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学科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高中英语教学在挖掘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同时,应通过各种渠道导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本文从语篇、写作教学及课堂外活动讨论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导入;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高旭铃,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
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等越来越受各国人民的青睐。再者,“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核心。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正确育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在重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同时,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师采取中西并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
一、在英语语篇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
英语语篇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发展语言技能和形成学习策略提供语言和文化素材。传统的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比较机械,只是停留在语篇内容和语法学习,并没有体现出语篇中的文化价值。但是只有跟文化意识挂钩的语篇学习,才是有血有肉的。真正的语篇阅读素养,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解、运用、评价、反思等一系列阅读活动,适宜地导入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习得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Cultural Relics”课文部分“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这篇课文以琥珀屋的命运变化为线索,学生可以先按时间顺序理解语篇内容,学会用相关描述文化遗产的词汇和句式来描述它的起源、发展、遗失和重建等情况。在了解西方文化遗产后,可以把语篇教学的情感与价值观进行有效迁移,即利用主题相近的语篇让学生在完成语法学习的同时增进对中国圆明园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去体验与感受中华文化,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
Located in the Haidian , northwest of Beijing, the Summer Palace is 15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downtown . Being the 1. _ (large) and most well-preserved royal garden in China, it 2._(great) influences Chinese culture with 3.__(it) famous natural views and the works of humankind.
Originally 4._ (name) Qingyi Yuan, the Summer Palace was first constructed in 1750. It later 5._ (become)the main residence of royal members in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However, like most of the gardens in Beijing, the Summer Palace 6._(destroy) by fire and was razed to the ground by the Anglo-French Allied Forces. Rebuilt in 1886, it was supposed to serve 7.__a summer resort for the Empress Cixi. In 1900.the Summer Palace suffered another hit by the Eight-Power Allied Forces Then the government spent two years 8._ (repair) it. In 1924, it was open to 9. _ public . The Summer Palace was added to the World Heritage Sites by UNESCO in 1998 and became one of the first national 5A tourist 10. __(spot) in China.
然后,拋出问题Are lost cultural relics worth rebuilding such as the Amber Room or Yuan Ming Yuan in Beijing? 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英语语言,探究文化内涵。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思维碰撞,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导入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提出了“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观点,为高考命题指明了方向。2017《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考生应能清楚、连贯地传递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特别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2019年高考英语全国Ⅰ卷的写作部分,在第二节设置了考生申请在国外做中国画展的讲解志愿者,要求考生写申请信,表达写信目的、个人优势、能做的事情等信息。这些情境设置真实,自然融入“中外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英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利用中外文化交流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英语写作教学是难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先帮助学生积累中华传统文化写作素材。如: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部分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由五篇小短文组成,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和春天的节日的由来、含义和民俗及其存在的意义。通过本节课的语篇学习,学生更多地了解了中西方的节日、体味了不同的文化,并理解了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个中国节日,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春节等,谈谈是在什么时候庆祝的,怎样庆祝的?如 :I love celebrat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t falls on the 15th of the 8th month of our Chinese lunar calendar. We usually celebrate it by having a family dinner and … 口头表达后,让学生分组设计习作练习,其中有一组学生如此设题:一个英文网站面向中学生征稿,要求介绍中秋节及其习俗。现在请写一篇英语稿件,向该网站投稿,要点如下:1.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2.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3.还有旅游、走亲访友等其他活动。注意:(1)词数10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此环节的设置,可以唤醒学生用优秀传统文化写作的意识,对更多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感悟,如,春节的中国结、剪纸、舞狮、对联、京戏脸谱等。
三、在英语课堂外导入传统文化
文化的获取是多元的,传统文化的教学也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必须延伸到课外。如,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课文部分Festival and Celebrations,可以在课外补充阅读材料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 with a Lucky New Years Eve Dinner(此处省略该语篇)。中国春节是团圆的大日子,中国人愿意在自己家里亲手做每一道菜,菜色意义重大。Which Spring Festival dishes are believed to bring fortune? Which dishes symbolise happiness in the new year ? What cultural meanings can you infer from the names of the dishes?教師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充分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根据单元主题准备3分钟的 “duty report”,或者用英语诵读古诗名篇,或者介绍中国的名胜古迹等。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找一个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成语或者谚语即可。这样既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学习氛围,还能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如此可以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高中英语教学要围绕英语学科的核心问题,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重视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文化意识,不断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不断增强使命感。当然,强调文化传承并不是一味地在英语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而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处、碰撞点,加强联系,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提升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吴丽丽.跨文化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创新[J].现代交际, 2018(07).
[2]王小娟.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J].试题与研究,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