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媒体融合研究热点综述

2020-08-02 10:45黄楚新文传君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0年3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新媒体

黄楚新 文传君

摘要:本文针对2019年媒体融合的研究综述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媒体融合内涵解读、趋势预测、政策解读、理论创新等;二是媒体融合热门议题,如打造“四全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主流媒体转型升级、新闻生产与分发创新等;三是媒体融合创新路径,如技术驱动,内容为王,打造品牌;四是建立科学的媒体融合效果评估体系。

关键词:媒体融合 四全媒体 县级融媒 主流媒体 新媒体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国的媒体融合在时代背景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媒体融合自从在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经过5年的发展,经历了从相加到相融再到纵深发展的阶段,经历了从“中央厨房”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阶段再到打造“四全媒体”的阶段。随之而来,学界和业界对媒体融合的认知也发生显著变化,并围绕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关注、研究和探讨。截至2019年12月31日,CNKI收录以“媒体融合”为关键词的文献数量达19909篇,仅2019年媒体融合的文献有3989篇,比2018年发布的3471篇多500余篇。

一、媒体融合内涵及发展现状

(一)媒体融合内涵解读

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提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伊索尔·索勒·浦爾则用“传播形态融合”指代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目前对媒体融合主要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来理解。从狭义上讲,媒体融合指的是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从广义上讲,媒体融合指的是一切媒介及其相关要素的融合。媒体融合的内涵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实践而不断深化,媒体融合的主体、手段、特征等不断变化,从单一主体到“双主体”,从技术手段到经营理念,从静态特征到动态变化。

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再到纵深发展呈现“双主体”、移动化等特征和趋势。丁柏铨认为,媒体融合的目标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即通过融合促进发展,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境界。无论是“你”(新兴媒体)还是“我”(传统媒体),都离不开对方。由此,媒体融合中上述两种媒体应该均为主体,即应该是“双主体”。 陈昌凤认为短视频、VR、AI,这些都是现在国内的媒体融合样态。融合的基本发展方向是用户在哪里,我们就追去哪里,也就是平台的扩展;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媒体融合的移动化趋势愈发明显,手机屏幕成为媒体竞相争夺的领域。

(二)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趋势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也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随着传统媒体加速融合转型升级,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从“中央厨房”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进入“打通最后一公里”阶段;打造“四全媒体”成为助力全媒体建设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全面深入新闻生产全流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2019)》指出,当前我国网络和新媒体发展中呈现出的以下特点:数字经济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信息消费、新零售、流媒体等热点不断涌现,多元主体布局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互联网+”政策全面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推动打造数字生态系统。大数据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数据治理成为当前互联网治理的重点,网络安全和依法治网仍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核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为媒体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媒体融合不断深化,新媒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断发挥驱动引领作用 。把握我国新媒体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从中找到媒体融合新的发力点和增长点,可以有助推进媒体融合纵深发展。

面对媒体融合过程中的发展困境,黄楚新认为传统媒体要进一步加速资源合并整合,深化体制改革;追踪用户需求变化,重视长尾需求;发力内容优势深耕,拓展技术应用;完善内容产业链条,消弭产业边界,不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媒体融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海军认为传播技术的更新发展为传统媒体产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媒体产业变化的关系可知,每一次通信技术的发展都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媒体的传输内容、传播效果、出口终端以及内容生产、分发、互动的机制。5G时代,人工智能将更多参与到新闻媒体的内容生产、分发、反馈等环节,传播效果愈发呈现超高清、沉浸感特征,传播终端互联互通、无缝链接。传统媒体要避开技术短板,开发新的产业运营模式,实现新时代的媒体融合。  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媒体需要积极面对,学会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利用优势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媒体转型升级之路。

(三)媒体融合政策解读

2019 年 1 月 25 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新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四全媒体” 建设为传统媒体转型融合发展提供了方向和路径。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实现新闻传播多领域拓展、全方位覆盖以及全天候延伸,筑起“四全媒体”传播格局,就一定能掌握舆论主动权,让主流价值声音更响亮。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而打造“四全媒体”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创新举措。

随着我国媒体产业发展逐步从“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有关媒体行业的治理也在不断完善。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加大对传媒行业的规范力度,陆续出台《关于做好2019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换证工作的通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网络视听节目信息备案系统升级的通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等通知文件,进一步加强对电视节目、演员片酬、县级融媒体等热门领域的约束和规范,从而整治传媒行业乱象。针对网络短视频这一发展迅速的领域,2019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陆续出台《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等规范文件,强化了对网络短视频的标题、内容、评论等规范,并建立“违法违规上传账户名单库”及其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机制。党和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行业规范,积极治理媒体产业存在的不良现象,我国媒体产业将实现有序发展。

