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04 17:49黎文峰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黎文峰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能够大大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将抽象的数学符号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文章通过探讨数学生活化这一概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价值,探索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四条基本途径: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提供生活化的学习内容;提倡“体验数学”“做数学”的学习方式;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力求使学生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数学知识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数学生活化的概念

数学“生活化”,简言之,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思想,将数学寓于生活之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教师带领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数学、发现数学,在“做数学”中深刻理解数学、运用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曹玮在《数学与生活》一文中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般构想:

由此可见,生活经验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数学问题中能够获得数学知识,反过来,数学知识有助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一言以蔽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笔者在如何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方面进行相关探索。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从儿童认知理论来看,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注意状态,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的刺激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依据皮亚杰(Jean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低年段(6-7岁)的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小学中高年段(7-12岁)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并且小学生的动作、形象思维的发展要先于抽象思维。由此可见,小学生的知识建构来源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背景、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扎根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构建数学知识,使学习材料成为活动和思考的直接对象,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本主义教育强调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则表现为以学生为中心。每个学生在自己生活、家庭环境的特定社会文化氛围中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其中包含大量的数学活动经验,而不同的思維方式导致学生可能采取不一样的解题策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数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数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一)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二者缺一不可。具体而言,物质环境指教室内我们肉眼可见的客观事物,比如教室的黑板报、桌椅陈设等;精神环境则更为抽象,主要指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朝气蓬勃的学生面貌,民主和谐的教学师生关系以及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等。在此环境中,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感受,从而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学习环境?

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组织空间结构。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在不排斥“秧田型”排列方式的前提下,灵活地采用“圆桌会议型”“马蹄形”“半圆形”或“自由式”的排列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全员互动的目的。第二,要重视教室内的色彩与装饰,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中自由舒展、平心静气地学习;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和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出来,有效调节师生的精神状态。第三,可适当开辟休息区、读书角等,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学习与活动空间。第四,要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与思想,充分接纳学生、理解学生,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认同、帮助学生;此外,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地呼吸、自在地成长。

(二)提供生活化的学习内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并且充分地利用这一点,使之有益于数学教学。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各课的知识点结合小学生生活的经验和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内容。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和生活的多样性相结合。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组员最喜欢的方式整理班级里的“学习之星”和“体育之星”的名单,要求学生能准确、清晰地说出学习之星是哪些人,体育之星是哪些人,既是学习之星又是体育之星的学生有哪些人。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出,既是学习之星又是体育之星的学生是“甜甜”同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将“集合”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尝试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当然,在布置课后作业时也应贯彻生活化教学的原则,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在教授“集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喜欢的运动(喜欢游泳还是喜欢打篮球,或者两者都喜欢),然后回学校后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内化知识。

(三)提倡“体验数学”“做数学”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提出“在做中学”的理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儿童的学习过程不能脱离生活经验,应该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体验获取知识。生活化教学也应牢牢把握儿童学习的特点,围绕“生活化”这一核心,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通过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数学实践,“做数学”,使学生从中深刻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而非拘泥于书本的文本内容,“纸上谈兵”。

例如,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图形上色”的方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面积”的概念。接下来,教师提问“指甲盖、书本、教室、操场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带领学生认识面积单位。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测量课桌的长和宽,用拼图的方式让学生把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纸片铺在课桌上,从而计算出课桌的面积,明白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通过“做数学”的教学实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四)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不同于传统的评价方式,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评价除了关注学生知识性任务的完成度,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该评价有三个特点:多元性、情境性、过程性。具体而言,多元性,即为评价的方式有多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考虑学生的起点和知识背景,如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学生的阶段性进步和发展水平一目了然,而非单一的“一刀切”式的分数评价,教师衡量每个学生的“尺子”应有所差别,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情境性,即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寓于情境。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感知数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做数学”,基于情境的教学评价更具真实性和可信性。过程性强调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所得、所获,从横截面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做数学”的过程中领略数学之美,体验发现数学的快乐,从而增强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四、结语

生活是数学赖以存在的“土壤”,离开生活的数学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不能将数学与生活割裂开来看待,在教学中要为学生积极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选用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真正自由地“呼吸”、自在地成长。

猜你喜欢
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生活化”亦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原型经验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