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2020-08-06 04:03:36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年8期
关键词:维持性病患条目

朱 剑 玲

(广东省乐昌市中医院血液透析室 乐昌 5122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由于疾病治疗的特殊性,容易导致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同时由于大部分患者缺乏疾病相关信息,从而使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主要是用于预测预防性健康行为,但需同时具备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从而实现对疾病的预防。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IMB模型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1 试验资料与试验方法

1.1 患者一般资料

对于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诊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98名患者采用随机法(本文主要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实验组的病患样本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7.62±6.52)岁;患者平均的透析时段为(38.62±14.69)月。对照组有男26例,女23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14±6.69)岁;患者平均的透析时段为(39.11±13.63)月。此次试验的病患之间一般身体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1.2 试验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干预,主要向患者讲解疾病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同时给予饮食语用药指导、液体管理以及血管通道维持等。实验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1)信息干预:入院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以及面对面等方式收集患者信息需求并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相关疑问积极进行解答,从而消除其疑虑,并给予患者信息支持。(2)动机干预:采用动机信访谈的阶段性干预方法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同问题进行具体的交流。①无意图期:在初期与患者建立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并鼓励患者说出对血液透析的看法与疑问,了解患者心理状况、需求以及对血液透析的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②意图期:引导患者正确认知到血液透析对疾病的重要性,并使患者认识到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感受负担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利弊关系,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提高健康意识,纠正不良心理,树立正确自我管理信心;③准备期:协助患者设立目标与计划,并提供科学、个体化措施;④改变期:与患者共同查看计划完成情况,讨论计划是否修改,并询问患者是否做好自我管理准备,随后帮助患者实施计划;⑤维持期:鼓励患者说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与患者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并指导患者学会利用家庭以及社会资源,从而建立有效的外围环境保证计划长期能够有效。

1.3 观察指标

(1)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1]定义:在实验数据干预前、干预后的6个月对实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使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计算评估与记录,该表格包含10个条目,3大维度,主要分为患者的经济负担(内含1个条目)、患者情感因素(内含4个条目)、患者身体因素(内含5个条目)等其他方面。每个情况在记录过程中“从不”为1分、“总是”对应着5分,评分分布在1~5。除去条目8采用反向计分,其他采用着正向计分,评价标准:总分<20分表示无自我感受负担,20~30分表示轻度,31~40分表示中度,40分以上表示重度。

(2)患者自我管理评分[2]定义:在实验数据进行干预前、干预后的6个月对实验患者使用罗世香学者等设计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科学评估实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能力水平。本次实验的调查问卷主要记录病患的13项饮食及液体摄入情况、4个身体活动情况、5个社会活动情况、5个治疗行为情况。一共有4个观察方面,共计27个条目。记录每个情况都会按照条目进行4级评分方法,分值在27~108之间不等,病患的自我管理行为不佳往往对应着较低的评分。

1.4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得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身体因素、情感因素以及经济负担等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行为、心理社会行为、身体活动、液体及饮食摄入等自我管理行为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干预前的实验数据,并且在自我管理数据上实验组的提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自我管理行为在干预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比较表

3 讨论

自我感受负担主要是指患者存在成为他人负担的心理感受,可作为患者感受到的最重要社会应激源,能够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自责等负面心理。而本次研究主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用IMB模型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实验组身体因素、情感因素以及经济负担等自我感受负担得分均降低明显(P<0.05)。

根据研究的实验结果数据,可以得知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行为、心理社会行为、身体活动、液体及饮食的合理摄入行为等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提高(P<0.05),表示IMB模型健康教育通过信息-动机-行为方面综合干预强化了患者自我管理正确态度与观念,使其认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使自我管理行为明显改善。

根据本文研究,可以明确得出医务人员使用IMB模型,即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对具有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相关的健康教育,可以使得这些病患的自我感受负担明显降低,并显著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护理满意度也有着明显升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维持性病患条目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智慧健康(2019年7期)2019-01-30 23:56:37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