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D模式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07-29 07:52李国昌朱思臣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承包单位参与方孤岛

李国昌,朱思臣

(安徽建筑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0 引言

在传统的工程项目交付模式中,工程项目在全寿命周期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工程信息,但是由于项目参与方之间关系“松散”,缺乏合作互信和信息共享的理念[1],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存在严重的组织行为障碍,从而在工程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孤岛和信息衰竭等问题,造成大量的工程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少量的工程信息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信息成本也没有得到良好的目标回报。如图1 所示,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过程中,随着工程项目的实施,工程信息量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是实际上工程信息只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得到了较高的利用。随着工程项目进入到运营阶段,大量的工程信息慢慢地会被各单位主体忽视掉,无法实现工程信息的共享与流通,从而导致工程信息的利用率逐渐下降,大量有价值的工程项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图1 工程项目信息利用情况

面对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姜荣[2]提出在工程项目中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完善,也有利于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改进和创新;许瑾璐[3]认为对于现代化的项目工程来说,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是项目发展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刘建伟,冯学旺[4]指出建筑信息模型(BⅠM)的构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占据着非重要的地位,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应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将所有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展奠定信息基础。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如果能够让工程项目中大量有价值的工程信息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则有利于新工程的决策和良性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够促进工程项目各责任主体之间工作和管理的透明化和协同性,从而加强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协调各方面关系,减少冲突、摩擦和工程变更,从而降低工程项目风险,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最大化。所以找出在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目前工程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工程信息衰竭

工程项目在全寿命期阶段之间有大量的信息传递,由于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的项目参与者负责,其各阶段的具体任务也由不同的单位承担,很容易造成工程全寿命期阶段之间的信息衰竭。具体过程如图2 所示:

前期策划阶段,投资者和咨询单位为工程决策所收集的工程信息,最终会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进入设计阶段后,责任主体转变为了设计单位,其根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设计。

但当进入施工阶段,施工单位主要依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这就导致了前期策划阶段所获得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大量有价值的工程信息,如该工程项目的目标价值设计、调查资料和研究资料等都不能被施工阶段的施工单位及运行阶段的运行维护单位所共享。等到工程寿命期结束,在全寿命期各阶段所产生的大量工程信息,工程各参与单位一般也不会去收集和分析,只有少量的工程信息在施工阶段被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等作为有价值的信息被非正式地记取,而大量的信息则会随着项目的拆除而泯灭。

信息衰竭导致不同阶段工程组织之间的信息流通结构发生“塌陷”,项目中大量的工程信息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信息成本没有得到好的回报[5],而且各阶段的责任主体也不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传递、分析和共享工程全寿命期各阶段产生的工程信息,从而无法准确把握工程的目标价值所在,增加了不必要的施工变更与矛盾,最终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和施工效率的降低。

1.2 工程信息孤岛

工程信息孤岛是指各组织之间或一个组织的各个部门之间由于某些原因造成信息无法顺利流通的现象[6]。

造成工程信息孤岛的原因有很多,经过整理与总结,表1 汇总出了信息孤岛产生的主要原因。

信息孤岛现象使工程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成为了困难,很容易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不一致,而且信息冗余度高,工程信息资源分散,不能充分共享和利用,信息处理维护的工作量加大,使用不方便,增加了相应的管理费用。

2 ⅠPD模式

2.1 概念

目前,对于ⅠPD 模式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表2 列举了其中较为典型的定义,其中较为权威的是由美国建筑师协会(AⅠA)于2007 年提出。

图2 工程项目信息衰竭

表1 信息孤岛产生的主要原因

表2 IPD的定义

综合以上几种观点,定义可以概括为:ⅠPD 模式是将项目的早期关键参与方提前纳入建设系统中,各方能够在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和收益的前提下,实现参与方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以项目整体价值最大化为共同目标,各参与方共同努力的一种交付模式。

2.2 IPD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各参与方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到项目的建设中去。在传统的建设模式中,虽然项目分工在各个责任主体之间都非常的明确,但是由于出现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导致各责任主体之间沟通不畅,项目成本目标无法得到有效降低。

ⅠPD 模式作为一种新型项目交付模式,正在逐渐被国内外所重视。该模式在项目初期集合各专业人才组建团队,并通过协同合作的原则实现减少建筑浪费、降低建设开支、减少返工、缩短工期等目标,可实现各参与方共赢与项目一体化管理[12-13]。根据Knet 对ⅠPD 项目的调查结果显示,使用ⅠPD交付模式的项目,工程变更减少70.3%、管理费用减少70.3%、工期缩短69.4%,同时降低工程项目风险,提高工程项目质量[14]。ⅠPD 模式已经被业内认为是建筑业积极追寻的、高效的项目交付模式。

3 基于ⅠPD 模式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ⅠPD 模式中,工程项目信息管理主要具备了5 点关键要求:项目关键方的早期参与、ⅠFOA 框架下的信任体系的构建、工程信息的集成化和透明化、工程信息的标准化、工程信息管理的现代化,具体如图3 所示。首先,ⅠPD 模式要求关键方早期参与和构建ⅠFOA 框架下信任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得以实现信息的集成化、透明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这是基于ⅠPD 模式下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关键。

