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以Unit 2 Working the land为例

2020-08-03 11:04凌朝霞
英语教师 2020年13期
关键词:本堂语篇语境

凌朝霞

一、课例背景

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1972)说过:“没有语法,人们只能表达一点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什么都表达不了。”词汇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其他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获得,进而影响整个语言学习的进展。因此,词汇的教与学应是二语教与学的重点。然而,我国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邹荣华、邹清华(2015)提出,“教师在讲解单元词汇时习惯根据词汇表中的单词先后顺序进行,强调单词的发音、汉语词义及用法。而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为求词汇量的快速积累,往往只是机械地背诵单词的汉语意思,忽视了词汇构成及词汇之间的某些联系性与相关性”;陈志君(2019)指出,“教师对词汇知识的讲解严重脱离具体语境,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对词义的理解狭隘,语言迁移能力差”。对此,一线高中英语教师应积极应对,借助理论指导,大胆实践,摸索解决方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教育部 2018:13),并将这六个要素整合成一个系统,形成了“主题引领的整合式英语学习活动”。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符合语言教学规律,有助于提高语言教学效果。下面以一堂词汇教学课为例,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实践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使词汇教学通过预设话题语境,以多模态语篇为载体,让学生在看、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落实语音知识和词汇知识的学习,同时培养词汇学习策略,提升文化意识,以期找到突破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困境的策略。

二、课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4Unit 2 Working the land。本单元的词汇表中共57个词汇(含词族),单元话题是Working the land。本单元包含两篇阅读材料;第一篇为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内容涉及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生平及其成就;第二篇为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内容涉及农业耕种,讨论了化肥的危害和有机耕种的好处。

(二)学情

授课对象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词汇学习策略,积累了一定的词汇知识。比如,学生自我拼读单词的习惯逐渐养成,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积累了一些词根、词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词性意识等。但学生对处理单词重音、多音节单词的发音方法仍把握不准,对不同词性的用法掌握不够熟练,辨析形近单词的能力不强,主要通过背诵词汇表记忆单词,遗忘率高等。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先自学词汇的拼读,通过跟读录音进行自我纠音。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本单元的词汇。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朗读目标词汇;

2.学生能掌握目标词汇的构词法知识;

3.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并应用目标词汇;

4.学生能应用已有的词汇学习策略并发展新的词汇学习策略;

5.学生能在目标词汇学习过程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并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语境中理解与记忆目标词汇;构建目标词汇的语义网。

难点:落实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迁移应用。

(五)目标词汇确定

本单元的词汇表虽然已经根据单元主题和两篇阅读材料的词汇量对词汇进行了筛选,但因为词汇表中词汇的呈现顺序是根据其在单元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如果完全按照词汇表中词汇的呈现顺序教授本单元的词汇,会存在词汇教学语境不明确、词汇之间语义被割裂等情况。内申(Nation)在《词汇教学设计》一书中指出:“All words are not created equal.”英语词汇有很多,不同词汇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其教学价值不同,所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何亚男、金怡,等 2015:4)。基于本单元词汇的特点、阅读教学任务及创设词汇学习主题语境的需要,教师将本单元词汇表中的目标词汇进行分类,分类后的目标词汇具有以下特点(见表1):

表1

三、教学过程

根据对目标词汇的分组,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组目标词汇教学。教师创设探讨农业产品及农业耕种方式的语境,通过师生互动生成,引领学生构建词义网,习得相关词汇知识。第二部分,第二组目标词汇教学。该部分以视频语篇为载体,在学习袁隆平的贡献及成就的过程中完成词汇学习。

(一)第一组目标词汇的教学设计

Step 1:导入

教师活动:

1.展示单元的主题语境——Working the land,要求学生解释其意义,以激活他们的相关背景知识,使其进入词汇学习。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满足目标词汇表达需求。如教师引导学生过渡到agricultural produce和 farming的学习上,并提问:“When talking about working the land,what do we usually talk about?”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明确概念 :“We may talk about rice,which is agricultural produce;We may also talk about methods of growing rice,which if farming.”在确认学生理解了agricultural produce和farming的词义后,通过询问“Do you know the word family for farming and produce?”进入produce词族的学习。

