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EB 病毒感染的疗效分析

2020-08-03 03:46陈红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8期
关键词:洛韦体征干扰素

陈红艳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科 南阳473003)

临床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毒为EB 病毒,其感染比例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感染EB 病毒后,患儿可能出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增高,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发热,异型淋巴细胞等,临床表现程度不同,虽大部分患儿预后较为良好,但疾病早期若不接受有效诊治,会影响到患儿全身多个系统,进而诱发相关疾病。因此,感染EB 病毒早期接受有效诊治对控制病情发展相当重要。 已有报道指出[2],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对该病症状改善有促进作用,疗效明显。本研究纳入60 例EB 病毒感染患儿进行了分组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4 月~2018 年12 月收治的60 例EB 病毒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 例。 对照组女13 例,男17 例;年龄7 个月~11 岁,平均年龄(6.3±0.3)岁;病程2~16 d,平均病程(5.9±1.2)d。研究组女14 例,男16 例;年龄8 个月~11 岁,平均年龄(6.8±0.4)岁;病程3~17 d,平均病程(5.8±1.1)d。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咽峡炎、食欲减退、头痛、持续性发热等症状;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已接受过抗病毒治疗;循环系统障碍;神经系统异常;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合并其他器官损害;耐受性、依从性差;中途转用其他方式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假单胞菌)(国药准字S20030053)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给药, 肌肉注射: 年龄<2 岁者, 每次给药量为5 μg/kg,1 次/d; 年龄≥2 岁者, 每次给药量为10 μg/kg,1 次/d,持续治疗7 d。

1.3.2 研究组 接受干扰素联合注射用更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59468)治疗。 干扰素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将5~10 mg 更昔洛韦与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每12 小时给药1 次。持续治疗7 d。

1.4 观察指标 (1)两组疗效。根据患儿体征、症状评估,显效:患儿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体征、症状均全部消失,且无并发症;有效:体征、症状改善程度>30%,且实验室指标改善>30%;无效:患儿体征、症状、实验室指标等均无明显缓解,或有恶化。 总有效=显效+有效。(2)两组体征、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肝脾肿大、扁桃体肿大、咽痛、颈淋巴结肿大、退热等。(3)两组EB 病毒核心抗原免疫球蛋白G(EBV-NA-IgG)转阴率、EB 病毒衣壳抗原免疫球蛋白M(EBV-CA-IgM) 转 阴 率、EB 病 毒- 脱 氧 核 糖 核 酸(EBV-DNA)转阴率。(4)两组治疗前后抑制/杀伤性T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8+)、 辅助性T 淋巴细胞(CD4+)、成熟T 淋巴细胞表面标志(CD3+)水平。抽取两组患儿空腹血液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体征、 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研究组体征、症状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体征、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体征、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s)

组别 n 肝脾肿大消退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 退热时间研究组对照组30 30 tP 4.21±1.21 7.16±1.21 9.442 3 0.000 1 5.12±1.02 7.49±1.02 8.998 9 0.000 1 3.20±0.25 4.65±0.35 18.464 7 0.000 1 1.52±0.62 1.98±0.54 3.064 4 0.003 3 3.02±0.21 4.65±0.32 23.325 4 0.000 1

2.3 两组病毒转阴率比较 研究组EBV-NA-IgG转阴率为96.67%,稍高于对照组的9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EBV-CA-IgM 转阴率和EBV-DNA 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病毒转阴率比较[例(%)]

2.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CD8+ CD4+ CD3+治疗后CD8+ CD4+ CD3+研究组对照组tP 30 30 58.21±1.32 58.23±1.33 0.058 4 0.953 6 16.21±4.32 16.23±4.31 0.017 9 0.985 7 73.12±2.32 73.15±2.31 0.050 2 0.960 1 33.02±1.34 42.35±1.24 27.990 5 0.000 1 32.65±5.21 26.65±5.32 4.413 4 0.000 1 81.65±6.32 77.25±6.25 2.711 3 0.008 8

3 讨论

EB 病毒存在转化、潜伏的特性,由于儿童各项机体功能暂未发育成熟,所以EB 感染者多为儿童[3~4]。人体感染EB 病毒后,先在细胞中复制,再通过细胞溶解进入到人体血液中,之后感染B 淋巴细胞,活化T 淋巴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并对炎症介质的分泌产生促进作用,诱发病症[5~6]。 此外,病毒核免疫复合物的积聚会直接损害细胞,诱发肝、肾功能异常及淋巴结肿大,甚至对细胞恶性转变有促进作用。感染EB 病毒后,机体表现的症状程度不一,因此,早期诊治对疾病预后相当重要。 干扰素为目前常用治疗药物之一,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也是功能多样的活性蛋白质,其抗病毒谱较广,能干扰细胞分化和生长,调节免疫功能。给药后,对细胞表面受体直接产生作用,促进抗病毒蛋白分泌,抑制病毒复制、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活性,进而控制病情,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抗病毒功效。

但近年来临床实践发现,单一给予该药物治疗,其疗效不及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7~10],本研究结果也从总疗效、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病毒转阴率、免疫功能等指标等方面证实了以上观点,其原因可能与

更昔洛韦的药物机理有关。 更昔洛韦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给药后不易发生病毒耐药性,静脉滴注后药效成分更易被机体吸收,且分布在全身各组织,见效速度快,局部血药浓度高。 与干扰素联合使用,两者可发挥协同功效。 综上所述,EB 病毒感染患儿接受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 可显著改善其免疫功能,对病毒转阴、体征及症状消失有促进作用,疗效明显。

猜你喜欢
洛韦体征干扰素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病人体征缓变监护方法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