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军峰
[摘 要]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成了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文章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在历史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如何确立教学目标、整合实施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检测、梳理知识脉络(小结),如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记忆、理解和解释历史,从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19-0068-02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从此核心素养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成了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历史教育除重视知识的传授外,更应该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北师大教授朱汉国指出,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可以被认为“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的关键能力和个人修养品质,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本文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例,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一、教學目标,紧扣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保障,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点,它存在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主线、灵魂。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教学的走向和效果,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领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从中挖掘教材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贴切、准确地表述在教学目标中。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及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以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为线索,加深对长征艰难过程的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学生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的作用及影响,形成对历史事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军队、热爱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感情。
这样的教学目标,充分考虑了教材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过程,落实核心素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技能发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为达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使用大量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这节课的第一篇“绝路逢生”中,引导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五次反围剿的情况进行了比较。这样学生就弄清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有了正确认识,培养了唯物史观。在第二篇“山重水复”中,利用《红军长征路线图》及相关图片,培养了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在第三篇“柳暗花明”中,通过对遵义会议内容和意义的学习及相关史料的探讨,明确了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增强了对党及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政治信仰,实现了唯物史观的渗透。在第四篇“历史丰碑——长征胜利”中,通过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事实,促进了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第五篇“永放光芒——长征精神”中,应用了长征过程中的大量图片,使学生对红军坚忍不拔、自强不息、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有了明确的认识,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在拓展升华环节,通过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及其他史料的应用,促使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落地生根。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三、课堂检测,渗透核心素养
课堂检测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设计课堂检测题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学科素养去展开。例如在这堂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题目。
选择题1:“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重大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巧渡金沙江 ②湘江战役 ③爬雪山,过草地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宁会师 ⑥吴起镇会师
A.②①④③⑥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选择题2: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图1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重要题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这两道题目通过对长征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考查,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
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与敌人进行了600多次战役战斗,共跨越近百条河流,攀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一个个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点开始的?
(2)材料一是毛泽东为什么事件而写的?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之“难”,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3)长征途中中共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何历史意义?
(4)长征精神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通过该材料解析题的解答,落实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培养。
四、课堂小结,内化核心素养
一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更要有意味深长的结尾。课堂小结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归纳,更应该包括对教材知识脉络的梳理、重点难点的回顾、感情的升华、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等等。
这节课,在梳理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指出长征是一种精神,是一部史诗,它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我们重温长征这段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将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习近平曾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这样的小结,使学生升华了情感,内化了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引起了学生对自己人生长征路的思考。
总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不可一蹴而就。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需要在学科教学中,改变教法、激活学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