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响友善之门

2020-08-04 13:10傅绿茵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0年6期
关键词:友善心理辅导课人际关系

【关键词】友善;人际关系;心理辅导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8-0070-03

【作者简介】傅绿茵,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福建厦门,361009)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关注人际关系,渴望在人际交往中感受善意,但常常因为意见不同、态度不好、肢体冒犯等原因发生人际冲突。他们因为感受不到对方的善意感到困扰,同时也不知友善的分寸。因此,在七年级学生中探讨“友善”的话题,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人际交往技巧,促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本课聚焦“友善”这一积极心理品质,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友善的内涵、掌握友善的方法,明白友善不是无原则地妥协,进而真正用友善叩响人际关系之门。

【教学过程】

一、小剧场:《一枚纽扣引起的风波》

播放学生课前录制的视频。

视频内容:小明穿着一件镶有金色纽扣的校服走进班里,同学们议论纷纷。小A嘲笑他为了引人注意故意与众不同。小B讽刺小明,说他品味雷人,想当暴发户。小C故意去扯金色纽扣,两人发生肢体冲突,小明被小C推倒在地。同学们扶起了小明,班长出来主持公道。这时候,班主任走进闹哄哄的教室,维持完纪律,看到衣冠不整的小明说:“你校服的纽扣都没扣上,你看看自己还有中学生的样子吗?下次要注意!”小明心里很不是滋味。

教师:你觉得视频中哪些举动不友善?哪些举动让你感受到善意?

学生:同学嘲笑讽刺小明,未经小明同意扯纽扣,老师没有问清事情经过就批评小明,这些举动是不友善的。小明摔倒后被同学扶起来、班长主持公道这些举动让人感受到善意。

教师:是的,我们感受一个人的友善主要通过他的语言、态度和行为。那么,如何用友善来促进我们的人际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扣”响友善之门。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喜欢的小剧场形式,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发他们思考人际交往中的友善,从而自然导入课题。

二、主体活动:友善之扣

教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一枚纽扣引起的风波,请问纽扣有什么作用?

学生:它可以固定衣服,也可以装饰衣服。

教师:是的,纽扣有连接、固定和点缀的功能。人际交往也需要“纽扣”,而友善就是这枚纽扣,它可以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稳固。友善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的一个活动叫“友善之扣”。

1.挑选友善之扣——友善的故事与内涵。

课前给每组分发一盒五颜六色、不同形状的纽扣。

PPT出示活动规则:每人选择2枚纽扣,选择的纽扣要与友善的特点相关联,可以代表曾经经历的友善故事,也可以代表友善的特点。挑选完毕后在小组内分享。

学生1:我挑选白色的心形纽扣代表友善。有一次下大雨,我没有带伞,一位陌生的叔叔递给我一把伞。来自陌生人的友善让我很感动,我觉得友善就像这颗白色的心形纽扣,要拥有一颗纯洁的帮助他人的无私之心。

教师:是的,友善是互相帮助。你的故事告诉我们,友善也可以在陌生人之间传递。

学生2:我挑选红色四叶草的纽扣代表友善,它让我想起好友给的温暖。我们无话不谈,也会吵架,每次吵架后,她都会主动找我说话,我内心感到又惭愧又温暖。这份包容让我感受到友善。

教师:友善是包容对方。在你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主动沟通和相互包容能让人感受友善。

学生3:我选蓝色纽扣代表友善,蓝色让人平静又有希望感。我的成绩并不好,每次请教同桌,他不嫌弃我,反而很耐心地帮我解答问题。

教师:友善是平等待人。你的同桌拥有一颗平等之心,让你在平等对待中感受到了友善。

教师:请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挑选的“友善之扣”的内涵,按照“友善是______________”的句式来回答。

学生1:友善是像阳光一样温暖的付出。

学生2:友善是有热情、有温度地与人为善。

设计意图:以纽扣为媒介,将友善的内涵意象化。自由挑选纽扣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思考友善的特點和作用;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经历的友善故事,有利于达成情感共鸣,在体验中深化对友善内涵的认识。

2.粘贴友善之扣——友善的方法。

PPT出示活动规则:每组都有一件A4纸打印出来的没有纽扣的“衣服”。请和小组成员合作,用胶水将手中的2枚“友善之扣”粘贴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小组内部分享:为什么把纽扣粘贴在这个地方?代表什么特殊含义?

