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矛盾的困境与突围

2020-07-30 07:24李潇扬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角女性矛盾

摘要:选取五四时期女性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凌叔华关于女性个人事业与家庭矛盾关系的代表作《绮霞》和2018年女性主义电影作品《找到你》(特别是主角李捷的形象)进行纵向对比,研究其跨越时空的共同矛盾。在时代发展、女性处境越发复杂化的背景下,2018年《找到你》相比五四时期《绮霞》围绕女性问题的思考更纵深化,对女性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更成熟化,由此可透视女性问题从五四时期到21世纪初的发展——女性自我矛盾的突围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女性 矛盾 《绮霞》 《找到你》 视角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17-02

凌叔华作为五四时期女性主义文学作家代表之一,尤为关注女性与家庭的关系,而《绮霞》是思考女性个人事业和家庭矛盾关系的代表作。2018年女性主义电影作品《找到你》与五四时期女性主义作品遥相呼应,对21世纪初女性生存困境再度深入探讨。二者在两个时代同一问题的探索上皆具代表性,反映出女性问题在时代背景下的纵向发展变化。绮霞离家出走追求音乐的形象和李捷离婚独立打拼于职场的形象亦有相似性,具有对比价值。以往着眼于单部作品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就,但缺乏纵向对比。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搭建五四时期与21世纪初的时空桥梁,通过二者的互文性对比,凸显女性问题的纵向发展。

一、跨越时空的自我矛盾

五四背景下的《绮霞》和21世纪初的《找到你》虽产生于不同时代,却呈现出相似的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下的“表层—深層”矛盾结构。

《绮霞》中的表层矛盾在于绮霞学琴和管家的时间矛盾,深究下去,则是传统封建道德对女性持家要求与新时代女性主体意识萌发的思想矛盾。“一个有家有务的女子,为了丈夫,为了自己,应当把全部精力都用在那上头才对的,不能用在那上头,就是不安本分了。”最深层次的矛盾,则在于女性自我价值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女性渴求爱情和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新时代女性又追求个人才华的释放,事业的成功。绮霞正是在二者间艰难徘徊,充满矛盾。

《找到你》的矛盾结构亦同。对于离婚的职场女性李捷而言,表层矛盾主要在于照顾孩子和律师事业之间的矛盾,深层矛盾则是与婆婆、丈夫传统“女主内”思想(亦是当代社会主流观念)的冲突,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与个人事业价值之间的矛盾。正如片尾李捷的自白:“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很高,如果你选择成为职业女性,就会有人说你不顾家庭,是个糟糕的母亲;如果你选择成为全职妈妈,又有人会说生儿育女是女人的本分,这不算是一个职业。”

两个不一样的故事,却有着几乎一致的矛盾结构:“于女人来说,婚姻是一个两难,进入或不进入,都将不完满。”从五四到21世纪初,近百年的时间跨度改变了社会面貌和许多其他社会观念,女性主体意识萌发之后面临的自我矛盾却未有根本性改变。

二、女性自我矛盾渐趋复杂化

两部作品反映两个时代的同一矛盾,但仍呈现出不同时代女性主义作品认识同一矛盾深度的不同,以及时代发展中女性困境的复杂化。

绮霞形象较为平面单一。小说主要围绕绮霞一波三折的心理斗争开展,塑造具有音乐天赋而困于家庭琐事和传统女德观念的婚后女子形象。绮霞解决矛盾的方式亦相对理想化,简单化:音乐与家庭,二者之间似一种二元对立关系。绮霞离家后如何处理家人寻找问题、社会观念歧视问题、生存问题、事业所遇问题,小说仅在学生们的谈论中模糊带过,未做详细交代。绮霞在矛盾斗争中选择音乐,并取得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用艺术的方式抒发失去爱情和家庭的愁绪,或说用艺术的方式填补生命中的空白,结局较单纯、理想化。

相比之下,《找到你》中的李捷形象更复杂、丰满,被《绮霞》模糊带过的离家后的境遇问题,在《找到你》中一一显现。

李捷面临的不单是爱情、家庭的丢失,更有当代社会复杂的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即来自前夫、婆婆的争夺压力。事业追求方面,李捷面临职场性骚扰,小有成就的外表下隐藏着职业女性的艰辛。现实生存方面,李捷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经济重任,由于工作繁重,又不得不将照顾孩子的责任交由保姆孙芳,而导致孩子丢失。在社会观念方面,李捷亦承受社会传统观念的歧视,如保姆孙芳认为的“你不配做母亲”。相比绮霞,当代职场女性面临的矛盾更趋复杂,“中产阶层女性渴望达到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状态,希望在履行母职的同时能够保有自我的职业和生活空间。然而,在公共领域对女性‘工作—生活平衡难题的消极强调和家庭成员对‘平衡的不同界定方式下,母亲的行为决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所谓的‘平衡状态不易实现”。这也是女性主义作品在思考女性处境时的深化。《找到你》片尾李捷的独白,女性主义色彩鲜明,一语中的,点出了21世纪越发复杂的女性困境。

