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志红,陈勇华,高瑞雪,晏静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广东肇庆 526000
慢性结肠炎即溃疡性结肠炎, 是临床常见慢性非特异性消化道疾病之一,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该疾病的病因。有研究认为, 该疾病的发生于患者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下降,炎性反应等因素有关,同时环境、遗传和感染等因素也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1]。 该疾病患者多伴有腹泻腹痛、 便血和多发性溃疡等临床表现, 并且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等特点,这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其中美沙拉嗪是常用药,但是对部分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仍有上升空间[2-4]。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肝酶活性具有提提升作用,可对肝细胞进行保护, 对改善炎性反应具有积极作用[5]。为探究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 该次从2018 年1—12 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 例开展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从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结肠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参与研究, 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 包括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38~68 岁,平均(53.2±2.5)岁;病程2~7 年,平均(4.3±1.6)年。 观察组中男20 例, 女15 例; 年龄39~70 岁, 平均(54.1±2.4)岁;病程2~9 年,平均(4.5±1.7)年,组间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研究可行。 研究已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进行肠镜检查后确诊为慢性结肠炎;患者对研究处于知情状态;均为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患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患者;对研究用药过敏患者。
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疗法, 对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状态和酸碱紊乱状态进行改善,增加营养支持,对继发感染进行控制等基础治疗,个别患者需要改善贫血症状。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药美沙拉嗪肠溶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359;规格:0.25 g×24 片/盒)治疗,给药方式为口服,单次剂量为0.5 g,给药3 次/d。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美沙拉嗪肠溶片基础上给药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667;规格:0.1 g×36 片/盒)治疗,美沙拉嗪肠溶片给药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给药方式同为口服,给药剂量为400 mg/次,给药3 次/d。
两组患者均需连续治疗2 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 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5]共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治愈标准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消失;显效标准为: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基本愈合;有效标准为:临床症状体征得到缓解,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溃疡有所愈合;无效标准为:临床症状体征、结肠镜下溃疡无好转或加重。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计算方式为治愈、显效和有效在总患者中的占比。
通过流式细胞检测仪对患者血清CD3+、CD4+、CD8+进行检验,同时计算CD4+/CD8+的值。
研究数据选择SPSS 17.0 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组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between groups[n(%)]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中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组间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表2 组间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groups after treatment[(±s),%]
组别CD3+CD4+CD8+ CD4+/CD8+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77.12±6.48 72.34±6.46 3.091<0.05 48.55±5.34 42.16±5.41 4.973<0.05 25.16±4.23 30.36±4.18 5.173<0.05 1.85±0.61 1.61±0.42 1.917<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groups[n(%)]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多发生在患者直肠和乙状结肠等部分, 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发生肠道穿孔、狭窄或肠息肉等疾病,具有病程长且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6]。 目前尚未完全对该疾病发病机制进行明确, 但普遍认为与患者氧化作用、炎症作用和免疫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目前该疾病的治疗尚缺乏特效药, 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改善患者症状[7]。 该次研究对照组所用的药物美沙拉嗪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常用药,对该疾病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和症状改善作用明显, 但是个别患者应用后仍无法满足预期的疗效。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的主要构成包括甘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等,属于一种多肽物质,内含有巯基成分,人体内有自然合成的该物质。 有研究结果表明,该物质对贫血、中毒以及因炎症组织导致的缺氧状态进行有效改善,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伤,促进组织修复,在人体细胞中属于主要代谢物[8]。 有研究通过该药物对慢性结肠炎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患者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有显著缩短,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80.00%(P<0.05),使得该药物有效治疗慢性结肠炎的良好效果得到证实。在陈趁英[9]的研究结果中显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 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31/42), 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8+、CD4+/CD8+等T 淋巴细胞水平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 而在冯真[10]的研究中,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患者病情因素有关。 但整体来说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给药方式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慢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T 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有显著改善, 且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 提示经过治疗后慢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改善[10]。其中美沙拉嗪对免疫功能紊乱的好转有促进作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是肽类物质,可促进创面修复,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联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此外慢性结肠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因素也有一定相关, 通常人体肠道中的抗炎和抑炎系统是维持较为平衡的状态, 但是二者失衡后则会诱发较多的肠道疾病[11]。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治疗该疾病时可以对局部炎症产生多靶作用, 对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激活作用,改善炎症反应,同时清除内毒素,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综上所述, 为慢性结肠炎患者提供美沙拉嗪和还原型谷胱甘肽片联合治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药物联合应用还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因此可在临床中针对该种治疗方案进行推广,以整体性提升该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