3.要求学生完成produce词族不同词性的用法及词块翻译练习。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目标词汇回答问题;

2.完成produce词族不同词性的用法及词块翻译练习。

【设计说明】教师通过提问开展互动生成式词汇教学,创设目标词汇使用语境,满足学生目标词汇的表达需求,提供目标词汇使用机会,使他们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理解并运用industrial,production,producer,organic等目标词汇,为接下来的词汇学习铺垫语境。

Step 2:单词发音检测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测目标词汇的发音并相互纠音;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目标词汇的发音,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3.表扬此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小组。

学生活动:

1.组内两个学生一组互读单词并相互纠音;

2.推荐组内一个代表展示本组内单词发音的掌握情况。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音知识,正确朗读目标词汇。

Step 3:目标词汇使用练习

教师活动:

展示图片,并通过描述、解释和提问引导学生使用soybean,peanut,sorghum,crop,grain,hybrid,strain,nutrition,root,soil,fertile,chemical,fertilizer,organic,pest,bacteria等目标词汇进行思考和表达,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的引导,使用目标词汇描述图片,回答问题。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目标词汇的词义。

Step 3:生成语义图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完成本部分目标词汇的语义图(见图 2、图3)。

图2:语义图1

图3:语义图2

学生活动:

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本部分目标词汇的语义图。如写出soybean,peanut,sorghum的上义词。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和归纳发现词汇之间的意义关联或逻辑关系,从而获得建构词汇语义图的词汇学习策略。

(二)第二组目标词汇的教学设计

Step 1:单词发音检测

教师活动: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检测目标词汇的发音并相互纠音;

2.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目标词汇的发音,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3.表扬此环节中表现优秀的小组。

学生活动:

1.组内两人一组互读单词并相互纠音;

2.每组推荐一个代表展示本组内单词发音的掌握情况。

【设计说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语音知识,正确朗读目标词汇。

Step 2:导入

教师活动:

1.展示突出袁隆平和另外一个农业工作者黝黑皮肤的照片;

2.提问:“How does their skin look like?”

学生活动:

运用目标词汇sunburnt回答问题。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使用sunburnt,并解释其构词法——“合成+过去分词”,同时引出观看袁隆平视频的教学。

Step 3:视频语篇输入

教师活动:

1.播放由学生录制的视频;

2.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用目标词汇完成关于袁隆平生平信息及其成就的表格(见下页表2)。

表 2: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Dr.Yuan Longping

学生活动:

1.观看视频;

2.用目标词汇完成表2。

【设计说明】使学生在主题语境中,通过听和看理解目标词汇并在语境中使用目标词汇。

Step 4:词汇知识练习

教师活动:

1.展示并讲解目标词汇的用法特点;

2.要求学生分组完成相应的练习;

3.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换答案并讨论;

4.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展示练习题答案。

学生活动:

1.学习目标词汇的用法特点;

2.分组完成相应的练习;

3.组内交换答案并讨论;

4.以组为单位展示练习题答案。

【设计说明】通过设置书面练习,引导学生学习satisfy,hunger,rid...of,struggle,reduce 等目标词汇的构词法、词块搭配、不同词性的使用区别,并学会区分形近单词。

Step 5:口头练习

教师活动:

1.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片;

2.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提示完成口头对话;

3.要求学生代表展示对话。

学生活动:

1.研读同学绘制的图片;

2.两人一组根据提示完成口头对话;

3.学生代表展示对话。

【设计说明】促进学生通过语言输出进一步学习、消化目标词汇,并检查他们本堂课的学习效果。

四、英语学习活动观在课例中的体现

(一)创设目标词汇的学习语境

《课程标准》认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三大主题语境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教师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将本堂课的授课语境确定为“人与自然”主题语境下的“自然生态”主题群。第一组目标词汇的学习从讨论“What is Working the land”开始到“Organic farming can usually result in lots of pest and bacterium.”结束。教学设计围绕“What is agricultural produce?”“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emical farming and organic farming?”两条主线索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理解、消化目标词汇,从而完成该部分目标词汇的学习。第二组目标词汇的学习语境基于第一部分,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生平及其成就,语言的输入从纯粹的客观自然科学上升到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及与之相关的人文精神。

