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资源转化与运用的五大理念
——以湖北党性教育为例

2020-08-04 07:06王晓琴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党性湖北红色

王晓琴,杨 勋,郑 鹏

(1.湖北红安干部学院,湖北 红安438400;2.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蕴涵着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凝聚着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集体智慧,是党性教育的优质资源。党的十八大指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1](P4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延安、西柏坡、沂蒙、井冈山等革命老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1 年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时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对干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红色资源不等于教学资源,需要在党性教育实践中对其进行一定形式的转化和运用,从而实现其资政育人价值的最大化。红色资源的转化是“根据教学规律,运用适当的方式、手段对红色资源进行包装,把历史的、抽象的、静态的、零散的红色资源转换为富于时代气息、直观、系统的教学内容或教学载体,从而实现红色资源的教育教学功能”[2]。红色资源是干部党性教育培训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和物质基础,资源的总体状况如何,分布结构是否合理,能否实现优化组合,直接关系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湖北党性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地区建设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变化,创新运用科学发展理念,使红色资源开发转化更好地服务于湖北党性教育建设。

一、创新:红色资源转化的核心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创新理念也为红色资源转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是红色资源转化实践中须遵循的核心理念。

湖北红色资源丰富,时段上与中国革命的历程相呼应,在中共建党、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湖北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著名的“八七会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成立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黄(安)麻(城)起义、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两大抗战主力之一——新四军的诞生、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多年来,湖北积极开发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党性教育,主要包括借助红色资源开展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围绕红色教育主题开设干部党性教育专题教学、编印干部党性教育教材、整合红色资源再现或打造干部党性教育红色文艺作品等。

但是,红色资源在有效内化为湖北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和党性修养的实践中仍有一些不足,面临诸多困境。第一,红色资源承载的事件和人物都发生在过去,属于历史范畴,党性教育的对象是当前的领导干部,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当前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从而把红色资源与当代领导干部的党性实践有效结合,是红色资源转化面临的第一个困境。第二,红色资源转化中十分注重情感输入,力求再现历史场景和历史事件,通过还原真实带来心灵震撼,然而在思想的普遍性和抽象性把控上略显不足,影响了思想和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及时性和彻底性,这是红色资源转化面临的第二个困境。第三,红色资源转化在形式上片面热衷于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理论教育相对弱化,学员不愿读经典原著、不爱听党性理论教育课,完整系统的党性教育被参观考察所取代,难以收到预期效果,这是红色资源转化面临的第三个困境。三个困境难以解决,造成了目前湖北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转化的最大困境——“同质化现象”,红色资源的物质开发、精神转化皆与全国其他地区红色资源转化相类似,从历史到现实、从情感到理论、从形式到内容都面临“同质化现象”的困境。而突破资源开发的“同质化现象”的困境,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湖北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转化的内生动力。

当前,湖北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的转化运用须立足现实,将创新理念放在指导红色资源转化的核心位置。创新有形式创新,也有内容创新,但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理念具有根本性、长久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理念的变化必将带来长远变化、根本变化和整体变化。2015 年,习近平在西安听取陕西省工作汇报时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只有坚持创新,才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红色资源进行与时俱进地分析,厘清红色资源中哪些因素不适应当代党性教育、哪些因素适应当代党性教育但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从而在红色资源的教学转化中,剔除不适应时代的因素,对适应当前党性教育但被特定时代所限制的因素,结合当今现实予以重新阐释,使其与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相适应,从而为湖北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注入强劲动力,实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干部,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干部,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干部,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干部”[4]。

二、协调:理顺红色资源开发中各种重要关系的根本遵循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红色资源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仅要有物质层面的呈现,而且要挖掘精神层面的成果,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协调联动,才能在红色资源开发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协调的对立面是失衡,失衡的开发会导致红色资源转化难以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优质资源难以培育和壮大,整体资源开发陷入极大的困境之中。一旦陷入困境,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将难以发挥,育人价值将难以体现,育人效果将难以达到。湖北地区在前期红色资源开发中,往往各自为政、盲目开发,没有把自身置于全域的整体之中,区域内红色资源的开发极不均衡。

表1 湖北省红色资源①湖北省红色资源整理,经各地组织部们上报数量统计而成,虽与实际有差距,但本表旨在说明红色资源开发不均匀,各地有差距。

如表所示,湖北省红色资源点共计285 个,开发完善70 个,占比百分之24.56,不完善126 个,占比百分之44.21,未开发89 个,占比百分之31.22。即以黄冈市而言,市内红色资源点总数76 个,开发完善12 个,占比百分之15.78,较完善32 个,占比百分之42.11,未开发32 个,占比百分之42.11。无论从整个湖北省而言,还是以某市(黄冈市)而言,区域内红色资源的开发转化极不均衡,有些红色资源开发十分完善,如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300 余亩,建筑面积4300 平米,为国家4A 级景区;有些红色资源,如红军塘烈士纪念碑,仅有2013 年新建的烈士纪念碑。

