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慧 程利梅 何晓玲
(深圳市平乐骨伤科医院 深圳 51801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大幅度改善,但与之同时,人们在生活习惯、工作方式方面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这种改变,罹患颈椎病的人口基数逐年上涨,而且日益呈现为年轻化发展趋势,给年轻群体带来了较大的生存压力以及身心负担[1]。颈椎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便是颈性眩晕,最为临床多发的病症,其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情况。目前该病症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案为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并且在临床应用期间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治疗效果[2]。本次择取29例患者开展相应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30~73岁,平均(53.87±6.32)岁;病程3~35个月,平均(5.13±2.02)个月。观察组男11例,女18例;年龄29~74岁,平均(53.06±6.77)岁;病程4~35个月,平均(5.24±2.17)个月。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1)基础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卫生教育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因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患者生活姿势进行有效纠正,叮嘱患者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低头,对办公用具比例进行合理调整,避免颈部出现劳损,若患者工作需要长时间低头,应要求患者以2h为间隔做颈椎保健操,叮嘱患者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姿势正确、健康[3]。(2)心理护理:患者得知病情之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烦躁、焦虑等负性心理,对此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及时把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施以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通过既有治疗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念。(3)热敷护理:取中药煎熬后的药渣敷于患者颈部,促使局部血管扩张,缓解肌肉、血管痉挛症状,达到散寒、祛风的效果,同时促进患者椎动脉血流情况[4]。(4)牵引护理:帮助患者调整牵引体位,保证体位有效,一般情况下,患者处于坐位,或是平卧位时,颈部需要向前倾斜,角度控制在30°左右即可,保证小关节上存在牵引力。值得注意的是,保持牵引体位时,需要避免患者脊髓上存在牵引力,以免诱发脊髓损伤。牵引期间,若患者为平卧位,牵引重量应该控制在4~5kg之间;若患者处于坐位状态,牵引重量应该控制在3~4kg之间[5]。(5)引导:就患者自身而言,若发生急性病症,或是该病情发作之后,需要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定期做颈椎保健操,保健操一般以“8”字法开展,对颈椎进行旋、转、揉、搓、梳、洗、摆、摩。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做颈椎保健操时,需要保证身边有护理人员或是家属陪同,避免患者摔倒。一般情况下,保健操单次操作时间应控制在10min左右,2次/d[6]。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接受颈眩汤治疗:组方包括白芍20g、生龙牡20g、菊花15g、云苓15g、葛根15g、白芷12g、川楝子10g、元胡10g、钩藤10g、牛膝10g、泽泻10g以及生甘草6g,以水煎熬,取汁300ml,分早晚给予患者服用。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出现眩晕、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其中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以《中国体质分类与判定》为参考,若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彻底消失,为治疗显效;若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明显,颈肩痛等症状也明显改善,颈椎支持正常活动,为治疗有效;若患者治疗后眩晕、颈肩痛等症状无缓解,为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
研究期间,两组患者治疗产生的观察指标均通过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记作计数资料形式,即例数/百分比[n(%)],以χ2作为统计学意义检验值。当结果显示P<0.05时,可以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疗效93.10%,对照组临床疗效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n(%)]
人体颈椎结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若软组织出现损伤,加之钩椎关节增生或是蜕变,给椎动脉造成压迫,将会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据有关资料报道,软组织出现急性创伤性炎症或是慢性劳损性炎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软组织胶原纤维变性,最终形成瘢痕,丧失韧性,嵌压周边感觉神经,由此诱发颈性眩晕。该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颈部活动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例如,患者行走期间眩晕、摇头产生眩晕、头部向某方位旋转时产生眩晕等,对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钩椎或是颈椎存在关节骨质增生、颈曲变直或是椎间隙变窄等情况;而对患者行CT检查可以发现,患者颈椎普遍存在双侧血流量供养不足或是单侧血流量供养不足的情况[8]。目前,颈性眩晕临床治疗方案较为繁杂,但其中效果最为理想的还是中医疗法。基于此,本次研究对患者行中医护理+颈眩汤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8.96%,不良反应的概率为37.93%。两组数据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即符合统计学意义成立要求(P<0.05),可见颈眩汤与中药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颈性眩晕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患者施以颈眩汤配合中医护理,可以有效解除患者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实现早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