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2020-08-03 03:46陈占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血气适应性动力学

陈占伟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民医院 汤阴45615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是重症监护室(ICU)常见致死病因,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属于急性、弥漫性、炎症性肺损伤[1]。当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时,易出现ARDS。临床上常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来改善ARDS, 但通气模式多样[2]。 其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是传统的通气模式,而适应性支持通气是近年来新兴的通气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自动调节通气支持水平[3]。 本研究旨在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应用于老年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6 月我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 对照组中男38 例,女22 例;年龄65~86 岁,平均年龄(75.35±2.26)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 Ⅱ)评分16~35分,平均APACHEⅡ评分(25.82±5.96)分。 观察组中男36 例, 女24 例; 年龄65~88 岁, 平均年龄(75.46±2.45)岁;APACHE Ⅱ评分15~36 分,平均APACHE Ⅱ评分(25.98±6.08)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经血气分析、X 线拍片、胸部CT 等检查确诊为ARDS 者;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年龄≥60 周岁者。(2)排除标准:有大量肺大疱者;平均动脉压<60 mm Hg 者;pH<7.0 者;器官功能严重衰竭者;有表达障碍、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伽利略呼吸机(瑞士哈美顿公司)进行机械通气。 对照组: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下通气6 h。 呼吸频率为12~18 次/min,调节吸气压力,保证理想体质量,气道峰压<30 cm H2O,压力上升时间为0.075 s。 观察组: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下通气6 h。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设置每分钟通气百分数(MV%)、气道压报警上限(30 cm H2O)、理想体质量。在每次通气过程中,每30 分钟监测5 次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从监测仪上读取并记录。

1.4 评价指标 (1)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与治疗24 h 后,采用超声多普勒脉象仪(迈瑞医疗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所有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水平。(2)血气指标:治疗前与治疗24 h 后,采用ABL90 血气分析仪(雷度米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所有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MAP、HR、CVP 水平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P、CVP 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HR 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HR、CVP 水平组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MAP(mm Hg) HR(次/min) CVP(cm H2O)治疗前60 60 9.86±2.23 9.92±2.26 0.146 0.884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t P对照组观察组t P 60 60 71.32±5.76 72.05±6.18 0.669 0.505 77.38±6.20*78.02±5.96*0.576 0.565 122.36±8.45 123.06±8.66 0.448 0.655 106.63±10.52*104.83±9.08*1.003 0.318 11.87±3.21*12.10±3.46*0.378 0.707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PaO2、PaCO2、OI 水平相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PaO2、OI 水平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PaO2、OI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s)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n PaO2 PaCO2 OI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t P对照组观察组t P 60 60治疗后60 60 58.86±6.03 59.05±6.26 0.169 0.866 78.63±6.52*86.23±6.12*#6.583 0.000 43.76±4.43 43.68±4.52 0.098 0.922 38.56±3.96*36.12±2.72*#3.934 0.000 146.86±10.22 146.78±9.96 0.043 0.965 202.56±12.63*226.78±11.26*#11.088 0.000

3 讨论

ARDS 属于呼吸内科疾病,常见的病因有肺炎、全身严重感染、误吸、肺挫伤等,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窘迫、呼吸急促等,发病率与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4]。

机械通气是治疗ARDS 患者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策略是采用小潮气量与呼气末正压相结合以改善氧合功能, 减少肺损伤的发生[5]。 老年人易发生ARDS,且老年ARDS 患者因气道退行性变、呼吸肌力减弱、肺顺应性降低等因素,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6]。 因此,选择优化的机械通气模式对老年ARDS 患者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有研究发现,适应性支持通气对老年ARDS 患者安全有效[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MAP、HR、CVP 水平无差异,但观察组PaO2、OI 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 提示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均可改善老年ARDS 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指标;但与传统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相比,适应性支持通气对患者血气指标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优化的通气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分析其原因为,适应性支持通气基于控制闭环理论与微传感技术,能够根据患者实际呼吸力情况,自动调节通气参数,并以最佳的呼吸频率、潮气量和较低的气道压,确保恒定的通气量[8]。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采用压力控制,且减速波形也能够降低气道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给予恒定的流速, 并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会造成人机不同步,增加患者的吸气做功,最终导致患者呼吸肌疲劳,且存在气道峰压过高的可能; 而适应性支持通气可最大限度地开放肺泡,更好地保护患者肺功能[9]。 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采用减速波形, 能够增加每次通气输送的气体量,且速度较快;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采用方波形式,在气体输送过程中,其输送的气体量与速度固定。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更加符合人体的呼吸状态,使气流在肺泡内均匀分布,可使血液得到充分氧合,改善患者氧合的供氧平衡[10]。

综上所述, 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血气适应性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天然气管道掺混输送氢气适应性研究进展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利用相对运动巧解动力学问题お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