(四)媒体融合理论创新

虽然我国媒体融合已经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但是当下媒体融合研究的切入点仍然较为单一,大多是对传媒行业发展状况的归纳整理,理论创新严重滞后。刘晗创造性运用共生学说中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范式以及价值体系对“媒体融合”问题进行解读。从共生理论的视角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迭代关系、此长彼长关系以及优势互补关系正是“媒体共生”的最好诠释。“媒体融合”与“媒体共生” 有着相同的本质。媒体共生的本质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进化。而媒体融合的本质则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通过“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更高效的共同激活、共同适应、共同进化。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二者长期共存,取长补短实现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持续发展,引起传媒业深刻变革,除了人民日报等纸媒需要进行融合之外,广播电视也需要正视趋势,进行媒体融合的探索,吴玮基于创意传播管理理论(CCM)视角,结合当下城市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现状,整合广电产业的现有优势资源,从创意传播、传播管理、传播接触等层面提出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城市广电产业转型发展路径及具体实施策略。 不管是已有理论的再创新,还是将其他学科理论引入媒体融合的探索实践中,都体现了媒体融合的发展实践呼唤新理论新范式。

二、媒体融合重要议题

(一)打造“四全媒体”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四全媒体”这一概念,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这是党和国家首次对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体形态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予以了十分形象的阐释,明确指出了今后一段时间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目标。

学者对于“四全媒体”这一议题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四全媒体”的内涵解读,方提等学者认为“四全媒体”论是习近平对我国传媒版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高度概括,它坚持守正创新,以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为发展动力,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逻辑,从而为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格局、打造传播新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二是从新视角分析“四全媒体” 产业格局与增长空间,喻国明等学者从媒介可供性的研究视角探究“四全媒体”建设中的新兴传播形态和新型传播架构,基于媒体可供性框架解读我国“四全媒体”建设实践与未来发展的可能进路,也将有助于把握媒介融合规律,发现媒介价值增长的新节点。高效的媒介融合不仅是体量上的增加,更应该是媒介可供性不断提升的自然结果。媒体当前的重要任务是探索新技术为媒体增进可供性的进路,突破当前媒介融合困境,并借由可供性框架评估新兴媒介技术和全新媒体组织形式的发展潜力。 三是从技术的维度论证打造“四全媒体”的可行性,郝萍从人工智能助力内容生产的内容采集、内容产品、内容链条、内容分发各环节入手,对夯基全程媒体、呈现全息媒体、推进全员媒体、打造全效媒体进行了初步探析。 四是对融媒时代“四全媒体”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唐丹等学者分析了当下“四全媒体”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培养“人机协作”意识 ,做有“温度”的新闻人;引入媒体融合课程,重塑人才应用技能;校媒共建融媒体实训平台。 “四全媒体”在建设模式、增长空间、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媒体不断优化上述问题,“四全媒體”必将迎来较快发展,从而极大地影响我国媒体融合的进程。

打造“四全媒体”在2019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全媒体意识淡薄、“四全媒体”人才稀缺、过度依赖技术、原创内容不足、照搬照抄现象突出等。在未来,打造“四全媒体”需要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深耕内容,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实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在全媒体时代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自从201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建设热潮。

2019年,学者对于县级融媒议题的聚焦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县级融媒发展的优化路径,黄楚新认为经过一年的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取得了很多成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县级媒体将会进一步推动媒体转型,拓展媒体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内容、技术、经营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构建新型融媒体平台。 二是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务效用,韩诚等学者认为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基本遵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提倡的“媒体 +”理念,积极推进“媒体 + 政务 + 服务”的建设模式,促进新闻宣传、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三者融合。 三是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梁修明通过对 21 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调研,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地方搞不切实际、盲目上马的“照抄照搬”;有的地方搞不重实效、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有的地方搞机械应付、形式主义的“物理叠加”;有的地方陷入“技术主义”的窠臼,不注重内容 生产、运行管理;有的地方存在重视不够、左顾右盼、畏难情绪。 面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或者短板,媒体需要从内容、技术、渠道、经营等多方因素着手,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意义不仅是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还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县级融媒体中心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县级媒体应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立足本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三)主流媒体转型升级

媒体融合是全媒体时代的大势所趋,也是主流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有效途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三个层次的问题。宏观的问题,主流媒体在全媒体时代的定位问题;中观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问题;微观的问题,要解决的是主流媒体具体操作的抓手问题。 解决好这三个层次的问题,主流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将得心应手。

主流媒体也在进行媒体融合的实践,探索转型发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头部主流媒体,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媒体融合实践中摸索新技术新形态。2019年11月26日,新华智云发布“媒体大脑3.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以区块链技术和AI内容风控方向为特色功能,提供一套完整的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2019年12月12日,新华社首个智能化编辑部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2019年11 月 20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上线,成为主流媒体中首个“视频社交媒体”。头部主流媒体在资金、人才、内容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媒体融合实践基本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然而一些地方主流媒体优势不如头部主流媒体,就需要立足实际情况,探索符合本地的媒体融合模式或者路径。

