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 冼建文 梁锦樱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妇产科 中山 528415)
宫腔粘连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子宫内膜破坏,宫腔壁相互粘连出现的病理症状[1]。随着剖宫产率及清除术的增加,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孕、闭经、月经量少、反复流产等是宫腔粘连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因其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在临床对于宫腔粘连的诊治中广泛应用,但术后往往会出现再次粘连。因此,对宫腔再粘连的预防是宫腔手术治疗的关键[3]。而子宫球囊支架是一种膨胀支架,对宫腔再粘连预防有一定的效果。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对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再粘连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就诊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1.23±1.48)岁;孕次1~4次,平均(2.67±0.32)次。观察组年龄23~44岁,平均年龄(31.46±1.74)岁;孕次1~5次,平均(2.64±0.28)次。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纳入标准:①经宫腔镜检查确诊;②无麻醉禁忌;③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严重高血压、心脏病;③孕产期患者;④子宫肌瘤直径≥3cm。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电切分离术治疗:在月经干净后2~5d进行手术,术前4h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松弛宫颈,静脉全身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宫腔镜对宫腔形态及内膜、粘连部位、程度及范围进行检查,超声下采用针形电极电切,由子宫下段向上逐渐将宫腔内粘连分离,直至宫腔恢复正常形态及大小,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采用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在患者的宫腔内放置子宫球囊支架,采用5mL生理盐水对球囊进行充盈,1d后平宫颈外口将球囊导管端剪短,留置子宫球囊支架至30d,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划分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4]制定:①显效:患者月经恢复正常,宫腔镜检查宫腔形态正常,无粘连发生;②有效:患者痛经程度降低,月经量增加,仍有少量粘连或无粘连发生;③无效:患者宫腔形态失常,仍粘连或部分粘连,月经量无改变。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术后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再粘连及月经恢复情况。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2.38%(1/42)低于对照组19.05%(8/42),月经恢复率88.10%(37/42)高于对照组66.67%(2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再粘连、月经恢复对比[n(%)]
宫腔粘连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临床主要伴有月经稀少、闭经、不孕、习惯性流产、痛经等。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机械性损伤、组织缺氧、感染及异物等,除此之外长期的腹膜透析、液体灌注、妇科疾病等也是导致宫腔粘连的因素之一,对患者的生殖健康造成严重影响[5]。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对宫腔粘连有治疗、诊断的作用,可在直视下分离宫腔粘连,将宫腔的正常形态恢复,促进患者月经恢复,但其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不佳,在术后易现宫腔再粘连。因此,寻找一种可有效预防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再粘连发生的方法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8.57%(33/42);且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再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恢复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粘连发生率,促进患者月经恢复。宫腔电切分离术后对子宫内膜的修复时间较长,在修复期易出现再粘连发生。硅胶支架是子宫球囊支架的主要构成,球囊、导管座、导管是其主要组成,其中球囊有较好的支架作用,使子宫内壁均匀受力,对子宫出血有效预防,促进患者的子宫内膜有规律的生长。同时子宫球囊支架可对宫腔充盈,对子宫内膜有压迫作用,压力均匀,减少并发症;且分离宫腔前后、两侧壁,对再粘连的发生有效预防,对患者的月经恢复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分离术后放置子宫球囊支架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再粘连发生率,促进患者月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