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方言称呼语“老师儿”探析

2020-07-30 07:24杨静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用功能

摘要:“老师儿”是山东方言的特色称呼语,一般用于面称陌生男子。以称呼语“老师儿”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语法结构、语义内涵及语用功能,其中语用功能包含认同和人际关系指示两种。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探究“老师儿”在时代的浪潮下历久弥新、仍然通行的原因,发现除语言因素、心理因素外,还有其独特的文化因素,恰当地使用这一方言,能够认同和指示交际双方关系,拉近双方的距离。

关键词:称呼语 老师儿 语义内涵 语用功能 通行原因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56-02

称呼语是一个具有反映社会文化功能的开放的系统。有赖于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交流交际,我国的称呼语不仅种类繁多,且构成复杂。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日趋频繁,语言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称呼语系统本身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在扬弃已有的称呼语的基础上,又不断形成许多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称呼语。这些新的称呼语直接、系统地映射出汉民族的民族心理和礼仪风尚。

学界日前对称呼语和称谓语的界定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称谓语即称呼语,是人们用来称呼和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及职业等的名称;另一种则认为,称谓语包含着称呼语,称谓语是人们用来表示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身份及职业等的名称,而称呼语是称谓语中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基于第二种看法,笔者认为“老师儿”是一种称呼语,是人们用于当面指称交际对象的话语。

目前,学界对称呼语和称谓语的历时考证分析与共时比较研究都较为全面,但对一些富有地方特征的称呼语的研究尚不够细致。笔者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法结构、语义内涵及其语用功能等方面分析称呼语“老师儿”的通行原因,探究其在言语交际中的实用价值。

一、语法结构

“老师儿”本身可以看作一个附加式合成词,其中“老”是依附在词根前的词语前缀,“师”为词根,“儿”是儿化的表现形式,无实义,在这里起到区分词义和细微感情的作用。“老师”与“老师儿”两词不仅形式不同,语义也有所差别,且“老师儿”听起来比“老师”更加亲切随和。

二、语义内涵

“老师”起初用于对教师的尊称,后来逐渐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是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是男女通用的称呼语;而儿化后的“老师儿”与“老师”的意义大相径庭。山东方言“老师儿”一般仅指称陌生的成年男子,大致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师傅”,有尊称的意味;但与“师傅”不同的是,“老师儿”一般仅在面称时使用,而“师傅”还可用于背称,如:

例1:老师儿,前面路口我下车!

例2:师傅,前面路口我下车!

例3:我跟周老师儿约好了明天一起去上班。

例4:我跟周师傅约好了明天一起去上班。

例1里的“老师儿”和例2里的“师傅”在面称时是可以混用的,这里都指称司机;但例3“周老师儿”的表述一般是不合逻辑的,但可以称其为“周先生”或“周师傅”,甚至是“老周”。因为知道姓氏,又可以相约一同上班的必然是认识的人甚至是熟人,且例中的“周老师儿”很显然是背称,而“老师儿”一般只能面称成年陌生男子时使用;例4里的“周师傅”的表述是可以的,因为“师傅”既可以面称,又可以背称。

三、语用功能

“老师儿”曾先后受“同志”“先生”“师傅”等称呼的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同志”这一通用称呼语在日常交际中已很少出现。而今山东地区面称不相识的成年男子时,日常口语很少再用文雅的“先生”或通用称呼语“师傅”,而是选择继续使用“老师儿”。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称呼语,“老师儿”之所以能够被继续使用,源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

1.认同功能

称呼语具有认同功能,所谓认同功能主要针对受话人,说话人通过特定的称呼形式来称呼对方,这些称呼形式能够认同受话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社会背景等。说话者使用“老师儿”实际上属于语用移情,提高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的心理认同感,使自己与听话者变得亲近,从而缩短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只有山东省部分地区才使用这一称呼语。说听双方属于同一地域团体,这种“老乡式”的称呼在当地人听来倍显亲昵,无意中会增强双方的心理认同感和亲切感,特别是当说听双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熟识关系时,称呼语“老师儿”能够有效减少社交障碍,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如:

例5:老师儿,帮忙给递下东西吧!

例6:这位先生,帮忙给递下东西吧!