三、女性主体意识强化和“孤绝境地”凸显

若说《绮霞》是五四时期女性主体意识萌发的初探,《找到你》则是21世纪初强烈女性主体意识的呐喊,这可从作品女性形象、女性视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强化尚未能够使矛盾得以解决,反而更凸显出女性的“孤绝境地”。

从女性形象上看,绮霞充满才气,出走前贤惠持家,出走后成为音乐教授,依然贤淑端庄;其事业成就亦未出于传统“琴棋书画”的范围,虽出走,依然接近于传统女德形象。然而21世纪李捷呈现出与传统女子截然不同的形象。李捷在影片中总是一身西装,表现当代职场女强人的干练、果敢、自信,充满气场,业务能力甚至强于男性。在找寻孩子的过程中,李捷的推断力和敏锐度超过其他人,前夫和警察都成为陪衬。这一女性形象是当代职场女强人的缩影,是对以往几千年中国传统女性的大胆叛逆。除了李捷,影片巧妙地用双主线、一副线的叙事结构串联起其他两位不同阶层的母亲的故事,使三个故事间形成互文关系,丰富了人物形象。相比《绮霞》的平面化单一人物故事,三线结构体现了当代女性作品在开掘女性形象深度和广度上的进步。

从女性视角看,《找到你》与《绮霞》比,有意放大了女性视角,女性主体意识格外强烈。

《绮霞》以纯粹的女性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故事,直接呈现内心矛盾斗争,达到引发读者思考、共鸣的效果,但其女性视角建立在和丈夫、家庭相比偏低的位置上,生活和内心活动始终绕不开丈夫的存在。“他是你的丈夫,你为了爱他要牺牲一切”“觉得前些日子只顾拉琴,使家庭罩了一层乌晦云雾,那都是自私的罪过。”离家出走的留言屡用“罪”字,亦明显将自我的地位和视角置于丈夫和家庭之下,体现出传统女德观念对五四时期女性依然有严重的束缚。而整个出走的过程,以绮霞一人的内心独角戏为主,缺乏与外界的接触或与丈夫、婆婆的协商,未有以协商方式建立新型家庭关系的努力。女性视角低于男性与家庭,更有内向、自我局限的趋向。

《找到你》中,女性则始终居于镜头中央,在李捷通过一层层线索寻找孩子下落时,影片通过李捷的内视角,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母亲寻找孩子的紧张情绪。相比《绮霞》,《找到你》的内视角与外部世界不断互动,深入案件中,而整个找寻过程凸显女性的独立坚毅,全然没有传统女性对男性和家庭的依附感。影片甚至有意弱化男性作用,使男性在《找到你》中位于陪衬的地位。影片中经常看到李捷和老公同时出现的镜头,总是李捷一个人冲在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由此可见,《找到你》的女性视角被凸显到极致,体现出比五四时期更为强烈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

然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带来的是自我矛盾的尖锐化。具有强烈主体意识的李捷在孩子丢失前自信坦然,似乎摆脱了女性自我矛盾中来自家庭情感需求的束缚。然而当孩子丢失时,李捷在地下空间恐惧慌乱,转账时剧烈发抖,脸色惨白,呕吐晕厥,瞬间打破了职场女强人形象,将一个女人坚毅背后的“孤绝境地”表现得淋漓尽致。相比于绮霞哀怨的琴声,这种矛盾爆发得更为尖锐剧烈。虽然《找到你》比《绮霞》更具戏剧性,这与文体本身的成熟不无关系,但前者选择重度痛感式创作,必然也默认了这种重度痛感在当代生活中的现实性。由此可见,在女性主体意识强化的同时,女性自我矛盾也趋于尖锐化。女性对自我矛盾的认识和斗争越深刻越强烈,其感受到的“孤绝境地”便越明显。

对比五四时期的《绮霞》和2018年的《找到你》,可以看到女性主义作品不断趋向成熟,女性主题意识不断强化,但与此同时,女性的自我矛盾跨越时代并未解决,并趋于复杂化、尖锐化。女性的解放,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献:

[1]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2]杨俊蕾.改变孤绝境地的视线“互见”:《找到你》的性别叙事分析[J].当代电影,2018(11):25-27.

[3]管倩.电影也有“性别”:《找到你》的女性视角叙事[J].电影评介,2018(21):27-32.

[4]孙大志.电影《找到你》的叙事文本分析[J].电影文学,2019(14):112-114.

[5]肖小云.突围与陷落[D].南京:南京大学,2016:128-131.

[6]傅晓燕.《找到你》折射的女性生存困境与反思[J].电影文学,2019(1):108-110.

[7]龚金平.《找到你》: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与人生迷茫[J].电影新作,2018(6):78-81.

[8]王彩萍.爱情、婚姻与事业:凌叔华作品中女性问题探索[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2):32-34.

[9]陈蒙.城市中产阶层女性的理想母职叙事[J].妇女研究论丛,2018(2):64.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李潇扬,华南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女性文学。

猜你喜欢
视角女性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真实世界的寓言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女性与权力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解析对矛盾观点的几个“是否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