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要素:课堂“问题链”的设计理据

2020-08-02 10:48韦伟
江西教育B 2020年7期
关键词:问题链文体语境

韦伟

导 读:

交际语境要素是语文阅读课堂“问题链”设计的学理依据。从名师肖培东的课堂实例来看,可从“作者”“读者”“话题”“文体”这四个方面入手,观照语篇标题,激活审辩思维;凸显学生主体,呵护精神成长;立足单元主题,强化育人价值;紧扣文体特质,提升阅读品质。

教师倘若忽视对“问题链”的精心设计,势必会落入阅读教学琐碎低效的窘境。对此,肖培东老师曾说:“好的课一定是靠好的问题来推动的。”别致考究的“问题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搭建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台阶。因此,阅读课堂的教学帷幕应从行之有效的“问题链”拉开。

那么,如何设计使阅读内容层层推开的“问题链”呢?其设计理据是什么?

一、理念引领:交际语境是“问题链”设计的理据

阅读教学有必要重视交际语篇理论的吸纳,即“任何语篇都带有或明或暗的交际意图”,它或许为阅读教学找到一条理性精神的引领路径。所谓“语篇”指的是文本、话语和文章等,一个或大或小、或简或繁的语言单位。所谓“交际意图”指的是“文本的交际目的”,或传达信息,或分享经验,或审美娱乐等。换言之,持笔行文的作者总在演绎一个“交际时空”,即“设想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已有知识储备,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具体话题,并恰当安排文章的结构、体式和语言等”。具体表现如下:

其中,“作者”是文章的意义建构者,“读者”是作品的合理建构者,“话题”包括人、事、物、景、情、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文体”是认知图式。据此,有学者提出:“要高度重视文本的语言交际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具体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语言特点、思维特点、审美特点、文化特点等。”

那么如何依据文本的交际功能开展阅读教学呢?和作者写作一样,如果教师也按照文本内在的“交际空间”设计语文阅读的实践活动,从“作者”“读者”“话题”“文体”的语境要素出发,设计脉络清晰、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那么课堂将充满理性和乐趣。

二、操作路径:语境要素是“问题链”设计的思考维度

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孔子有“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有“产婆术”,而当代语文名师钱梦龙有“曲问、闲问、追问”等。设计基于交际语境要素的“问题链”,教师要依据语篇的交际语境要素,以问题为纽带,以阅读知识积累和学生思维培养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我们不妨以肖培东老师的教学为例,阐释“问题链”设计的思考维度。

(一)“作者”要素:观照标题,简洁明了

标题是作者给读者的第一条信息,是作者苦心酝酿的结果。从“作者”的交际语境要素出发,观照语篇标题,设计“问题链”,可达“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肖培东老师在《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中如此设计,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①题目能否改成“西山宴游记”?

②与其说柳宗元在游西山,不如说柳宗元在西山。

③西山之外的山水,作者是如何游的?

④柳宗元能“归”西山吗?

该“问题链”内涵丰富,内容解读、语言品析、情感梳理尽在其中。第一问让学生意识到文章第一段为游“是州之山水”,第二段才是西山宴游;“始得”二字是教学的抓手,成为教学价值的“生长点”。第二问从“游”出发,辐射出一条开放性的问题链。学生在文本中来回诵读,思维得到启发。第三问将两种“游”进行对比,引导学生领悟真正宴游的物我两忘之境。第四问旨在让学生明白西山只是柳宗元精神的慰藉、暂时的解脱,却不是最终的归宿。可见,从“作者”要素出发设置的四个问题使原本虚空飘零的情感有了可靠抓手,使语篇中艰深晦涩的“谪居文化”具体可感。诚如肖培东老师所言:“想得出好问题是一种智慧,实践好教学则是一种艺术。”

(二)“读者”要素:凸显学生,激活思维

“读者”语境要素的“问题链”设计需要教师寻找自身解讀与学生理解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为作为“读者”的学生从不可知迈向理解感悟乃至精神的沟通搭好台阶。名篇《孔乙己》,将社会对人性的凉薄冷淡充分显露出来。可哪些内容是学生一看便知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因年代久远、时代隔阂而不可知的,这是教师需要考虑的学情问题。而肖培东老师别具匠心地从最浅显的一个“记”字切入。

引子:感谢你们记住了我的生日,那你们记得孔乙己的生日吗?