湖北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的开发要避免因失衡而陷入困境,就需要在协调理念的指导下,增强红色资源开发的整体性、统筹性,把分散的部分系统化,把发散的局部整体化,依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在统筹中谋发展,从而不断增强红色资源转化的整体效能。具体而言,湖北利用全省丰富的红色资源要以大别山、武汉、洪湖、幕阜山等区域的红色资源为重点,充分挖掘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等根据地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旧址遗迹、纪念场馆、历史文献、红色记忆等资源承载的革命精神、时代价值和党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教育干部的作用。

此外,坚持协调发展还需要做到统筹兼顾、保持均衡。红色资源运用转化,既要重视红色资源开发的规律,开发过程要借鉴市场规律,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要;还要尊重教学规律,运用适当方式,对红色资源进行包装,把历史的、抽象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富有时代气息并且符合干部学习特点、干部成长规律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从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1](P46)。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全面协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重大关系。”[5](P332)这就要求我们在理顺红色资源开发中的各种重要关系时要有大局意识、协同意识和补缺意识。在红色资源转化运用的实践中,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动,用系统思维推动工作、处理关系。

三、绿色:处理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关系的价值标准

绿色与生态相联结,融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之中,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满足子孙后代需要的能力,意味着合理使用并且保护资源的固有生态系统,还意味着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规划时纳入对资源本身的关注与考虑。红色资源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政治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红色资源开发决不是人们常说的“无污染产业”,因决策者的开发战略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原因,不当开发会导致红色资源本身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的破坏,甚至会削弱其教学转化的价值功能。所以,坚持绿色发展应是处理红色资源开发和保护关系的价值标准。在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中,“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6]。

由于前期开发规划、管理运营中缺乏绿色理念的指导,湖北省内红色资源开发转化的现状令人堪忧,一些旧居、遗址被移作他用,还有一些缺少必要的维护,在风吹日晒中倒塌、毁损。根据表1 中的统计,湖北省内红色资源开发较完善的仅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余百分之八十左右皆为局部开发或未开发,并且已有的开发转化多为粗放型的开发转化。这种对红色资源粗放式的开发转化导致了当前红色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在各类红色资源转化过程中出现了求新、求全、求大等问题,不应有的破坏做法时有发生。一方面,湖北红色资源开发性破坏不断增多,有些红色资源点甚至经历了“彻底的改造”,随意搭建的建筑、匹配的设施,造成了红色文化的载体或场景遭到了开发性的破坏。另一方面,有些地域的红色资源开发转化中,主导者虽然意识到了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自身不具备保护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做法中造成了新的破坏,如使用大量现代风格的物质材料对红色遗址进行修缮,破坏了原有建筑遗迹的历史价值。此外,在将红色资源转化成党性教育的文化资源上,个别地方肆意迎合“受众”的口味,将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的细枝末节无限放大,甚至成为红色资源点文化传播的主流,这就破坏了红色资源承载时代文化的核心本意,造成了红色资源转化中精神文化的扭曲和破坏。

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加强革命文物工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和利用”。处理好红色资源转化中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需要我们具备生态化的思维方式,使红色资源转化既满足时代党性教育的需求,又能保护红色资源承载的历史本质。湖北在红色资源转化中,应秉持红绿结合交融的理念,其中红为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要素,绿为红色资源所在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要素。对于红色资源的开发转化,要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在开发中实现保护,坚持“红色”和“绿色”和谐交融,协调发展。

在红色资源转化的具体实践中,首先要有总体规划、顶层设计和立法保障等相关顶层设计。其次要健全管理、开发机制,省级层面应加快制订“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总体规划”,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议事协调机构,统筹解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多头管理问题。最后从具体资源点上,界定红色资源、摸清底数,抢救和保护重要革命遗址,实行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理顺产权关系,明确定位、提高站位,推动红色资源品牌建设。

四、开放:引领红色资源开发的行动指南

开放,主要是开门开放,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红色资源开发要想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秉承开门开放发展理念,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经验,指导红色资源开发。目前倡导的红色资源开发,不是对过去做法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思路、新举措开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红色资源。既要立足于红色资源本身,充分发挥地域资源、市场等优势,又要更好地利用外部力量,充分提升内外联动水平,以开放促发展,在发展中解决红色资源转化中面临的问题,将开放作为引领湖北红色资源开发的行动指南。

