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媛媛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会计在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上已经进入瓶颈期,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势在必行。而管理会计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但由于实践经验的匮乏,管理会计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相对抽象,为此,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实战课堂,如何创设实际教学情境,如何拓宽学习空间,将“书本课堂”变为“信息化课堂”,将“传统授课”变为“网络授课”,本文拟通过探索信息化资源的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探讨上述问题。
关键词:微课资源;信息化教学平台;管理会计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化资源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生产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会计在数据的挖掘和处理上已经进入了瓶颈期,而管理会计恰恰能弥补这些不足,因此,管理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转型的方向和目标。为此,执教者应积极主动地应对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激发先进技术手段的效能,将管理会计课堂打造成为现代化、精品化、实际化的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传统“填鸭式”课堂早已被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实践课堂所取代,就会计专业课程而言,其本身具有坚强的应用型、技术性、时代性特征,因此,如何利用好信息化资源,使其恰到好处地“降临”在课堂,并充分呈现其优质、高效的模式,是本文着重探索的方向。笔者在实践中,以“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一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实战,进行总结反思、探索优化。
一、微课资源与思维导图相结合
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是管理会计中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何将这部分内容以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呈现,笔者首先借助微课资源。微课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为此,通过播放微课,首先将学生带入目前流行的电视剧《都挺好》中的人物角色中,以“苏大强”与“苏明玉”的动漫对话创设情境,学生饶有兴致地互动观看视频和相关资源,自主学习开篇教学内容。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完成任务单中的任务。在实践中,通过微课中角色的模拟,学生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身临其境地理解和运用本量利分析的计算原理,并能正确、熟练进行“保本销售量、保本销售额分析、盈亏临界点分析、安全边际分析”。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时拓展实战能力。在微课尾声,播放专家分析小视频,通过专家的权威讲解,将学生带入工作场景,同时对未来职业创设向往与憧憬感。学生可以将微课视频拷贝,理解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反复学习,巩固所学的内容。因此,看似短小但实质精致的微课,不仅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学,怎样学,更培养了学生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会计职业品德。
鉴于“本量利分析”章节特点,在微课环节结束后,教师启发学生自主勾勒思维导图,建立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的树状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层层搭建知识脉络,鼓励学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术,把本、量、利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绘制出来,简单的文字、数字、会计语言等都可以用到导图中来,进而启发学生思维。最终,教师运用多媒体把自行准备的思维导图与学生自行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对比,逐步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数据库。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平台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这节课中,执教者充分发掘学生现有数码平板功能,本着“易用、实用、好用”的原则,结合“有序、有情、有趣、有效”的教学理念,将“己间教学平台”通过学生平板完美结合。首先,在课前,笔者以教学设计为顶层设计,着重开发教案、教学PPT、教学活动、教学动画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平台发送复习及预习任务,在留言板块、任务点板块教师能及时捕捉学生课前准备的成效。其次,在课中,结合上述微课资源的穿插,通过平台发布“我问你答”的接龙游戏,创设自然和高效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在平台中同步展现各组分析情况,极大提升课堂效率。答题完成后,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元一体的评价方式,建立师生平等、自然和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将个性发展与团队共建有机结合。因此,在整节课中,将信息化平台中的“业务平台”“作业平台”“共享平台”“评价平台”等进行综合运用与穿插,使学生整节课在“乐学、善学、勤学、会学”中体验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目前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较为丰富,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能将课堂知识系统、全面、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手段,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平台中,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灵活构建,选用企业发生的真实经济业务,依据行业最新的政策要求,及时更新考核标准,形成课程建设体系。于学生而言,精彩纷呈的信息化资源體验,仿若置身其中,有讲解、有交互、有干货,堪称视听的盛宴,学习的马达。
三、搭建课余线上交流空间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通过四十五分钟的短期学习和瞬时记忆,基本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但是,3~5天后上交的作业却仍然不免漏洞百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课堂当场相比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课余巩固程度和温故环节做得不够。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在课余时间搭建每周一次的线上交流空间,成效颇丰。在“本量利分析”一课结束后的周六晚上,师生通过“云视讯”线上集合,每位学生依次发言2分钟,简述在作业完成中的心得或困惑,教师及时进行答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保证了每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与此同时,通过线上空间,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把网上教室的聊天功能框开发成谈论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更加灵活顺畅。这种形式,一方面是革新了作业形式,不拘泥于对知识点的考察,而是通过任务达成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视野、整合并分析信息,很多学生甚至开始主动交流“多品种本量利的计算”,这是后续的学习内容,显而易见,学生开始自发进行预习,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看到了镜头中的老师和伙伴,老师看到了镜头中的学生,大家纷纷露出欢乐的笑容,师生情谊也变得更为亲切、和谐。这个画面,早已超出了传统面对面的实物空间,不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成为心灵的对话。
四、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成效
(一)微课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通过在线观摩教学视频,同时辅以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达成高效的学习目标。目前,管理会计有一些微课资源可以直接运用,此外,教师自己拍摄制作也比较方便,这些资源能够助力学生对某项知识点的学习,可灵活方便地将其拷贝保存,实际应用广泛,可操作性强。对理解能力稍欠缺的学生而言,通过反复观看,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因此,微课资源在目前管理会计教学中能起到“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良好教学成效。
(二)课堂特色鲜明,启发激趣
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在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录制视频,方便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借助教学平台,课程采用设定角色的情境导入,继而提出问题,把需要解决的目标摆到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以“导”为主,以“引”为线,提供素材,对素材进行分析,采用设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借助动画,巧妙地提炼重点、难点,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三)保证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通过实际验证,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本课程学习的高效性、实战性、易学性、普及性,使学生学得轻松、听得明白、看得痛快、做得顺利,从而感受成功,提升实务能力。通过信息化教学,进一步提升了课堂学习成效,使学生在多维空间、动静结合中有趣、有劲、有效地学习。
(四)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性
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教学手段的翻转、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信息化课堂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为教师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实战平台。
(五)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型与升级
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第一生产力。目前,企业对财务转型已有迫切需求,为此,课堂教学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将“教学化平台+应用化实践平台+网络互动平台”充分结合,通过教学平台,学生按照岗位进行专业化分工;通过应用化实践,学生检验学习成果;通过网络互动,师生搭建交流空间。
结语
传统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撰写教案,并将其演绎到课堂中,演绎的效果根据教师的设计能力和学生的领悟能力会有所差异,但演绎的过程一般都可以顺利完成。而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课前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中则是反馈、探究、解决问题,在课后则是進一步内化与巩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和拓展,这就促使教师必须认真设计好课程学习的各类资源。教师成为信息化课堂的导演、学生学习的
导师。
参考文献:
[1]陈凯联.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8(08):132–133.
[2]杨英.信息技术在中职导游讲解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以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9(03):95–96.
[3]张欣.教育教学论坛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260–261.
[4]崔志,赵惠玲.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