(二)以图片语篇和视听语篇为学习载体

《课程标准》认为语言知识的教学应依托语篇展开,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又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教育部 2018)。本堂课第一组目标词汇的学习载体为图片语篇。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词汇是词汇课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使抽象的词汇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但在大部分教学中,图片展示随机,图片之间缺乏关联性,导致图片所展示的词汇之间不具备意义关联,使学生习得的词汇零散、缺乏系统性。在本堂课中,教师筛选了能用图片呈现的词汇,并合理安排呈现顺序,使图片所呈现的词汇能构成与主题一致的语境,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建构语义网,避免出现词汇记忆碎片化的现象及低效率学习。第二组目标词汇的学习载体为视频语篇,由学生制作、朗读。“对高中英语教学来说,视听活动和拓展阅读不失为一种增加语言输入和目标词汇复现率的有效途径。”(何亚男、金怡,等 2015:21)“契合度高的材料自然更有利于目标词汇的复现,更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目标词汇。”(何亚男、金怡,等 2015:21)本堂课所用视频语篇与本单元第一篇阅读材料内容相近,能为学生即将开展的阅读教学铺垫背景知识。同时,由于视频内容相对简单,且突出了目标词汇的使用,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

(三)根据《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的界定和目标词汇的特点确定语言知识

《课程标准》中将语言知识确定为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其中,高中必修阶段的语音知识含重音及多音节单词的发音。必修阶段的词汇知识包括理解词义,了解词根、词缀,掌握词性变化规律,运用词汇命名、进行指称等。根据《课程标准》中对语言知识的界定和目标词汇的特点,本堂课选取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和词汇知识,其中语音知识涉及单词的重音练习、多音节单词的发音和个别音标的纠音练习,如produce一词在充当名词和动词时重音的练习。在词汇知识方面,本堂课选择词根、词缀;词性变化规律;运用词汇进行指称;在语境中,理解具体词汇的功能、词义的内涵和外延;形容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名词的习惯搭配,积累词块等。

(四)培养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课程标准》认为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其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 2018:44)。本堂课通过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培养他们的元认知策略;通过对课堂目标词汇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通过构词法、话题词帮助学生建构词族、词汇语义网,培养他们的认知策略。美国语言学家斯克维克(Stevick)认为,词汇是以联想网络的方式来存储和记忆的(江雪 2016)。《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通过构词法、话题词等方式建构词族、词汇语义网,扩大词汇量”(教育部 2018:42)。在本堂课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产出部分目标词汇,建构了意义相互关联的语义网(见图 2、图 3)。

(五)在发展学生听、说、看的语言技能过程中进行词汇教学

语言技能是获得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本堂课以图片语篇、视频语篇为载体进行师生互动式词汇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看”和“听”的技能。在本堂课的最后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及提示发挥想象,用目标词汇完成对话,充分地培养了他们“说”的技能。

(六)通过词汇教学渗透文化知识

《课程标准》认为文化知识包括中外文化知识,并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文化知识内容要求”对必修课的要求中指出“了解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教育部2018:32)。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堂课通过视频语篇对学生输入有关袁隆平的生平及成就,并要求他们在观看后完成相应表格填空。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了解了袁隆平的伟大精神,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本堂课是在《课程标准》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导下开展的词汇教学实践,旨在探讨如何解决传统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由于碎片化、解剖式教学而产生的乏味、耗时、低效的困境。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最后口头语言输出的成果来看,本堂课较好地达成了预期教学目标,具备一定的实效性。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目标词汇设定过多,课程容量过大,降低了一些目标词汇的学习效果;(2)第二组目标词汇的练习题设置如果能再契合此部分的话题语境,会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并迁移至课堂最后一部分的口头输出。

猜你喜欢
本堂语篇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走进崇本堂
务本堂
务本堂
跟踪导练(三)2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