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
若是想融入一座城市,体味一方水土,除了去当地的菜市场,更有一个好去处——夜市。如果说在菜市场感受到的是一座城的生活气,那在穿梭在夜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到的便是实实在在的人间烟火气。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到“三餐时固然希望青粱罗列,任我下箸,三餐外的时间也一样的想馋嚼,以锻炼其咀嚼筋。”夜市,便是那既可以在三餐之内,又可以在三餐之外喂饱腹中馋虫的绝佳去处。
久住一方的人,总归是向往陌生的别处的。从他乡而来的异客,也总会在某个思乡的时刻用家乡的食物来慰藉自己漂泊的孤寂。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经过摊主们的改良与创新,变得既符合当地人口味又不失他乡风情。臺湾的炸鸡、海南的清补凉、广东的肠粉、成都的爆浆兔腰、还有别出心裁的炒酸奶。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在夜市里找到自己味蕾的归属。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原本安静的夜市便开始有了生气。摊贩们摆摊时,锅碗瓢盆碰撞在一起发出“丁丁哐当”的声音,一天不见的摊主们各自谈论着今天的遭遇,紧接着客人开始多起来,男女老少,引来送往,煎炸烹煮的声音不绝于耳。时髦的都市丽人、西装革履的青年才俊、不修边幅的中年男人、领着小孩的中年妇人、蹒跚漫步的银发夫妻……他们或一边散步一边品尝手中的烤串、或坐在简易的餐桌前大快朵颐、或站在摊位前对着美食垂涎欲滴。每一个人都是一副极生动的人物小品。美食让一切身份符号都与之剥离,果腹之餐抑或是解馋零嘴都不值探究,人人都平等地享受着食物带来的愉悦。如此想来,也不得不讲一句“人间值得。
在国家的支持下,地摊经济成为当下的热词。今年的夜市可不止于吃了,各种琳琅满目的小摊,成为饱腹之后的另一个好去处。买不买不要紧,酒足饭饱之后散散步,在夜市的零售小摊转一转,看看各个摊位售卖的小物件也不失为一种消遣。精致的小饰品、稀奇的小玩具、手工艺人现场制作的工艺品、宠物用品……那些平日里在超市和商场见不到的稀奇玩意儿,在夜市里倒是应有尽有。年轻人纷纷利用业余时间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地摊经济,与此同时还不忘自我调侃,把自己练摊不成,反被隔壁烤串吸引,赚了5元,却吃掉50元的糗事写成段子。你看,中国人总是乐观豁达的,哪怕过得艰辛,也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当人群散去,摊位撤开,繁忙的都市的序曲将在黎明再次奏响。夜市便回到幕后,等待自食其力的勤劳人们再次光临。在水泥森林的这一方天地中,白天上演的是生计,夜里登场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