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科研两翼齐展,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2020-08-02 10:56莫丽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89期
关键词:科研专业成长教研

莫丽燕

【摘要】为促进小学数学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教务处和数学科组织年轻教师通过参加集体备课、每学期上汇报课、开展解题说题,参加规划性课题研究,主持小课题研究等教研科研活动,有力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加快年轻教师成长速度。

【关键词】年轻教师;教研;科研;专业成长

年轻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着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学校对年轻教师的成长都十分重视,纷纷制订年轻教师的培训计划、为年轻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和舞台——师徒结对、课例打磨、校本教研、外出学习、各类素质提升的比赛等。我们在促进数学年轻教师专业成长中发现,将教研科研与数学教师培训活动相结合,会有力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速,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走向自身专业成长的快车道。现对利用教研、科研促进小学数学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谈我们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研奠基,夯实成长基础

课堂教学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数学教师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我们通过学科组或备课组开展切实有效教研让他们在短期内站上且站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一)集体备课学会处理教材

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可以取长补短,是年轻教师迅速成长的平台。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第一次面对课堂,面对学生,都会不免产生担忧: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分析准确透彻了吗?我的课堂环节安排符合学情吗?我没什么经验,能控好课堂吗……集体备课中,先由经验丰富、结对师傅(备课长)作为主备人带领着年轻老师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以及教本,分析学情,让他们能较快地学会怎样分析、处理教材,怎样围绕重点进行新课讲授、例题讲解、巩固练习,用什么方法可以引起本年级学生的兴趣,课堂控制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年轻教师初步掌握方法后,由他们做主备人,负责一些课时的备课,结对师傅指导修改,再在备课组里交流,发现优点指出不足。在结对师傅的带领和备课组同伴的帮助下,年轻老师能够较快地学到把握教学内容的方法,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方法,较快走上教学正轨。

(二)上汇报课提升上课能力

汇报课能反映年轻教师学习、培养、成长的状况,同时也会集中反映年轻教师个人素质和水平。汇报课与教研专题相结合,更容易加深年轻教师对不同课型、不同主题教学内容上课结构的理解。每学年初,数学科组确定本学年科组研究的主题(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每学年选择1个板块内容开展研究),且要求每一位年轻的老师每一个学期都要上1节汇报课。年轻教师结合研究主题和学期的教学内容确定上汇报课的课时内容、上课时间等。在上汇报课前,先安排授课教师独立设计,在备课长的组织下,与备课组成员进行集体交流、讨论,汇总形成教学方案,再进行多次磨课。上汇报课时,结对师傅指导年轻教师借助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观察课堂上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以及与之紧密关联的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根据每一次的教学内容或课型有侧重地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让年轻教师科学地研究课堂现象、提出和解决问题。随后安排互动交流,听课的教师根据观察量表记录信息对汇报课进行评价,授课老师听评价,思考本课的得失。完成评课后,年轻教师对汇报课设计、实施、效果等及时写成教学反思,促使他们更深层次地回顾本节汇报课,加深对研究主题内容的理解,能使其之后的教学高质有效地进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调控、应变、思维和科研能力。

(三)解题说题完善数学素养

解题、说题是数学教师必备的能力,一个年轻数学教师的解题、说题能力决定其能否站稳、站好数学课堂。年轻老师刚从学生转变成为老师,解题经验主要源自于自己的老师,老师怎样教他就怎样解,而且现在教辅资源丰富,几乎每一道题都能找到详细的解答过程,长此以往,年轻老师的解题能力会下降。数学老师在解题和说题中要解读题目的解法、背景、教学价值、引申和拓展等,说解法要求说题教师要夯实学科基础,学习解题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及寻求策略;说背景需要说题教师溯源追本,深入剖析题目,站在更高的地方看问题;说教学价值促使说题教师研究数学知识结构,了解题目在知识结构的位置,丰富个人数学知识体系;说引申和拓展不但培养了说题教师解题后的反思习惯,还为他们的创新提供了契机。由此可见,解题说题对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让年轻的数学老师自己先“入题海”,亲自经历解题,练就过硬的解题基本功,从“一题多解、多解归一、一题多变、多变归一”四个角度开展思考,结合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考“学生会什么这样想?”“学生能否想到用这种方法?”“学生怎样才能想到这样的方法?”

