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玛草
叶圣陶老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指的是语言,“文”指的是文字。语文姓“语”,形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的专责。所以,语文课上就要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语言运用,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表达训练。一节课上如果能做到语言训练(包括分析比较)有重点,朗读背诵(全文或片段)有积累,迁移练习有运用,那么,表达训练的目标就达到了。
我们应该将表达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但整个训练的过程应该是富有变化的。张弛有度、动静结合的训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维,达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动”,指的是朗读、表达、游戏等“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听、看、写、思考、想象等无声的活动。“动”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根据年级的特点,低年级的课堂以“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教学就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要使训练有张有弛,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训练的节奏——起伏有致。把握好训练的节奏就是要处理好板块格局的动静交替:听、说、读、写等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使得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例如教三年级下册的《检阅》一文时,我就设计了品读感悟、想象诵读、情境描述、问题设计等板块,让学生在品读、思考、表演和描述中与文本对话。
(2)训练的内容——收展有度。扎实的表达训练要讲求科学性,它不是时间加上汗水的蛮干。在课堂训练中,先让学生学习什么,后让学生学习什么,学习量的多少,达到什么要求,练到什么程度,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有计划地在课堂上落实,逐步训练学生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具体性、准确性以及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我们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实施训练,分散难点,在呈现形式上降低难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情趣。
(3)训练的容量——疏密相间。现在不少教师讲授的语文课,总的来说对训练的内容只疏不密,处处只是做蜻蜓点水式的叙述和分析,这样就会显得空洞,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就变得肤浅。例如在教三年级下册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时,如果我们这样组织教学: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看荷花体现了什么美?;自然段中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写,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教学过程虽说有了语言训练的意识,但是只流于形式,看似密集的训练,实际上却忽视了语言教学,脱离了课文的语言架空分析具体内容,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如果能抓住“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式引导学生品读,体会荷花的不同姿态,进而体会作者用这样的写法,能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姿态美,在此基础上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说说下课后同学们的活动的情形、,又或者是动物园里动物的表现等,集中在这样一个训练点上,融进读、说、想象等训练,舍得给学生静心思考、练习的时间,把这个训练环节用足用好,学生的收获会大得多。
一个系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发展,叫有序。表达训练也是有序进行的,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安排训练的步骤,有序地进行训练,就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1)把握目标,明确训练导向。训练的目标是训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训练有着导向的作用,对训练结果有着检测的作用。表达训练的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所以我们在备课时要统观整篇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对年级的要求,按作者的编写意图、本册教材内容和课后作业的提示与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训练目标,把握好每项训练的“点”和训练的“度”,力求做到准确、科学、鲜明、突出。
(2)找准训练点,体现训练针对性。阅读教学中的表达训练,要凭借一篇篇课文来进行的,但课文的呈现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表达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地体现出训练的有序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年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以及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确立训练的侧重点和突破点,精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既要善于“发掘”,又要精心“提炼”。如在教三年级下册课文《荷花》时,抓住重点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为训练点:你觉得“冒”可以换成其他的什么字吗?(长、钻、探、伸、露、冲......)请用心读读这段文字,体会体会,怎样长出来才算是“冒”呢?(使劲、拼命、用力、急切、笔直、一个劲儿、痛痛快快、争先恐后、生机勃勃......)课件播放荷花录像,引导学生想象冒出来的荷花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小结:可见,其他词语虽然看似与“冒”字的意思相同,但与“冒”字相比,却都没有“冒”字表达得准确和形象。
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各种有趣的故事、优美的景色、捕捉到的生活中的视频,通过欣赏,弥补孩子们干巴巴说话的空白。由于电子白板能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在提高口语交际表达能力的同时,拓宽孩子们的学习视野,激发口语交际课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喜爱口语表达、参与口语表达,培养良好的说话和表达习惯。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口语交际课程的有效整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培养说话、写作能力,发展思维,拓展视野,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中必须讲究科学性和实效性,一定要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加强自身的修养,以便能够最好地适应和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充實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完毕后,老师的话、视频、板书内容、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等,都可以利用相应软件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形成一个包含课堂教学过程全貌的可重复利用的综合性文档,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及总结;还可将这些文件作为教学资源发布到校园网或教师的网页,孩子们可以下载进行知识反馈复习。借助电子白板的自动储存功能,可以方便地记录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细节,达到教学过程原生态数字化记录,为老师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反思提供了参考资料。四、交互式电子白板能丰富口语交际课堂,增强学生对口语表达的系统性、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往往重实践活动轻理论知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补充口语交际理论知识,是口语交际外堂课的有效补充。例如:将“三句式提升为五句式”这一内容制成课件,让学生通过观看句式转变的视频,让孩子们明白转换的规则,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有关学习任务,让孩子们在电子白板上演示。学生不但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句式转换知识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总之,在以上过程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品评文字,使孩子们感悟到了作者用词的分寸感、描写的形象感和蕴涵的情味感,积累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想象和表达。其实,我们选择了具有规律性的字、词、句或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课文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作者单位: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勒秀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