教师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并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分享。

学生1:提醒自己:友善需要从点滴做起,需要主动帮助他人。(纽扣粘贴在袖口)

学生2:随时提醒自己不能把友善弄丢了。(纽扣粘贴在口袋)

设计意图:在小组合作中深入使用“友善之扣”,让学生初步了解表达友善的方法。

3.交换友善之扣——友善的分寸。

教师:选择1枚你最喜欢的纽扣跟同桌交换,你愿意吗?为什么?请和同桌交流理由。

学生1:会换,我觉得送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快乐翻倍。别人快乐,我也快乐。

教师:这也是友善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叫待人如己。如果你不喜欢对方的纽扣,你也会交换吗?

学生1:我会不好意思拒绝。

教师:你在担心什么呢?

学生1:我担心如果拒绝对方会破坏彼此的关系,让对方觉得我不友善。

教师:这位同学引出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友善就必须无条件妥协吗?

学生2: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不交换不代表不友善,我们可以用友好的态度跟对方商量。

教师:很好!友善重在过程,不在结果。在人际交往中,带着友善的态度协商很重要。

学生3:我认为友善不等于无条件让自己妥协,友善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如果一直妥协,就是委曲求全,那就是对自己的不友善。

教师:你的观点很新颖。友善不等于讨好,我们善待他人的需求,也要善待自己的需求。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交换“友善之扣”,让学生形成“友善不是无底线地妥协自己,友善是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新知。

三、延伸活动:纽扣画《友善之树》

PPT出示活动规则:画布上是一棵“友善之树”,每个人挑选一枚“友善之扣”粘贴在树上,将这棵“友善之树”挂在班里。

设计意图:将“纽扣”元素一用到底,全班共同制作纽扣画《友善之树》,作为一个共同回忆,也作为一个提醒。

四、总结

教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常怀善意、与人为善、互帮互助,善待他人和自己,用心、用行动浇灌我们心中的“友善之树”。

【教学反思】

心理课需要注重活动的体验。本课以“纽扣”为载体,将友善的特点和内涵与纽扣联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导入环节是学生感兴趣的小剧场,让学生感受友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主体活动“友善之扣”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友善的内涵、特点、方法和分寸。最后,用纽扣画来总结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心、用行动来浇灌心中的友善之树。

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与创造力。主体活动让学生体验积极、温暖、友善的氛围,分享交流环节让学生看到他人眼中的友善,思考友善的内涵;小组讨论让学生加深感悟,深化认知,最终形成新知。

【点评】

本课充分体现了心理课的“心理味”。

从设计理念上看,“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品质之一。主题的选择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另外,对“友善”的涵义及培养策略进行了充分全面地澄清,进而提出本课的三个教学目标。本课教學目标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从教学设计上看,活动设计清晰有序:小剧场导入―主体活动—交流与分享―总结与延伸;活动形式活泼生动,以“纽扣”为元素贯穿整课,挑选友善之扣—粘贴友善之扣—交换友善之扣三个环节层层递进。

从课堂氛围上看,学生积极参与投入,气氛和谐活跃,现场活而不乱。学生在充分体验友善的基础上,对友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从专业技巧上看,体现了教师极好的专业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心理学的相关技术,如尊重、真诚、积极倾听、共情、自我暴露。

从课堂效果上看,学生投入度高,感悟其中,体验其中,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点评嘉宾:叶思思,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健康教研员)

猜你喜欢
友善心理辅导课人际关系
浅谈小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的设置与设计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辅导课共通性的几点思考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友善:《圣经》中的永恒主题之一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生命年轮在心理辅导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