3.1 项目关键方的早期参与

在ⅠPD 模式下,项目允许关键参与方在秉持合作互信的基础上,在大办公室环境下办公,于设计阶段之初就参与到项目中来,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尽早地建立互信和伙伴关系[15],这种以互信为基础的伙伴关系越早建立对于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问题的解决就越有利。

项目早期的关键者主要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和业主,三者之间的伙伴关系主要由业主根据以往的项目合作经验来进行选择,因为之前关键参与方之间有过合作的基础,所以建立互信基础就越顺利,各方信息共享的可能性越大。在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业主、设计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组成项目的核心团队,然后再由项目核心团队在早期设计阶段共同选择主要的分包单位。

图3 IPD模式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3.2 IFOA框架下的信任体系的构建

项目参与各方之间信任体系的构建是信息共享的基础,也是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信息共享的第一步是项目参与方愿意把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分享给彼此,因为大家有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项目整体目标最大化。而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就是要在项目关键方早期参与进来后,信任体系的构建。

在ⅠPD 模式中,项目各主要参与方都要签订集成模式协议(The Ⅰntegrated Form of Agreement,ⅠFOA),ⅠFOA 是一种关系契约,它构建了一种共担风险的体系,目的是为了避免像传统模式中各参与者之间互相不信任,封闭自己的工程信息,以自身利益为主,想方设法的去转移风险。

在ⅠFOA 框架下,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对于参与者而言都是公开的,各方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平等的。而且每个参与者都是互相平等,要对彼此负责。他们在项目上能否取得成功都与该项目其他参与者的表现直接相关,因此项目参与者之间必须本着合作、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精神。项目各参与方在ⅠFOA 框架下构建的信任体系中,为了项目的利益共同努力,实现工程信息在各项目参与者之间的顺利流通。

3.3 工程项目信息的集成化和透明化

在ⅠPD 模式中,为了解决工程全寿命期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问题,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早期就进入建设系统中,在ⅠFOA 构建的信任体系下,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件对于参与者而言都是公开的,各方掌握的信息资源也是平等的。要求各方秉持合作互信的思想,共同在大办公室环境下办公。并且由业主、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代表组成综合项目团队ⅠPT(ⅠPT,Ⅰntegrated Project Team),ⅠPT 每周都要开会交流,该过程贯穿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始终。

另外,业主、设计单位和总承包单位还要再组成一个更高级别的核心团队。该高级别核心团队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目的是为了解决ⅠPT 的遗留问题。

在综合项目团队和高级别核心团队处理运行过程中,都需要把专业技术、施工流程和工作内容等方面的工程信息进行整合,构建工程项目集成化信息平台,实现参与各方能够在工程全寿命期中工程信息和资源及时共享和流通。

3.4 工程信息的标准化

在传统项目模式中,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信息沟通方式的多样化造成的,所以为了达到工程信息顺利流通的目的,在ⅠPD 模式下要求参与工程的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换的过程和交换的标准是统一的,对一些资料的标识也是统一的,例如设计图纸规范,使用的软件版本、合同编码、成本结构编码等都是统一规定的。各个项目参与方要规定一套标准的数据存储格式,将异构数据库纳入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利用统一标准解决工程信息在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数据不兼容问题,实现各方之间能够信息互通,设计成果能够方便沟通。

3.5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现代化—BIM技术的应用

信息孤岛和信息衰竭问题的解决,单方面只依靠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无法达到的,还需要现代技术的支持。BⅠM 技术在ⅠPD 模式中的应用,使得信息能够流畅、有序、及时地进行沟通,为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提供了技术支持[16]。BⅠM 技术能展示并存储工程信息,为项目参与方的交流提供渠道,构建各参加者共同工作的平台,有利于信息集成化管理,同时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使得参与方互相信任,提升整个团队的合作层次和工作效率,有利于信息透明化管理[17]。首先,在ⅠPD模式中应用BⅠM 技术可以增加信息共享的程度和速度,提高项目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效率;其次,BⅠM技术在ⅠPD 模式中的应用,可以使工程信息在工程全寿命期阶段保持公开透明,加强项目参与方之间的信任和尊重,减少不必要的合作矛盾。

4 案例研究

为了更好的说明在基于ⅠPD 模式下对于解决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作用,本文选取美国建筑师协会2012 年发表的ⅠPD Case Study[9]中的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为例进行研究,该项目概况如表3 所示。项目的背景是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希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立一栋3 层楼、总面积达6 503 m2的医疗办公大楼,包括初级医疗设施和实验室,设有儿科、肿瘤科、风湿科、内科和行政办公室。该项目的开工时间是2006 年7 月,计划工期是25 个月,计划投资额1957.3 万美元。本项目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具有丰富的工程项目经验,根据以往参与过的医疗项目建设情况,意识到工程信息管理对于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所以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为了达到工程信息能够充分利用的目的,决定该项目选择在基于ⅠPD模式下进行。

