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苑卉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模式,具有创造性、主体性、高效性的特点,对于实现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助于促进实现课堂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研学后教”;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
近年来,广州市番禺区实行“研学后教”课堂改革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对建设高效课堂和促进课堂改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教师常常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策略提升学习效果。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堂目标,学生也可以获得更好的课堂体验。小组合作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找到有利的学习途径,在和同学的合作中形成优良的合作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有效的小组合作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有助于打造“研学后教”升级版。
一、小组合作有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人本主义理论,教师应作为一个‘‘助产士”,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便利,而学生则是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可从目前课堂来看,学生是比较被动的,表达的机会较少。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弥补班级教学的缺陷,让学生在课堂中拥有沟通和表达的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新课标指出,教育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道德情感的体验和认识,首先基于他们过往的体验和感受。如《生命最宝贵》是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以“我们的生命来之不易”为主题,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体会母亲孕育的艰辛过程,在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妈妈克服了很多困难,十分勇敢。这勇敢的背后,便是妈妈对生命的爱,使学生从中领悟生命的意义,每一个小婴儿皆是爱的结晶。第二个板块以“爱护身体珍惜生命”为主题,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如何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想象身体受伤后会面对的困难,甚至失去生命,还会让家人承受巨大的伤痛。“生命”是一个很大的且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在《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了解生命孕育艰辛”“感悟生命养育艰难”两大教学环节,运用多媒体分享资源,并让学生小組分享体会,让学生有所感悟,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珍贵之处。在第二环节教学中,继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组员分享成长经历,让学生体会生命孕育不易,使学生初步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初步形成生命宝贵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二、有助于促进实现课堂目标
班级团体教学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只能够在旁通过观察进行学习。例如,在《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设置了“我是好妈妈”活动,让学生通过背书包做指定动作感受妈妈怀孕后生活起居的不便,但由于课室场地有限,学生不能全部参与。运用小组学习的教学策略后,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取表达的机会,参与到课堂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方位沟通和分享,发散思维,加深体会和理解。在班级教学中,将每个相对独立的学生组合起来,在群体效应下,学生的个体性被弱化,为其营造了一个自由表达的课堂情境,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安全感。因此,小组合作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将课堂目标内化,在轻松自由的小组学习环境中,获得课堂教学内容,习得课堂上传导的价值情感目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的课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养育生命的不易,笔者采取了小组学习的形式,以“我的成长故事”为主题,让学生分享成长中的难忘经历。在每个组员的分享中,学生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在点滴的关怀中发现了亲人的爱和付出,在交流中生成“养育不易”的认识。这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体现了品德的生活性,自然地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感受身边亲近的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使学生明白养育一个生命要付出很多心血,养育生命是艰辛的,进而令学生反思: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留心父母的付出,不应该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这样一来,能够鼓励和促使学生多关爱父母和身边的亲人,懂得感恩。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都带有一个共同的预期目标,指向课堂的预期效果。小组合作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除了能够使学生努力完成个人目标之外,还能够使学生协助小组完成目标。因此,在每一次的小组合作中,组员们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则需要互相了解,这时小组内便会自然而然地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过程中,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也能够使学生养成仔细倾听组员见解、汲取组员良好经验的习惯,形成一个优秀的小组。在小组的发展过程中,使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促进人际沟通。如在《生命最宝贵》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并不能够从日常点滴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认为自己并没有值得记住的成长经历;但通过聆听小组成员的分享,能够促使学生反思自身,发现自己对父母不够关心,才没有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时时刻刻的爱护。通过学习同学对父母的留心观察和对自身的反思,学生在脑海中生成表达的内容,并在小组合作分享中,使学生从生活小事发现父母细微的照顾,感受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爱,体会到养育生命的艰辛,使学生爱惜生命,也使学生对组员有更多的了解,生生关系更为亲密。
综上所述,在当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多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这有利于落实课堂的教育实效。但从目前教育实际来看,小组合作的交流方式较为单一,成员沟通表达能力差别较大,导致组员参与度不一,组内尚没有合理的小组合作评价标准,组员也并不明确组内分工。因此,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实效,教师应做好自身定位,提高课堂调控能力,探讨并采用更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用的方法,切实提高教育实效,促进“研学后教”在教学改革中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