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桂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自有其学科特点,但相当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和总结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目前仍缺乏公认权威、充分验证的模式和典型案例。通过导入原则、导入策略的制定依据、导入策略的实施等探索研究,发现精心设计、有效导入能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效率。
【关键词】有效导入;信息技术课堂;义务教育阶段
导入是课堂的起点,所占时间不多,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堂导入的应用研究往往不深入不规范,常存在不作导入直接讲解技能布置任务练习或导入无趣有生搬硬套之嫌,导而不入等现象。
通过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在导入原则、导入策略的制定依据、导入策略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探索,发现有效的导入确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整体效率,特在此文作探讨。
一、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是指教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在正式内容讲授前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建立师生、材料间的沟通联系,激发学生好胜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迅速切换到学习状态,逐步进入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中。
课堂导入有效度即课堂导入有效的程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环节,其核心理论思想是有效教学理论。
二、课堂导入的原则
课堂导入是所有课堂环节的第一步,教师在着手设计导入环节时,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并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全身心进入到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中。总之,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导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
课堂导入自始至终要有明确目标性和导向性,导入应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导入的内容并贯穿整节课,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所要学的知识和内容。
2.启发性
教学就是启迪思维的过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一定要留意吸引学生,注重启发性,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期待,在启发和引导过程当中,让学生在回顾中吸收在展望中反思,从中奠基积极探索的基础,进而想办法发现问题、模仿学习、解决问题。
3.趣味性
教育是实践与兴趣的结合,他们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并不断深化教学,最终达到最好的状态。一个有趣味的导入可以让课堂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促使学生注意力快速集中,并对新知和任务产生浓浓的兴趣。
4.新颖性
追新求异,人性皆然。新颖的导入往往能让学生的专注度大大提高,学习热情得到充分释放,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选取导入的素材时应与当今社会生活融通,呈现方式也要多样化,从而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5.高效性
要使一堂课优质高效,教师对于教学的进度及效果应该有独到的认知,做到导入简洁,语言明了,层次分明。教师通过短短的几分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力求做到讲解精要语言精彩,使全体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
6.面向全体
学生间的信息技术基础往往差距明显,理解能力也有高低,学习习惯各有不同。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兼顾好总体和个体的关系,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能动性,最终通过高参与度提高效率。
三、导入策略的制定依据
1.课程纲要的具体要求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2016修订版)》提到:“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设置的必开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特征
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大脑处于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关键期,能力由低向高的发展期,生理和心理的质变期,也是培养习惯、能力、情绪、意志的最佳时期。义教阶段的孩子有逐步加强的自我意识,但是非辨别的能力有限,社会经验较为欠缺,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从变动学习向主动学习逐步转变。
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直观形象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有效思维的时间短,思考不够深入,多数人未能够灵活变换。初中生的记忆从无意识和机械识记过渡为有意识和理解记忆,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从单纯用脑转变为手脑并用。
四、导入策略的实施
(1)分析内容
导入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明确的针对性。目前部分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结构清晰合理,但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没能融入教学目标,热闹了课堂却忘记了目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涵盖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对导入内容的具体化、本土化、可操作化,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例如,在七年级“网上收集信息”一课中讲到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的知识时,某老师让学生搜索自己喜爱的明星,学生气氛是活跃了,但不可控的搜索内容导致的课堂短暂失控难免出现。而另外一名老师则以制作“发现增城之美”宣传册为导入情境,要求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搜索与增城相关的人文、美景,但学生感兴趣,而且目标任务具体有趣,与学生关联度大,课堂效果很明显。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往往要体现出导入原则中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2)选取制作素材
明确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后,接着就要依据实际需要,选取或制作适合的素材。需要注意三点:一是立足于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爱好;二是发掘素材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特定关系;三是素材要富有时代气息。好的素材能够实现教学引导内容与目标的相统一,从而缩小学习内容与学生间的鸿沟。例如在讲授“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课时,有不少老师还在举例羊城通、支付宝等应用,但这并不是较前沿的应用,新意不够。另一些老师则举例:自动车牌识别、扫码支付停车费使各大停车场更智能化便利化,节约了成本,提升了体验感;垃圾分类有难度?手机人工智能助手可以扫描分類,帮助正确投放, 显然这些更有吸引力。此处,体现的是导入原则中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3)导入设计
首先,教师要将目标融合到导入环节中。常用的作法是将教学目标设定成导入环节的任务目标,在情境中设置多个有梯度的目标,用以分步实施达成。其次,学生角色的设定要符合当下中小学生的喜好。针对中小学生,多元的角色选择和趣味性的任务更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时应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用来调动他们的情绪。在讲授五年级“版式我设计 ——文字的修饰”一课时,通过设置三个闯关任务,以任务数量及质量为评价依据,设置设计员、设计师、设计总监等荣誉称号,激励大家努力完成任务,争做设计师、设计总监;或者通过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挑战各种任务,通过完成角色任务,争当优秀小组。在此环节中,要注意趣味性和面向全体的原则。
(4)呈现情境
① 搭建语言
语言不单是一门艺术,也是课堂导入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或简明或幽默的语言将引导内容、目标、任务联系在一起,也促进了课堂角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创设情境,即利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实际生活中的百姓故事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或制造悬疑以充分挑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精神抖擞,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② 创设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发挥场室、设备、素材的功能,创设与内容关联的活动进行导入,吸引学生参与到导入环节中来。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活动过程中可加入全员互动环节,学生通过活动熟悉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原有知识点的积累和新学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新课学习。
③引入泛多媒体
除了传统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也是情境创设的好帮手。这些泛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增强生生、生师、生资间的互动。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目标的需要选择泛多媒体辅助,如播放音乐、视频、图片或动画增强现场感,又比如,某老师在讲授scratch内容时,利用悟空智能问答机器人与学生对话互动,一下子激起了孩子们学习积木编程的渴望。
在呈现情境的环节中往往要体现出启发性、高效性、面向全体的原则。
五、结束语
通过系列的探究,我们发现,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导入环节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导入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习情境,确立课堂基调。教师必须在课堂导入上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实施做出合理调整,以满足不同课型、内容及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中,最终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目标。
【基金项目】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19099)
【参考文献】
[1] 郭芬芸.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杜玲玲.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导入的初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4(12).
[3] 丁华.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3(02).
[4] 杨曼,王运武.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导入技术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5(03).
[5] 赵虎.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艺术[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18).
[6] 郝信刚.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 2015(28).
[7] 孩子不同时期心理特点分析与沟通 [J].云南教育:視界.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