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究

2020-08-04 17:49陈伟玲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陈伟玲

摘要:文章主要概括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含义,认为生活化教学能有效地解决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这一矛盾,在指出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多采用生硬的言语教授法,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后,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三个具体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开展生活化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學;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含义及其应用意义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抽象与严谨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就形成了一对矛盾。教师教学时要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能与数学进行良好的沟通。生活化教学就是这样一座桥梁。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深刻的数学思想、领悟多样的数学方法,感悟真正的数学价值,最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含义可看出,其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等因素,并不是将数学知识强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形下,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得轻松,还能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从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到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再到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他们都主张“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质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知,无论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内容,还是“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无一例外都强调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使学生能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罔顾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更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目标(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学生片面地认为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计算,更遑论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导入,吸引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创设多样、丰富的生活化情境作为新知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并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了以下的生活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观察过我们学校正门的伸缩门是怎么工作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笔者将事先拍摄好的学校伸缩门的工作过程的视频展示给学生看。)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伸缩门是用什么图形结构组成的呢?

(笔者将伸缩门的图片放大,方便学生观察。)

生:平行四边形。

师:有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还有圆等图形,为什么那么多的图形不用,偏偏选用平行四边形呢?想知道答案吗?那就拿出学具盒,用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一起来探究这其中的原理吧。

笔者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伸缩门这一例子,且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能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也即易变形。在得出答案之后,教师还可拓展延伸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运用——防盗门、升降机等,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当然,要想设置适度、巧妙、多样的生活化情境,教师平时就要留心观察、收集数学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新知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陷入“伪生活化教学”的境地。

(二)开展生活化活动。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情境性的认知观点,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之外的知识符号,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活动程序等,形成相应的知识。再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告诉我们,不单要教会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应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教师可在课室开展“我是超市售货员”活动,将学生分为八小组,每小组六人,每三人轮流扮演超市售货员、顾客。教师与学生一起事先准备好相关物品作为货物(如书本、盆栽、糖果、水瓶、粉笔),并一一标上价格。这样的活动真实还原了生活中的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学会付钱、找钱,这不仅能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让学生学会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增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布置课后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另外,课后作业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为此,教师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布置形式多样,除了可布置常见的书面作业、口头作业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例如,在学完四年级上册“优化”知识点后,可布置这样的课后作业:回家帮妈妈分担家务活,看看怎么安排,才能在二十分钟里做更多的家务活,必要时可做做笔记,回校后与同学、老师交流。

这样的作业,一来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来能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形成节约时间的意识。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若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自觉地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小学数学教师就要多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意识,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