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艳娟
【摘要】小杨由于偏科,只喜欢数学,对英语不喜欢,连带对英语老师也不喜欢,甚至反感,上课经常插话、接话、开小差、搞小动作等。针对他的情况,笔者采用谈话交流、家校干预、调整认知模式和激发学习兴趣。经过一学期的矫正辅导之后,其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
【关键词】学习困难;行为转化;认知疗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学生个人情况
小杨,四年级学生,家中独子,与母亲、奶奶同住,母亲是办公室职员,父亲因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在国外。
(二)存在问题
上课经常开小差,拿小物品来玩,与同学说话。老师讲课时时常接话、插嘴,对老师极不尊重。下课经常在走廊追逐打闹,不做课前准备,上课铃响了迟迟不进教室。英语早读时,看其它课外书或闭口不读。有点小聪明,思维敏捷,却不爱学习英语,经常不做作业,做作业都是马虎了事,书写极差。经常站在走廊吃早餐。平时还喜欢乱说话,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卫生习惯差,桌面、书包和抽屉里的东西乱七八糟,东西直接放地上。仗着自己高大壮实的个子,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就用武力解决。
二、个案问题分析
经过与班里的两位前班主任沟通,了解到小杨从小就不听他妈妈的话,越大越难管,他妈妈干脆撒手不管,奶奶很疼他,但只管他温饱,只能靠在国外工作的爸爸来管,但终究太遥远,管得有限。每天早餐和午餐在学校吃,下午放学后就去补习班晚托和吃饭,晚上九点多才回家。回家后才通过微信跟他爸爸聊天。家是幸福的港湾,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环境是影响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生活,心理出现问题也是迟早的事。
严重偏科,只喜欢数学,比较听数学老师的话,数学成绩排在班的前茅,语文成绩在中等水平,对英语极不喜欢,英语成绩倒数五名之内。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其学习态度有偏差,思想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恰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事好冲动,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于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非常积极完成,有干劲、又热情,但不善于约束自己的行为,容易干出违反纪律的事情来。
总的来说,该生是一个比较聪明但个性比较突出的人。笔者多次联系他母亲,了解到他母亲在物质上尽量满足他,但在学习上就是完全不管,他时常跟母亲顶嘴,爸爸只能在晚上九点后教育他。在数学学习上自恃有一点点小聪明和成绩优秀,在其它科的课堂上经常显摆自己,听不懂就开起小差来或打扰其他学生。课后,不认真完成英语作业,对所学知识不及时复习,以至英语成绩总是在合格与不合格之间徘徊。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对待其它两科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差,故三科总成绩总是排在班级的后面。
三、个案辅导过程
由于生活上缺乏家长的关心照顾,家长又未尽到监护的责任,遇到困难挫折家长未能及时与其沟通解决,在教育上家长又欠缺耐心和方法。久而久之,易产生心理偏差,身心发育肯定会受到影响,难以健康茁壮成长。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制定各种对策,对学生进行预防和教育,定期反思和校正,具体对策如下:
(一)谈话交流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那就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用心与学生交流,讓沟通从“心”开始。开学不久的某一天放学后,笔者让他留下来,面对面地坐下来谈,当时他是极不情愿的,笔者就叫了一声:“杨先生,请坐。”他突然大笑起来,这个笑容笔者之前是没有见过的,这一叫可能让他认为笔者是把他当作一个大人来看待,处在平等的位置,他逐渐放松下来,敞开心扉地说起了他为什么不喜欢英语,而且因为不喜欢英语,所以连带也不喜欢笔者这个英语老师,经过这次谈话也看到了他内心想要改变的意愿。
(二)家校干预
1.整顿班风、学风
开学第一个星期,笔者不急于教授新知识,而是讲明自己的教学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规范其行为习惯,在之后的教学工作中持之以恒。
2.任科教师间经常沟通
笔者经常与其他老师交流了解情况,共同商讨对策,适当在课堂上创造一些机会,问他一些特别简单的问题,合理满足他的表演欲,让他在英语课堂上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他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老师是关心他的、乐意帮助他。也经常找数学老师做他的思想工作。
3.调整座位
由于小杨上课时经常开小差,拿东西出来玩,而且还喜欢别的学生陪他一起玩,上英语课时笔者就安排他自己一个人坐,而且是教室最前面的,杜绝他打扰到其他同学。
4.落实作业的上交与订正
每天落实作业的上交与订正,并及时处理。对于他的作业进行面批,错误的地方及时订正。若他没有完成作业,笔者就利用课余和放学时间,将他留下补上作业,直到笔者满意为止,当天的作业决不拖欠到明天,逐渐让他养成及时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5.行为约定
小杨是吃软不吃硬的,笔者便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与他共同制定行为约定,对其进行针对性教育。对所制定的行为约定落实到底,奖罚有理有据,公正及时,使其信服。
6.家校联盟
虽然他的爸爸远在国外,但是他爸爸是非常关心他的学习和表现,而且因为他爸爸工作的性质,他是非常爱他爸爸的,并以他爸爸为榜样,所以笔者经常利用微信和V校平台与他爸爸沟通,实时讲述有关他的表现,与他爸爸对他共同教育。
(三)调整认知模式
笔者每周找一个放学后的时间跟他谈话辅导。首先是学习态度方面,跟他说明利害,只有数学科成绩好并不代表他真的聪明,而是其它科成绩一样好才是聪明的表现。不喜欢任教老师可以,但不可以不学习老师所教的知识,因为学到的知识才是自己的。其次是作业方面,因他不认真做作业,所以经常出错,笔者就跟他分析,如果从一开始他就认真完成作业,而且错了立即订正,结果会怎样呢?他回答说:“我会节约很多时间,而且英语老师也不会下课后或放学后找我,心理也没负担,可以自由的玩和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
每次谈话,先让他说说做得好的事情,再说做得不好的事情。对他做得好的事情加以肯定。如,积极帮助老师和同学做事,表扬他。对于做得不好的事情加以引导,如,接话、插话、开小差、上课不开口读书等,鼓励并帮助他改掉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努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意志力毕竟有限,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时有反复是难免的。笔者时常问他想不想学好英语,他都确定地说:“希望自己的英语学习好一点。”笔者大大地肯定了他积极的想法,让他先制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逐渐实现这一小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请他爸爸和老师帮忙,用代币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笔者也鼓励他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方法,不懂的立即问老师和同学。
四、个案辅导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育,该生有一定的进步。对学习英语没有那么的抗拒,与笔者也亲近了。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有错作业主动及时订正,书写也端正了一些,不懂的也会主动去问老师或请教其他同学。下课后立即做好下一节的课前准备,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课堂上和早读也开口读书了,但偶尔会开小差和说话,会发小脾气。下课追逐打闹的现象少了,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事情没有再发生了。不过他做事不长久,自控能力还有待提高。
五、個案辅导反思
经过一学期对该生的教育,笔者坚持抓他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持之以恒。注意观察他的心理变化,时常与他谈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只有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才能感到老师温暖的爱,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尊敬,从而信任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各科教师要经常沟通,对本班工作提出各种建议,了解学生在各科最新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表扬和批评。注重家校联盟,家校联手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电话、QQ、微信、V校等联系方式,老师要学会与家长沟通。学校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成立家长学校,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得以培养,才能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郑佩君.用爱灌溉,静待花开——一个特殊学生教育安全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4):45-47.
[2]陈浙杰.我愿陪你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0):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