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明道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020-08-03 01:56刘用赛
新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理正方体长方体

刘用赛

道理,道之理也,即事物的本源、规律及法则。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教育重心的转移,把过去只是对知识、能力的关注,转变为对学生发展更全面的关注。传统课堂侧重学生对算理、公式、法则、概念的识记,忽视公式由来的教学,失去了追求知识本源的教育初衷。久而久之,学生疲于思考,课堂也渐失活力。因此,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抓住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在课堂中教会学生讲道理?这些都是当前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内容为例,谈谈对“讲道理”课堂构建的几点思考。

一、创设情境,引疑思理

知识是情境化的,而情境与问题又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以问题为载体,情境是否有利于教学,还要与所提的问题是否揭示数学本质有关。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寻求知识的欲望,营造讲道理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使他们自始至终参与数学算理、概念、法则、公式等的探索,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和参与者。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内容时,笔者先通过师生对话,了解到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校外培训机构等方式提前学习了如何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在这种情况下,看似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早已了然于胸。在课堂上,学生虽说经过预习,对该内容已有一定认知,但学生反馈不知道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这时笔者立足学情巧妙铺设问题情境,抓住学生的困惑点,将教学目标从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调整为,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以激发学生开启思维,深入思考公式背后的道理。有疑才有思,“疑”源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思”驱动学生探究公式形成过程。可以看出,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或知识储备去感受、去经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寻求知识本质道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实践体验,深度析理

思维源于动作,动作引发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形象生动的教学过程,应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来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深化拓展中明白其中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在前一环节引发学生思疑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进行拼摆小正方形的实践活动。借助直观形象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小正方体行数、列数、层数之间的关系,进而迁移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即为计算拼成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而小正方体总数量可以先计算出小正方体一层的个数,再乘层数,让学生实践体验并归纳出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层层引导逐步推进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思维积极性,也能够保障所有教学活动环环相扣,以达到说理课堂的最佳效果,学生也得到了全面的参与和体验。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学习了公式法则,更厘清了数学核心问题,深层次明晰数学课道理所在,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整体架构,明理提升

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把握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因果联系。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以及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预先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在他们已有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增长新知,从而建立整体认知,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仍以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内容为例,笔者问:“我们通过拼摆小正方体的方式测量了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回顾之前我们还学过哪些关于测量的知识呢?”这时,学生回答出长度与面积的测量与计算。笔者此时通过屏幕出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测量道理,并提出问题:“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道理会一样的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从“点、线、面”整体架构数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体系,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模块并深化认知,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共性。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直观形象理解为主,所以面对低年级学生时,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数一数,折一折”等比较直观的课堂教学方式。而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学会了知识的迁移类推,这时教师要唤起学生旧知储备,除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还可以运用图示法、类比法,顺着原有知识脉络,让学生在说理课堂中对数学知识点追根溯源,以逻辑思维的方式将数学道理说清楚,讲明白,理通顺。

四、鼓励讲理,沟通明理

以学生为主体的说理课堂,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内心需求,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用道理构架起“问题”和“知识”间的桥梁。而教师退居幕后,适时点拨引领,留给学生更多交流互动空间,让他们充分表达和尽情讲理。

例如,“没关系,说得对的表揚,说错了也表扬,表扬他举手的勇气” “你的同桌举手了,你怎么没有举手,你在想吗” “掌声送她一点点,鼓励一下”……课堂上教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通过一句句鼓励性的言语,亲切诚恳的态度,幽默风趣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放下因担心答错而受到斥责的心理包袱,从而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激发爱思考、勤举手的情绪,课堂也就在学生一次次精彩的发言中推向高潮。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鼓励赞赏也要善于等待,适时追问,以问促思,借由“听懂了吗”“你有什么想补充的吗”“你真善于思考,但是我知道他们也有话说,谁想说”“你的困惑呢”这样的追问,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大胆表达,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不断质疑。善等,需要教师要有耐心,教师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灌输式的课堂往往使学生变得接受性被动学习。单方向输入,学生也慢慢丧失思考的欲望,无理可说。而教师的耐心等待,却能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教师再给予适时点拨、引导、鼓励,“少言精讲”的教师能成就“能言善道”的学生,学生才能逐渐敢于自信表达,有理对话。

总之,数学是要讲道理的,只有懂得了数学中的“理”,才能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在不断地思考中达到更远的地方。只有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抽象思考,还原知识本来的面目,以知识为载体,才能培养学生对“理”的思考、探寻,在说理中使学习真正发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上街小学学区 责任编辑:王振辉)

猜你喜欢
道理正方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