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小棒操作,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20-07-29 12:28李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数学素养提升

李静

[摘 要]小棒作为学生常用的学具之一,对优化数学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借助小棒操作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棒操作;提升;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43-01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和“思”的过程中积累,所以教师可通过学具操作,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完成新知建构,实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目的。小棒作为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平常、最直接有效的学具之一,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小棒操作的活动,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通过小棒操作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借助小棒操作巧妙过渡,培养思维能力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小棒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进行恰当的小棒操作活动,可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出发,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如教师通过2颗糖、2支铅笔、2朵花、2本书等物體,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字2。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有的学生可能会很快接受,有的学生则不能理解2这个数的具体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用小棒亲自动手摆一摆(如下图)。这样学生每摆一次小棒,就经历了一次从具体到直观再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强化对数字2的认知。

由此可见,在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先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小棒,再用语言表述拼摆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十、百等计数单位的意义,实现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借助小棒操作感悟算理,提升计算能力

小棒相对于实物来说是抽象的,但相较于算法算理而言却是直观的。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计算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可巧借小棒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算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例如,计算“32-19”这道两位数减法算式时,学生摆出3捆和2根小棒后发现:“2根小棒不够减,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从3捆小棒中打开一捆,先和余下的2根小棒合起来是12,再计算12-9=3,这样个位上的数就是3;十位上,本来是3捆小棒,由于打开了1捆小棒,所以还剩下2捆小棒,2捆减去1捆小棒后就是1个十;最后加上个位上的3,结果为13。这样借助小棒操作来完成计算,形象直观,使学生轻松地理解了算法算理。

在低段的计算教学中,算法算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正确计算的前提。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引入小棒操作,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操作,深化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借助小棒操作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小棒作为数学学具之一,也是可以变化的。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来思考小棒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小棒操作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促进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认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小棒亲自摆一摆、拼一拼,并说说摆出的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同时,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小棒摆出各种各样的等式(如右图),并提出要求“任意更改小棒的数量,让它变成其他的式子”。这样集趣味性与挑战性于一体的学习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由此可见,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小棒是学生认识数、理解算法算理的重要学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小棒操作,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棒操作的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小棒操作,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数学素养提升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