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模式用于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的临床价值

2020-08-03 03:47梁秀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输液门诊分层

梁秀梅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连州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 连州513499)

门诊输液室承担大部分门诊患者治疗工作,在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防控的难度。 有研究报道,医院感染引起的额外死亡率为4%~33%[1]。门诊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输液患者流动性较大,促进了感染散播,不利于患者疾病治疗。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门诊感染防控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门诊感染进行防控成为门诊医疗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院于2019年开始实施分层护理管理模式,本研究以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后为时间节点,探究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19 年8月共34 名门诊输液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期间门诊输液室共接待患者9 475 人次。 将2018 年5~12 月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前的17 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19年1~8 月分层管理模式实施后的17 名护士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护士年龄21~44 岁, 平均(28.83±6.74)岁;护龄1~20 年,平均(7.55±2.18)年;共接待患者4 871 人次。 观察组护士年龄20~45 岁, 平均(27.30±7.09)岁;护龄1~23 年,平均(7.72±2.34)年;共接待患者4 604 人次。 两组护理人员年龄、护龄和接待患者人次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入组护士自愿参与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从事护理工作的年限不低于1 年;学习能力较强,服从并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 排除标准: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法完成研究方案者。

1.3 管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各级护士按照岗位职责实行责任制护理,科护士长统一进行管理,确保门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观察组实施分层管理模式,根据门诊感染防控工作难度和关键性匹配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达到防控感染的目的。 建立门诊分层管理模式:(1)确定责任组,即根据每月输液患者数量划分责任组,保证每组患者数量均衡。(2)确定护士分层,受学历、职称、经验及职业技术的影响,不同护士之间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结合我院护理人员实际确定了N1~N3 护理分层,N1 级护士要求护龄1~5 年,初级护师职称;N2 级护士要求护龄5~10 年,主管护师职称;N3 级护士要求护龄>10 年,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3)确定各级护士岗位职责,N1 级护士负责门诊输液室输液工作及输液物品与环境的管理;N2 级护士负责解决下级护士关键技术难题并协助上级护士开展护理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N3 级护士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协调护理人员的工作,统筹解决感染防控出现的问题。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组织输液室护理人员统一参加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会,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 医院感染控制规章制度、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等。科室培训由护士长组织实施, 根据护士级别针对性进行输液流程及无菌操作规范、感染控制知识、护患沟通及护理管理知识等内容培训。 护理人员分层对门诊输液患者管理: 按照责任组患者数量平均分配N1 级护士至各责任组,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完成输液流程、物品与环境管理。N2 级护士负责处理各责任组病情复杂、输液困难患者的输液工作,督导输液护士执行感染控制规章制度,输液室的环境控制,检查科室器械与物品合格情况,协助上级护士考核。 N3 级护士负责监督提高门诊感染防控整体工作质量, 积极配合院感科控制指标采集与质量检查, 与护理人员共同探讨降低医院感染率的方案,保证落实。

1.4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门诊输液感染率[2]:统计患者输液期间及离院潜伏期发生输液穿刺点炎症反应或脓性分泌物等输液相关感染及呼吸消化道感染人数, 感染率=感染例数/输液例数×100%。(2)环境控制合格率[3]: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前后医院空气、物品表面及护士手卫生合格情况,空气质量每季度检查1 次,干预结束1 次共3 次;手卫生及物品每月抽检2 次,每组共16 次,评价标准参照相关标准执行[4]。(3)护理满意率:采用我院感控办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内容包括输液环境、 操作技术、专业知识、服务态度等,总分100 分,≥90 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输液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门诊输液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门诊输液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门诊输液感染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士医院环境控制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环境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医院环境控制合格率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1.96%(4 234/4 604),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7.36%(3 768/4 871),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工作及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体现,医院感染控制不佳,会使就诊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疾病和经济负担。 护士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她们是患者院内最密切的接触者,她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感染的防控质量[5]。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是上级对所有一线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不能体现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特点,缺乏针对性,感染的防控效果有待提升。 因此,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6]。

门诊输液感染率是衡量医院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的参考指标[7]。 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分层管理模式在降低门诊感染率方面的效果优于常规管理模式, 可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门诊输液护士工作接触患者多、 工作量大,不利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开展,分层管理模式把护理人员等级、日常工作和感染防控等匹配起来,充分发挥各层护理人员的优势, 因此感染防控效果较好,感染发生率较低。门诊环境控制合格率是护理效果的体现,优质的管理可促进环境控制,有利于感染预防[8]。 观察组门诊环境控制合格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分层管理加强护士对自身及门诊环境控制,降低了不合格率。 分层管理设4 级,进行层层管理,并通过培训学习相关操作规范, 加深对感染相关知识的了解,纠正了护士错误的感染相关观念和行为,因此观察组门诊环境控制合格率较高, 促进了感染防控工作的落实。护理满意度方面,通过患者对分层管理模式的评价,整体了解实施效果[9]。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说明分层管理模式在感染防控方面实施效果较好, 这可能与分层管理模式的实施促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创造了健康的就诊环境,降低了患者的感染风险有关。由此可见,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根据每个护士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层层指导,在规范操作流程、控制感染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0]。综上所述,分层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输液患者感染防控,降低了门诊患者院内感染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临床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输液门诊分层
门诊支付之变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颈枕输液袋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