①“记”——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是什么?

②“记”——小说中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又是什么?

③“记”——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

该“问题链”从现实中“你们”过渡到小说中的“他们”,由“记”传达出文章的精髓:“孔乙己不是一个被记住的人,而是一个被忘记的人……被人屈辱地记住,被人残酷地忘记。”由此,学生的思维从初读的凝滞走向了贯通,学生的思想从肤浅表层走向了深刻内蕴,学生的理解从平面走向了立体。最后,“这些人真的是‘记住孔乙己了吗”,这一问,让学生震撼,让学生接受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洗礼。诚如肖培东老师所言:“尊重学生的‘未成熟状态,尊重学生成长的可能性。”

(三)“话题”要素:立足单元,突出重点

“话题”要素的“问题链”设计需要教者兼顾人文情怀与语文素养,即统编教材的“双线组元”单元思路。社会文本一旦被选入教材就成为教学文本,由原先的原生价值转为教学价值,因而在不同单元便肩负着不同的育人功能。博尔赫斯的《沙之书》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为“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了解虚构与心灵真实的关系”。基于此,肖培东老师便有了课堂“问题链”的设置依据。

①《沙之书》是一本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②作者是怎样让这本书的虚构不像虚构,使这个荒诞的故事显得合情合理的?

③“沙之书”是虚构的,那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沙之书”的东西呢?

④真正的小说以想象和虚构为翼才能飞翔,你能给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再创作结尾吗?

由此观之,第一问让学生认识到《沙之书》的神秘、荒诞、虚构;第二问在文本细节中探究虚构艺术的“真实性”;第三问及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最妙的是第四问,给学生留下无尽思考,让学生创作结尾,将语篇的主旨思考和虚构艺术感悟更推进了一步。整个“问题链”的设计将虚构、虚实结合的这种虚空之态落到实处。诚如肖培东老师所言:“在开始单元教学之前,教师要熟知本单元的能力聚焦点,以及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目标。”

(四)“文体”要素:紧扣文体,深入内涵

“文体”要素的“问题链”设计要紧扣文体,旨在驱动学生“深入到‘文本如何以及‘文本因何而如此的肌理状态”。“文无体不立”,童话等文学体裁各有其独特的行文方式与特点。对此,王荣生教授说:“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读法,不同的读法决定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肖培东老师坚持在《皇帝的新装》中,以“从童话入手”的理念设计“问题链”:

①你怎么判断《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

②在这个童话中,你觉得最夸张的一个细节是什么?

③是谁导演这场戏的?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④“皇帝的新装”对大臣、百姓等而言,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果让你写这个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写?

这组“问题链”聚焦“文体”,指向明确:前四问分别涉及了文体特点、表达特点、人物分析、主旨理解,而最后一问,则是秉承对童话夸张式手法的进一步体悟来设计,加深学生对童话文体的理解。诚如肖培东老师所言:“由于缺乏文体意识,很多課堂中教师的提问雷同而机械,多是就内容和理解设问,导致人文泛化、讨论泛滥而不得体。”

回顾肖培东老师的语文阅读课堂,其设计的“问题链”指向明确,丝丝入扣,又不乏百转千回、腾挪跌宕之态。这种基于交际语境要素的“问题链”设计仿佛在告诉我们:设问有法,但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梅里中学)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

[2]戎仁堂.阅读教学中的语篇分析与问题链设计——以李密《陈情表》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9(31).

[3]王建强.课堂问题链的设计、实践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4]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问题链文体语境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