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猛, 吴懿姿, 周丽云
(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崇左 532200; 2. 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崇左 532200 )
跌倒作为一种意外伤害性事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及致伤、致残、致死率。据文献报道,我国重庆市[1](社区)、江苏省[2]、北京市(社区)[3]、青岛市(社区)[4]、成都市(社区)[5]、上海市宝山区[6]、乌鲁木齐市[7]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分别为40.3%、2.79%、18.0%、9.02%、 15.53%、14.15%、10.30%,而国外30%~60%老年人每年都会发生跌倒[8]。在导致老年人跌倒发生的因素中,肌肉质量和力量、平衡能力以及感觉、认知能力等下降是主要诱因,因此提高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等是降低跌倒发生的关键所在。长期抗阻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可提高老年人肌肉力量、平衡能力,降低跌倒发生。但大多数干预运动对受试者体能、依从性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如中国的传统太极拳运动虽然能提高老年人的身体能力,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练习基础,从开始练习到完全掌握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因此对于练习的开始阶段有一定的困难。此外,使老年人达到太极拳规范的技术动作对体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能按照规定的要求和动作完成将会降低运动质量和运动量,因此单一的运动套路对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有研究表明,多种运动结合的干预方式对老年人防跌倒更有效[9]。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与越南交界属边疆地区,但该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居民慢性病、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率可能较高,但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广西边疆地区老年人跌倒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广西边疆地区某市农村壮族老人跌倒发生情况和跌倒风险,并对部分跌倒人群进行太极拳+肌力、平衡训练干预,观察运动干预效果,以为减少该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提供参考,同时在国家大力扶贫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在广西边疆某市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抽取1980人(男性840人,女性1140人),年龄(71.5±7.6)岁,体重(58.0±9.4)kg,身高(1.62±1.3)m,BMI 21.8±7.63。
跌倒调查与跌倒风险评估:为了对提高跌倒风险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分别使用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评估表、MORSE(莫尔斯)跌倒风险评估表对老年人进行风险评估,并记录近1年跌倒发生情况。卫生部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评估表由运动、跌倒史、精神不稳定状态、自控能力、感觉障碍、睡眠状况、用药史、相关病史等9个条目构成,该量表的子条目较多,调查内容详实,但有些子条目有一定的重复。总得分1~2,表明低危,得分3~9,表明中危,需要引起重视,10分以上为高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制动预防跌倒方案。MORSE(莫尔斯)跌倒风险评估表由病人曾跌倒(3个月内)、多过一个疾病的诊断(3个月内)、使用助行器具、接受药物治疗以及输液治疗、步态、精神状态等6个条目组成,该量表各子条目相对比较独立,但内容不够细化。总得分大于45分,表明处于易受伤和跌倒风险,需要制定预防措施。对于跌倒定义为突出、不自主、非故意性的体位改变,身体倒在地面以及更低的位置。
在跌倒的人群中选取64名1年来跌倒次数在2次以上的患者(每个年龄段根据跌倒人数选择相应的人数)为运动干预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名)。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并保持先前的生活习惯。试验组进行防跌倒运动干预和安全教育,运动方案如下:太极拳+肌力、平衡训练。每周运动3次,隔天进行,每次90 min左右(其中太极拳运动每次运动30~40 min,太极拳运动干预后进行肌力、平衡练习),共计24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做好整理活动。使用记录卡记录两组受试者干预期间和干预结束半年后的跌倒发生情况。
1.3.1 24式简化太极拳 由于大多数老年人都未接触过太极拳运动,因此在正式运动之前由试验人员对试验对象进行太极拳的教授,待试验对象基本掌握24式简化太极拳运动后再进行正式、统一的运动干预。
1.3.2 肌力训练 抬腿(前腿结合侧抬),练习者上体保持直立,可以双手扶墙等物体来协助身体稳定;前抬腿时大腿与躯干、小腿保持直角,然后维持8~10 s,侧抬腿时两下肢约45°,维持8~10 s;上述两个动作每次重复8遍。
直膝抬腿:采用坐姿,背部仅靠椅背,上体保持直立,然后髋关节不动膝盖伸直维持5 s,每次重复8遍。垫脚:上体保持直立,脚跟提起后保持5 s,重复8次;
1.3.3 平衡训练 直线站立:站立时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前后维持一条直线,稳定10 s,重复8次。直线走路:行走在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脚维持在一条直线上缓慢行走,每次走10 m,然后回到原点,重复5次。坐到站:身体向前微弯到站立,再缓慢坐下,重复8次。同时,由试验人员对实施对象进行防跌倒健康教育(每月1次),并发放自制的老年人跌倒预防手册。24周的运动干预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半年的跟踪调查,并使用记录卡记录研究对象每个月的跌倒发生情况。由于跌倒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本研究观察干预期间6个月与干预后6个月的跌倒情况。
使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首先对数据的正态分布进行检验,然后对符合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百分比之间比较使用x2检验。
