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红霞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江苏 仪征211400)
小儿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疾病,西医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的小儿感冒由病毒感染引起,轻者表现为鼻咽部不适症状,重症体温升高,可达39~40℃或更高,伴全身不适症状。高热不退可致部分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故控制体温在儿童感冒治疗中非常重要。西医多以抗病毒、抗感染、解热镇痛等药物治疗。本研究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刮痧治疗小儿感冒(风热证),退热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10月仪征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感冒风热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0~8.0岁,平均(4.35±1.19)岁;病程0.5~3.0 d,平均(1.76±0.45)d。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2~7.8岁,平均(4.61±1.11)岁;病程0.5~3.0 d,平均(1.59±0.5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参考《实用儿科学》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存在发热、头痛、乏力、鼻塞、喷嚏、流涕、咽痛等症状,结合血常规、胸部X线片等检查排除下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鼻炎等。②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发热、恶风、咽痛、咽红、流涕、鼻塞,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岁;体温38.0~40.0℃;病程3 d以内。
1.4 排除标准 皮肤表面有破溃、划痕试验阳性,合并皮肤病者;合并重度营养不良、心脑肝肾及血液系统等全身性疾病者;依从性差者。
2.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补液支持等。①维生素C注射液(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7020714,2 mL∶0.5 g)按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②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提示继发细菌感染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36,1.0 g/支)按80 mg/(kg·d)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③患儿耳温≥39.0℃,持续发热,给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布洛芬混悬液(扬州市三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354,25 mL∶0.5 g)按5 mg/kg口服治疗,每隔4~6 h口服1次,24 h内给药次数≤4次。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刮痧治疗。患儿耳温≥38.0℃,每日刮痧1次。具体方法:用75%酒精棉球消毒刮痧部位,涂刮痧油(主要成分为矿物油、当归提取液等),采用牛角刮痧板,按操作顺序取穴(主穴取大椎、曲池,配穴取风池、肺俞、合谷),刮痧板与刮拭部位角度为45°~90°角,从颈项部(大椎、风池)、肩背部(肺俞)、四肢(曲池、合谷)依次刮。面刮法刮拭大椎、双侧肺俞、双侧曲池、双侧合谷,角刮法刮拭双侧风池,以泻法刮拭为主,手法轻柔,力度循序渐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120次/min,每个部位20次,点按面刮穴位3次左右,总时间15 min左右,至患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细痧为宜(部分患儿出痧少或不出痧,以患儿皮肤充血为度)。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状态,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操作。3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3.1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标准[2]。①即时退热疗效,依据治疗前后5 min、治疗后30 min体温变化而定。显效:体温降低1℃或以上;有效:体温降低0.5~0.9℃;无效:体温无变化或降低不足0.5℃或反而升高。②持续退热疗效。依据72 h内使用退热药次数(N)评定。显效:N≤2次;有效:2次<N≤4次;无效:N>4次。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即时退热疗效比较 刮痧后30 min,观察组即时退热总有效率为76.7%,高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冒(风热证)患儿即时退热疗效比较(例)
(2)持续退热疗效 刮痧后72 h,观察组持续退热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感冒(风热证)患儿持续退热疗效比较(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发热会引起患儿不适,持续发热会对患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控制发热可有助于提高患儿舒适度。西医多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患儿依从性差,静脉滴注或注射治疗亦会对患儿胃肠道产生刺激,或损伤肝肾功能。中医认为小儿感冒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夹寒、热、暑、湿、燥等,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小儿卫气不足,六淫之邪易客于肺卫,营卫失和,肺气失宣,脏腑阴阳失调,发生感冒。
刮痧属于自然疗法,是一种中医传统外治法,通过选用合适刮痧器具,蘸取相应介质,以一定手法在体表特定部位规律刮擦,可使局部皮肤出现红色或暗红色出血点,从而达到活血目的[3]。黄冠[4]用Meta分析发现刮痧能降低发热患儿体温并减轻症状。刮痧可疏经活络,祛邪,调节阴阳平衡,同时刮擦皮肤能解表发汗,促进浊毒排出,发挥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5]。本研究根据感冒风热证特点,采用特定该穴刮痧治疗。大椎是诸阳之会,刺激该穴可解表退热、扶正祛邪、调和阴阳,提高免疫力,主治热病、疟疾、咳嗽,也是保健要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刺激此穴既可清在外之风热,又可泻在内之火,是表里双清要穴;风池发汗祛风;肺俞疏风解表;合谷清热解表、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诸穴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解毒祛邪、活血通络之功。
①刮痧前做好状态评估。患儿年龄小,皮肤娇嫩,刮痧前需评估其体质、皮肤状态,不可盲目刮痧。如患儿处于过度疲惫、虚弱状态,不宜行刮痧治疗;空腹状态须在进食后30 min再进行治疗。②刮痧时手法须轻柔,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随时与患儿交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当患儿感觉疼痛明显时,应及时调整刮痧手法,减轻不适。③刮痧后完善健康宣教。刮痧后嘱患儿多饮温水,以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注意多休息,避风,待毛孔闭合、状态稳定后再外出;刮痧4 h后才能进行温水洗浴,不可行冷水浴。
刮痧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中医外治法,在基层医院或诊所推广刮痧疗法,可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本研究运用刮痧疗法佐治小儿风热感冒,有效降低患儿体温,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但刮痧过程中部分患儿因疼痛治疗依从性不高,如何减少刮痧过程中的不适感,将作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