其次,多阅读。要求新老师熟读《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师提供《小学数学教育》《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我这样教数学》《我就是数学》《当孩子们不懂老师能做的》等书籍,也会向老师们推荐关于“解法探究”“创新题目”等推文,让年轻老师通过阅读,理清数学知识网络,丰富视野,站高望远。

再次,注重课堂的例题讲解。结对师傅听随堂课时,特别注意年轻老师对教学内容中例题的讲解,从题目呈现、解法呈现、教学效果进行指导,被指导的老师每学期将自己讲解得比较满意的例题讲解过程进行记录,并存入到个人成长档案。

最后,科组举行解题说题比赛。由教务处牵头,从教材、考卷、练习册中选择挑选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各1题,先进行解题,并从中选出一题进行说题,每人用10钟的时间分析题目的信息和背景、讲解题目解法、说对题目的变式、推广和拓展。年轻教师经历比赛,积累阅读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材钻研能力,获得命题选题能力,提升总结写作能力。

二、科研引领,插上腾飞翅膀

想要“教”得有效,必须引导教师开展研究,只有研究才能使“教”更有意义,也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位老师如果只是纯粹地进行教学工作,很容易面临知识结构的固化,知识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通过一定的科研工作,才能驱使自己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论,并用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论去教育指引学生。但是中小学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水平相对较低、理论含量不足、成果不够突出,这些现实情况让很多老师望而却步。年轻教师离开高校时间不长,虽然教育教学经验欠缺,但理论水平未消退,组织引导这些老师开展科研,既能教学提高,又能促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首先,邀请年轻教师加入学校或科组申报的省市级规划性课题开展研究。年轻教师未能独立开展规划性课题研究,但是他们可以跟随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进行研究,从那些老师身上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与方法。在实践中,我校的几位年轻教师加入了科组课题规划性课题“农村小学在数学课堂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后,为课题组注入了新活力:他们运用技术制定新的监测量表,让合作效果展示得更充分;他们带来了更多更符合90后、00后喜闻乐见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当然他们也通过研究获得了组织学生的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在课题组研究的成员的交往中,由于老师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同心协力研究同一问题,共同分享信息、研究经验、专业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了比往常工作中更为紧密的联系,年轻教师和团队得到共同发展。

其次,引导年轻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参与人,教育教学活动占用了每天的大量时间,同时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我们会产生大量的一手材料,很多活动情景会引起我们的思考或困惑,这种情况年轻教师同样面临,而且感觉会更强烈。学校负责教研的人员,联合科组长和各组备长根据“提出并梳理困惑的问题——确定小课题研究内容——结合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三个一”(一节研究展示课、一份研究案例、一篇论文)”研究路径和范式,促使数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科研。小课题研究要求研究老师在一个月、一个学期或一年内“解决一个问题或做成一件事”。当年轻老师从事课题研究时,他们必须“思考如何做才能解决”,为解决问题大量收集资料、了解他人做法,解决了问题后从专业的角度总结提炼。这些无疑会让他们成长加速。科研能够使年轻教师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提升了他们的专业品质。

从学校促进数学年轻教师成长具体实践中,只要年輕老师主动积极加入到集体备课、每学期上汇报课、开展解题说题,参加规划性课题研究,主持小课题研究等教研科研活动中,借助“教科研”这股“东风”,必会走上自己专业成长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黄志清.践行“五子”研训策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J].辽宁教育,2015,3:45-47.

[2]张晓东.说题与数学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3:68-70.

猜你喜欢
科研专业成长教研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