由表1可知,在840名的男性老年人中有228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了跌倒,跌倒率为27.1%;在1140名女性老年人中有212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了跌倒,跌倒率为18.6%;在总的1980名老年人中有440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了跌倒,跌倒率为22.2%。
Tab. 1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the survey in the past year
在卫生部指导量表中,老年男性得分为7.16,老年女性为6.92,平均得分为7.04,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老年男性运动、精神条目、感觉障碍条目得分明显高于老年女性(P<0.05,表2);在摩尔斯量表中,老年男性得分为37.76,老年女性为32.22,平均得分为35.09,其中男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得分(P<0.05,表3),在子条目中老年男性使用助兴器具、步态、精神状态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
Tab. 2 The score situation of ministry of health guide scale of survey object
Tab. 3 The score situation of morse of survey object
由表4可知,调查对象运动干预结束后的24周与1年前相比都有所下降,其中对照组下降了12.5%,而试验组下降了69%。
Tab.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fal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and within half a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one year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广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与越南交界属边疆地区,但该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居民健康意识薄弱,居民慢性病、跌倒等意外事故发生率可能较高,但目前尚未发现关于广西边疆地区老年人跌倒的研究报道,因此在国家大力扶贫的背景下研究该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有着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老年人跌倒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导致运动能力、肌肉力量、视觉、听觉以及神经系统等功能减退,致使平衡能力下降,增加了跌倒的发生率[10]。在本次调查中,男性老年人跌倒率为27.1%,女性老年人跌倒率为18.6%,平均跌倒率为22.2%。与重庆市、江苏省、北京市(社区)、青岛市(社区)、成都市、上海市宝山区、乌鲁木齐市等地区相比,广西边疆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广西边疆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率偏高(相对于其他省份或地区),其中的原因除老年人自身生理机能退化,该地区经济与医疗条件落后、文化水平低、地形地貌复杂导致居住环境较差,易导致跌倒的发生。在卫生部指导量表中,老年男性得分为7.16,老年女性为6.92,平均得分为7.04,属于中危状态且男女之间总得分无显著差异,但老年男性运动、精神条目、感觉障碍条目得分明显高于老年女性(P<0.05);在摩尔斯量得分中,老年男性得分为37.76,老年女性为32.22,平均得分为35.09,属中危或轻危状态,在子条目中老年男性使用助兴器具、步态、精神等得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这表明卫生部指南量表与莫尔斯量表在评价老年人跌倒发生具有一致性。卫生部指南量表的子条目较多,调查内容详实,但有些子条目有一定的重复,而摩尔斯量表的各子条目相对比较独立,但内容不够细化。本研究使用两种量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可保证调查子条目的独立性和详实性,这是本研究与其它大部分研究的不同之处。
相比于男性,女性进入绝经期后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使骨量流失增加,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跌倒等[11],但该地区女性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低于男性老年。通过对跌倒子条目的分析可知,致男性老年跌倒发生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步态、精神、感觉障碍等因素,这可能与当地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有关。
跌倒不仅对老年人身体、心理带来严重的伤害,且增加社会医疗负担。目前防跌倒手段有健康教育、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等,而体育锻炼被视为老年人防跌倒最有效的手段。在运动干预中,国外研究人员的所采用的训练有抗阻训练、平衡和步态训练、功能性与协调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等,而国内除采用上述手段外还采取了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生健身手段,其中太极拳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研究发现简化太极拳运动、家庭式平衡、核心肌力训练适合老年人练习,长期进行这些锻炼可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以及肌肉力量、反应能力等,能够显著降低跌倒的发生[12-15]。在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在干预期间与干预后的半年跌倒发生与一年前相比降低了69%,而对照组下降了12.5%。但从跌倒减少率看,干预方案对于低年龄段的效果优于高年龄段效果。对于高年段的老人,由于年龄偏大,身体机能严重下降,体育运动对体质提升的效果有限;同时由于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受试者不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干预计划,所欲运动干预并不能完全降低或减少跌倒的发生。而对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的降低可能是调查对象在调查后生活方式略微改变的缘故。
综上,广西边疆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发生偏高,需针对易跌倒人群制定相应的防跌倒措施,24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结合肌力、平衡训练、防跌倒安全教育能有效的降低老年人跌倒发生率,推荐24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结合肌力平衡训练、防跌倒安全教育对老年人跌倒发生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