目前,湖北红色资源开发转化在跨省域的合作上力度欠佳,缺乏与同类型其他地域红色资源的高效合作。在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党性教育上,湖北红色资源转化的开放程度还不够,还未能深度借鉴其他红色资源点的创新教学模式,不少地区红色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的简单化、片面化现象严重,影响了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同时,湖北红色资源的相关管理机构多为事业单位编制,经费、薪资多为政府财政拨款,这就导致了区域内红色资源开发转化的相关工作中缺乏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使得各地区红色资源的实际运营中缺乏推陈出新的动力,有些红色资源点的系列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管理上得过且过,从而使得该资源点空有其名。因此,湖北地区的红色资源发展要敢于引进来、敢于走出去,用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要坚持主动开放。当前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各地红色资源的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加快互融沟通是红色资源开发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5](P152)湖北红色资源的发展不应闭塞,应将开放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积极主动打破红色资源点所在的区域界限,谋求与周边地域合作,充分发挥跨界优势,营造更高层次的发展格局。

第二,要坚持双向开放。红色资源开发转化要善于引进来,敢于走出去。湖北党性教育的红色现场教学中,应积极吸收井冈山干部学院“六个一”的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一个典型( 人物、故事或历史细节)、设计一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启迪”,打造和完善自身现场教学的“七个一”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讲述一段历史、讴歌一位典型、开展一项活动、营造一种氛围、受到一次震撼、得到一次启迪”,从而形成独具自身特色的红色教育品牌。此外,还要积极走出去,提升在同类红色教育基地中的影响力。

第三,要坚持全面开放。湖北红色资源的全面开放,既包括同类资源的互动互通,如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作,以点、线、面的结合来整体建构红色资源文化格局,发挥联合共建资源优势,又包括跨界域开放,即开放不再局限于红色资源的类别,引入新领域、新文化、新手段,如与互联网相结合,树立红色资源建设的互联网思维。要借助网络传播广、速度快的优势,推动红色资源开发转化的数字化建设,在红色教学中有效运用虚拟技术,开展互动体验,使红色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拓展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利用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红色资源运用的时代化。

五、共享:红色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

共享,是红色资源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红色资源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7](P215)。共享理念践行的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湖北红色资源开发中,也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解决红色资源发展中共享不足的问题。

红色资源开发转化中的共享,要求的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它包括红色资源建设成果的共享,也包括红色资源的共建。当前,湖北地区红色资源缺乏内在的联动机制,各地红色资源分布零散,并且在管理上存在多头管理,开发建设上各自为政、缺乏联动,共享往往靠少数部门之间的协调,甚至是私人关系建构的单位个人共享体系。这种共享缺乏制度保障,共享时间、程度都无法保障。

在共建原则上,应坚持以湖北党性教育的需求为导向,联系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立足于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深挖革命历史资源,按照“一点多题”和“一题多点”布局要求,加大资源点的开发力度,提升资源成果的思想性。坚持体系化的建设原则,探索资源的联合共建,妥善解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利益问题、产权问题,维护建设者的权益、保护共享者的利益。

在共建思维上,要有联动运营的意识。湖北红色资源的建设需要有联动意识,在资源建设上理清不同红色资源的文化关联,不同资源点的业务关联。从时间上,湖北有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地区的根据地红色历史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红色资源,地域上又主要分布在大别山、武汉、洪湖、幕阜山等地区,在开发运用共建中,就要从时空上对红色文化的脉络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共建形成一种联动效应,从而拓展共享的深度和广度。

在共建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关键作用。湖北红色资源的主体多元,相关利益方多而关系复杂,因此,湖北红色资源的开发要依托政府,建立完备的制度性规范,处理好共建过程中不同主体、不同利益方的关系,建立健全红色资源共建、共享的联动机制,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在实际建设上,应“由政府支持和推进,成立统筹协调机构,会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智库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转变观念,改革管理体制,实施持续、有序的开发和建设”[8]。同时,还要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靠传统手段已难以满足不断发展中的党性教育的需求,要积极融入时代,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利用其共享性特征,从技术上实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红色资源数据的相互兼容。

综合而言,湖北党性教育中红色资源运用的五大理念内涵丰富,创新理念注重解决红色资源开发运用中的动力问题,协调理念注重解决红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绿色理念注重解决红色资源运用中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开放理念注重解决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中内外联动的问题,共享理念注重解决红色资源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其中创新是动力,协调是方法,绿色是要求,开放是途径,共享是目的。五大理念紧密联结,共同引领湖北红色资源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党性湖北红色
The rise of China-Chic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红色是什么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驰援湖北
红色在哪里?
湖北武汉卷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