比较例5和例6,同样面对陌生人,例5的表述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听起来更加亲切。称呼语“老师儿”之所以能提升整个交际效率,是因为它在听话者心理上产生了积极效果。正常交际中说听双方为达到交际目的在称呼语选择上尤其考究,因为称呼语产生的“心理交际”效果会切实影响到实际的交际效果,合适的称呼语可以有效地激发听话人积极的心理状态,所以也就更利于达到高效交际的目的。听话人一般也会毫不犹豫地施以援手“帮忙递下东西”;例6的表達虽然更加礼貌,但较例5则略显生硬,不够亲近,反而拉开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2.人际关系指示功能

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的选用,对于言语交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称呼语甚至可以看作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温度计。称呼语“老师儿”具有人际关系指示功能,能够体现出一般的人际一致关系,映射出交际双方在某一点具有一致性或是共同性,双方处于平等的交际关系。称呼语的选用是否对等与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是否悬殊有很大关系。当说话双方处于平等的交际关系,社会地位大致对等时,则双方通常使用对等的称呼语。“老师儿”恰恰体现了这一点,因为交际双方并不熟识,所以原则上不存在说听双方一方存在强势或优势,而另一方存在弱势的不对等的权势关系。例如:

例7:麻烦让让,老师儿,借个光。

例7中的受话人“老师儿”在现实中或许会由于个体的身份、知识结构等原因而与其他人存在权势关系的差异,有可能是某些人的父亲、老师或者上级,也因此会造成对语言的不同反应,平时接收到的称呼语多为敬称。但上文语境中,发话人仅为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陌生人,说听双方是对等的,甚至听话人还有可能为说话人“让让”。

四、通行原因

1.语言因素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工具。社会的变化皆映射于语言之中,称呼语“老师儿”的使用与其自身的语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从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来看, 称呼语“老师儿”中的“师”本身就是知识与能力的象征;因此“老师儿”作为称呼语,不仅可以表示对他人的尊称,还有隐含意义——有能力或有本事的人。这些隐含意义赋予了它超越称呼语之外的内涵,满足了人们语言表达时尽可能用简单的词语传达丰富信息的经济性原则。同时,在现代经济社会,以“老师儿”称呼对方显得更加亲切随和,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受。

从语言的交际功能来看,称呼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上文提到,称呼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具有认同、指示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和界定彼此的社会关系的功能。称呼对方为“老师儿”,在适当降低自己的地位的同时抬高了对方,既恰当地表示了对对方的尊敬,又巧妙地缩小了交际双方情感间的差距,拉近了人际间的社会距离,从而实现交际双方的双赢。

2.心理因素

语言是供人类使用的交际工具,在言语交际中,词语的选择和运用很大程度上受交际双方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因此,称呼语的选用也应顺应交际对象的心理需求。

如今,人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个性得到张扬,渴望被人认可和接受。人们使用的不再是规范统一的称呼,也不再追求统一的行动,有能力的人日益受到大众的肯定和尊重。“老师儿”能够成为通用称呼语,表明个人的价值在此中得到承认。

3.文化因素

山东省是孔子故里,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山东省自古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备受推崇。作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其社会地位的认可度普遍高于其他职业。因此,在某一行业或某方面的知识或能力高出他人的,都会受到尊重,都可以被称呼为“老师儿”。同时,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老师儿”一般仅用来指称男性。“老师儿”这一称呼语正是由“老师”一词发展而来,只不过语义指向逐渐分化,便采用儿化的方式加以区分,后来逐渐发展为两个指称对象不同的称呼语。

五、结语

称呼语总会蕴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特定的交际语境中的社会状况和人际关系。“老师儿”作为山东方言的特色称呼语,亲切明了,一般面称陌生男子时使用,具有认同和人际关系指示的语用功能,它在山东地区众多称呼语中始终不被淘汰,源于其独特的语言因素、心理因素及文化因素,恰当地使用能够拉近说话双方的距离,活跃了语言生活,充实了称呼语的范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山东的民风民俗。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朱晓文.称谓语的多角度研究[J].修辞学习,2005(4):72-74.

[5]么孝颖.称谓语=称呼语吗:对称谓语和称呼语的概念阐释[J].外语教学,2008(4):20-24.

[6]刘玮娜.淘宝体称呼语“亲”的语义语用分析[J].求索,2012(5):128-130.

[7]袁周敏.称呼语的身份标记功能的元语用考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63-267.

[8]来鲁宁,郭萌.称呼语及其语用功能[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17-19.

[9]李春华,李勇忠.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4):127-130.

[10]赵英玲.论称呼语的社交指示功能[J].東北师大学报,1997(1):77-81.

[11]遆永顺.称呼语及其使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2):89-96.

[12]唐亚琴.“老板”称呼语泛化的原因分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109-110.

[13]季颖超.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浅析“老师”称谓的泛化现象及原因[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8):184-185.

责任编辑:孙瑶

[作者简介]杨静,北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用功能
《蒙古秘史》被动语态的语用分析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浅析英语标识语的文本特点及语用功能
英语称呼语的语用功能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广告英语中的话气隐喻及其语用功能分析
V不V式附加疑问句语用功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