4.1 项目关键方的早期参与

在ⅠPD 模式中,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在共同协作过程中,需要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所以为了保证协同工作的顺利开展,业主方需要在项目的早期阶段根据以往的合作关系,对项目的合作伙伴(设计单位和施工总承包单位)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项目的核心团队。

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的业主方Sutter医疗基金会在以往的项目建设中就已经与HGA公司、Boldt 公司有着多次成功的合作经历,所以最终选择了HGA 公司作为设计单位,Boldt 公司成作为项目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此基础上,由三家公司的代表组成了该项目的核心团队。 除此之外,在项目早期的设计阶段,主要的设计-施工分包商的选择,由该项目的核心团根据分包商候选单位的报价和资质共同挑选出来的。这里需要主注意的是,该项目中选定的设计-施工分包商,其实与总承包商Boldt 公司也有过良好的项目合作经历。由于项目业主方在项目概念设计之初就与设计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以及分包单位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所以能够为后期工程项目的信息管理、交流、共享以及信任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4.2 工程项目信任体系的构建

在项目的早期阶段,由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设计单位HGA 公司和施工总承包单位Boldt公司的代表共同组成了该项目的核心团队,并且项目核心团队的成员都需要签署集成模式协议(ⅠFOA)。集成模式协议(ⅠFOA)的核心思想包括:第一,每个项目参与者之间都是互相平等的,而且要对彼此负责;第二,为了能够达到工程项目信息及时共享的目的,规定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都要公开、透明;第三,对于项目的突发事件,设计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必须共同负责和处理,并要对施工失误和设计疏漏承担共同责任。

基于ⅠFOA 框架下,项目所有的参与方都能够意识到,他们要想在项目上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其他项目参与者的表现,所以双方都必须要本着合作、协助、互信的精神,在各自专有的技能和能力范围之内,主动打破彼此之间信息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组织行为障碍,着手解决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信息孤岛和信息衰竭等问题,让工程项目信息发挥出应有价值,使信息成本能够得到良好的目标回报,最终实现共同为项目利益而努力的目的。

4.3 信息集成化和透明化的实现

综合项目团队(ⅠPT,Ⅰntegrated Project Team)是由该项目的业主方、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的代表组成。在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中综合项目团队每周都会召开会议,交流讨论各自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在彼此合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设计单位HGA 公司和总承包单位Boldt 公司的代表组成的项目核心团队,会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主要解决综合项目团队(ⅠPT)遗留下来的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会贯穿于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始终。

在综合项目团队(ⅠPT)和项目核心团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各参与单位会把专业技术、施工流程和工作内容等各方面的工程信息在Boldt 的项目网站上进行整合,项目参与各方都能够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阶段及时的共享工程项目信息和资源。由此一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单位Boldt公司的项目网站已经成为了工程信息管理和项目有关文件资料的储存库,它构建了一个集成化信息平台,不仅为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与者提供了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渠道,也为后期项目运营阶段过程中项目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保障,解决了不同阶段的工程组织之间信息流通结构发生的“坍塌”现象,也有助于解决工程项目中的信息管理中心过多,以及信息分散、重复存储所产生信息堵塞和信息孤岛现象。

4.4 BIM技术在该项目中的应用

在业主方Sutter 医疗基金会组建综合项目团队之时,就要求参与进来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要广泛使用建筑信息模型(BⅠM),这使得BⅠM 在该项目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对所有事项进行建模的过程中,使用BⅠM 等3D 技术,不仅可以保证这些事项更加符合项目的具体要求,而且可以减小误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每周都会召开现场的小组建模会议,设计单位能够与施工单位直接、全面、深入地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在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中,每周开展的现场小组建模会议让综合项目团队(ⅠPT)识别出了超过400 个项目冲突,因为这些项目冲突在早期就被发现了,所以避免了项目后期出现大量工程变更及反工的现象,有效的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从结果来看,Sutter 医疗基金会的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实际总工期为16 个月,比计划工期提前了9 个月,成本也比预期低了13.6 万美元。在经过相关评估后,发现该项目不仅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而且为项目实现了增值,还有效降低了项目成本、缩短了建设工期,实现了项目目标最大化。因此从结果来看,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得到了成功交付,并且可以看出,在基于ⅠPD模式下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对于该项目成功交付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5 结语

现如今的建筑业面临着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过程中,大量有价值的工程信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出现了严重的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现象。集成项目交付模式(ⅠPD)的提出可以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对于ⅠPD 模式下如何去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从而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研究有所欠缺。因此,本文通过对ⅠPD 模式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将ⅠPD 模式中对于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的方法总结为五点:项目关键方的早期参与、ⅠFOA 框架下的信任体系的构建、工程信息的集成化和透明化的实现、工程信息的标准化的实现、工程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的实现。并通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Fairfield 医疗办公楼建设项目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证明了以上五点在基于ⅠPD 模式下,对于解决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对于我国应用ⅠPD 模式,解决工程项目中面临的信息衰竭和信息孤岛等工程项目信息管理问题有一定的借鉴和实践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承包单位参与方孤岛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对工程款拖欠的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农民工工资支付中承包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岛上书店》:与书相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中交兴路:打通信息孤岛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BT模式研究
浅谈变更及工作量确认流转体系优化探究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