(四)新闻生产和分发创新

在新闻生产和分发创新上,可视化表达是亮眼之笔。2019年的两会报道进一步审视内容价值与技术的融合呈现,生产出许多兼具内容深度和技术呈现的融媒体产品,如新华社《“萌”婶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和小庙子村的新故事》、人民日报《点击!你将随机和一位陌生人视频通话》等, 通过可视化表达,两会的一些新闻更直观更立体,受到人们的欢迎。2019年两会可视化新闻成为两会报道的“刷屏”之作。

另外,媒体融合手段和方式创新,多样态融媒产品精彩纷呈。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甘肃日报》编辑记者与设计人员相互配合,践行“四力”,强化用户思维,挖掘新闻亮点,重视新媒体稿件的创意策划,全力推动融媒体产品创新,制作了大量短视频、H5、图解、VR、AR、手绘、海报等融媒体产品。 巧妙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更多的融媒体产品,给地方主流媒体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推动其进行融合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遭遇到极大冲击,一些纸媒纷纷停刊,转型发展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之选。互联网浪潮中,传统媒体被推向了转型的十字路口。两微一端、中央厨房,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融合发展的任务愈加緊迫。目前,越来越多传统媒体开始思考如何调整姿态,通过深度融合,追赶互联网更迭的步伐。 传统媒体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新闻生产、分发等流程的创新,必将使其在新媒体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三、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一)技术驱动

媒体融合最直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技术的融合,技术进步不断推动媒体进行融合发展。在 5G 技术的支持下,2019年“两会”更加成为传媒技术驱动下的融合报道的“试验场”,中国各路媒体各展“神通”,纷纷采用 5G、AI、 4K、VR、AR 等新技术手段对“两会”创新报道。“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 4K 超高清频道增加《航拍中国》第二季精品纪录片,让观众体验 4K 技术带来的“更美丽中国”的视觉享受。央视网也首次在主题主线报道中运用“VR+AR”实现《全景沉浸看报道》:将 VR 实景视频与三维动画结合,辅以李克强总理同期声,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越来越成为媒体融合的技术演练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实践使得媒体融合在技术应用上逐渐成熟。

除了5G技术之外,集成式技术融合也备受关注。2019年“两会”期间,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文字 + 图片 + 微视频”的融媒体报道《“萌”婶代表记——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和小庙子村的新故事》,生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论述,融合手绘动画、3D 建模和现实拍摄,浏览量突破2亿。人民网的《两会进行时》融 媒直播节目按照“全景直播”理念整合各种媒体产品,包括《最前方》《紫豪“通道”观察》《高谈客论》《地方时刻》和《主题时刻》(60 分钟的演播室直播)、《两会夜归人》(视频版记者手记)、《穿越时空说两会》《碰碰词》等。 技术必将深刻影响媒体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尤其在5G技术商用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或将迎来新的现象级产品。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或者媒体人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也认可技术驱动创新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抓手,因而学习和运用新技术是新时代媒体的必备技能。

(二)内容为王

内容是战胜一切的法宝。无论技术如何发展,都不能把技术凌驾于内容之上。郭奔胜认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内容是根本。主流媒体要把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牢牢握在手中,需要坚持“内容为王”这一理念,把内容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强化内容生产创新。对内容的重视绝不意味着忽略其他要素,而是要以内容为支点,撬动技术、创意、平台等要素,牵引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媒介形态的创新,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方能让主流声音强起来,更好地发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的作用。 内容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得到媒体的重视,内容是媒体的立身之本,没有内容,再先进的技术也发挥不了作用。坚持内容建设为核心,深耕内容并打造精品内容才是媒体融合的长久发展之路。

母发荣指出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势之下,“内容为王”这一广为传媒人熟知的理念,其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理念在融媒体时代呈现的新定位、新内涵、新变量、新方式,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抓住媒体创新机遇至关重要。“内容为王”的新定位:内容驱动是媒体融合的基础和核心;新内涵:从狭义到广义的多元延伸;新变量:智能化对内容生产的再造;新方式:受众参与的内容共创。 对“内容为王”内涵的再认知,有助于发挥内容在媒体融合的作用,使得内容更好地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中,避免陷入技术至上的误区。

(三)打造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和分发受到极大冲击,面对媒体融合这一大势所趋,主流媒体应该积极面对,学习了解运用新媒体,并结合自身的内容和专业优势,找准定位打造品牌,多出精品,树立品牌意识,从而实现主流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唐维红认为“人民视频”把与政务机构的合作视为业务核心。2019年5月10日“世界品牌日”,为传播央企好声音,讲述央企好故事,“人民视频”与战略合作伙伴国资委宣传局联合举行了“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央企故事会大赛优秀故事宣传发布活动”,联合了 30 家媒体进行全国视频联动直播,赢得广泛关注。 这次活动展现了媒体融合的力量,也是人民网打造品牌的一次重要举措。主流媒体具有的权威性和内容优势将十分有利于其打造品牌,产生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媒体融合新媒体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