,先进行髋臼缘缺损处修复,之后植入髋关节假体,复位患者髋关节,在无脱位前提下进行手术创面清洗,之后置管引流,并进行手术缝合。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进行评价,满分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2)对比术前、术后随访1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VAS疼痛[4]:无痛0分,轻微疼痛且可耐受1~3分,疼痛影响睡眠但还可耐受4~6分,疼痛难忍影响睡眠7~10分。(3)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上述所有统计资料输入SPSS20.0软件中处理。数值变量资料采用方差表示,行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疗效

对照组45例中优25例,良15例,差5例,优良率为88.89%;观察组45例中优30例,良15例,差0例,优良率为100.00%。观察组的优良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P<0.05)。

2.2 两组术前术后的Harris、VAS评分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术前、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的Harris评分、VA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的Harris、VAS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而导致骨髓与骨细胞成分死亡、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变化、关节功能障碍,为当前骨科领域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5]。该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因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而外伤而导致;另一种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因酗酒、皮质类固醇应用而导致[6]。据临床统计,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析主要与患者治疗方法、骨折类型与年龄等相关。

临床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采用带血管蒂植骨、截骨治疗,虽然这两种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因手术风险大,手术创伤大,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7]。而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则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应用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实施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8.89%,髋关节术后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效果显著。全髋关节置换术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尤其是用于体质弱的老年人以及青少年群体[8]。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中,根据患者髋关节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而且选择假体时采用质量优假体,这是保证手术成功、提高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效果的关键。而且研究表明,观察组术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对比无明显差异,这表明两种方法实施治疗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尤其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难点以及对策:因患者髋部受外伤影响,而且多存在手术史,因此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应注意外伤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提出有必要结合围术期护理干预:(1)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关键。首先明确手术创伤情况,复查血沉、血常规,排除潜在感染,若有必要可根据术中情况取标准做冰冻切片;术前常规摄骨盆X线片,若有必要实施三维重建与CT平扫,评估髋臼、股骨近端骨质质量,合并骨缺损患者,需对患者术中植骨情况进行评估,设计手术入路方法,准备术中所需的器械;(2)关于手术入路的方法需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不同入路方式各有优劣势,具体手术方式选择需根据切口状况选择;(3)术中注意预防防止伤及坐骨神经,术者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造成其他组织损伤;(4)观察术野内有无发生异位固化组织,若影响关节活动度,需尽早清除干净,对关节假体功能无影响病灶,则不需特殊处理;(5)重建髋臼、准确防止臼杯是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关键。针对髋臼缺损者,应尽量植骨重建髋臼的正常力线与形态,而影响髋臼杯放置内固定壮装置,需及时取出[9~10]。

综上所述,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应用安全可靠,可有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髋臼创伤性股骨头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1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3:48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