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及短期演变

2020-07-29 09:30张欲翔宋彦芳张泽坤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7期
关键词:肺段普通型右肺

张欲翔,王 琳,宋彦芳,张泽坤,桑 辉,刘 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致病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3]。COVID-19传染性强,病情短期变化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试行第六版COVID-19诊疗方案中提出影像学特征在COVID-19诊断中占十分重要的作用[4-5]。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方便快捷,不仅可以准确判断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而且可以对同一患者进行及时的定期复查,动态观察肺内病变的演变过程。除湖北地区外,我国其他地区也有COVID-19患者,笔者现回顾分析非湖北地区12例确诊的轻型、普通型COVID-19患者首次及短期(3~5 d)复查的HRCT图像,旨在探讨轻型、普通型COVID-19的影像学特征及短期影像学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20年1月24日—2月17日确诊的12例非湖北地区COVID-19患者,纳入标准:①有流行病史或密切接触史;②两次COVID-19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阳性;③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试行第六版COVID-19诊疗指南[6]临床诊断为COVID-19轻型或普通型患者;④具有首次检查和3~5 d后复查两次胸部HRCT检查资料。排查标准:①1次COVID-19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阳性;②仅行1次胸部HRCT检查;③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试行第6版COVID-19诊疗指南[6]临床诊断为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13~67岁;轻型2例,普通型10例。

1.2HRCT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ce 64 CT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范围上自胸廓入口、下至肺底,屏气行连续螺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00 mAs,视野350 mm×350 mm,矩阵512×512,层厚5 mm,行冠状位及横轴位骨算法重建,重建层厚0.625 mm。

1.3HRCT图像分析 由2名经验丰富的从事放射诊断工作的副主任医师进行盲法目视评价,肺窗下观察病变分布(左右肺、肺叶、肺段),形态(斑片状、片状、条状、圆形),密度(淡薄、磨玻璃、实性、混合型),位置(胸膜下、支气管血管束周围、二者同时受累),最大病变长径,边界(清楚、模糊);纵隔窗下观察是否伴有胸腔积液、是否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是否累及胸膜。当2名副主任医师诊断结果不一致时由主任医师进行判读。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首次胸部HRCT检查病变分布 12例COVID-19患者中,2例(16.67%)胸部HRCT无异常;6例(50.00%)双侧肺叶受累;4例(33.33%)单侧肺叶受累,其中左侧肺叶受累1例、右侧肺叶受累3例。12例中以左肺下叶、右肺下叶受累为主[各7例(58.33%)],右肺上叶及中叶受累各6例(50.00%),左肺上叶受累5例(41.67%)。12例中以右肺下叶背段、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受累为主[分别为7例(58.33%)、6例(50.00%)],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及右肺中叶外侧段受累各5例(41.67%),左肺下叶背段、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右肺下叶内基底段、右肺下叶外基底段、右肺上叶尖段及右肺上叶后段受累各4例(33.33%),左肺上叶尖后段、左肺上叶上舌段、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右肺下叶前基底段受累各2例(16.67%),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上叶下舌段受累各1例(8.33%)。

2.2短期(3~5 d)复查与首次胸部HRCT检查病变分布比较 12例短期复查胸部HRCT后,2例首次胸部HRCT无异常患者仍无异常,2例单侧肺叶受累患者进展为双侧肺叶受累;短期复查胸部HRCT肺叶、肺段受累数较首次检查均有增加,但肺叶受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受累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2例轻型、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两次高分辨率CT检查病变累及肺叶、肺段数比较(中位数)

2.3短期(3~5 d)复查与首次胸部HRCT检查病变影像学特征比较 12例首次胸部HRCT检查中,除2例无异常外,其他病例均有异常影像学改变,病变仅位于胸膜下3例、仅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2例、同时位于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周围5例;病变仅表现为磨玻璃影3例(图1a)、仅表现为实变影2例,病变呈磨玻璃影、铺路石征、实变、纤维化、结节等多种影像特征,部分病变磨玻璃影可伴发血管穿行征,部分病变铺路石征可伴发空气支气管征(图1b),伴发胸膜病变7例,伴发胸腔积液1例。短期复查胸部HRCT示:病变明显进展2例,表现为病变分布范围显著增大、数目增多(图2);1例由单侧肺叶受累进展为双侧肺叶受累,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影;1例右肺下叶实变影明显吸收好转;3例较前磨玻璃影数目减少、范围缩小;部分病变在原病灶基础上出现纤维索条影;1例新见少量胸腔积液。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致病率高,并且具有较高的突变率[7],同时更应高度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8-9]。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根据临床特点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轻型患者症状较轻,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症状重,多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甚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10]。对于非湖北地区COVID-19患者拥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本研究患者为轻型、普通型。胸部HRCT不仅方便快捷,而且敏感性高,可以检出毫米级病灶,更重要的是其可动态观察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11]。本研究发现2例核酸检测阳性,但是临床症状轻,两次胸部HRCT检查无异常。故临床需注意部分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轻,CT检查阴性,但是本身具有传染性,一定要结合核酸检测,以防漏诊的发生,这可能和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12]。本研究中COVID-19患者以两肺叶同时受累多见,2例单侧肺叶受累病变短期复查HRCT进展成双侧肺叶受累;同时发现COVID-19患者以两肺下叶受累多见,尤其是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右肺下叶背段,推测可能是由于COVID-19的目标细胞位于下呼吸道[13-15];短期复查与首次胸部HRCT对比发现大部病例均有变化,以肺段受累数增多为主,说明对于大部COVID-19患者短期内病灶受累呈增多趋势。对于同一患者短期内肺内病变演变的过程,不仅表现在累及肺段、肺叶的增加,而且表现在原病灶本身的变化,如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边界的清楚或模糊、密度的改变、形态的改变等,此外还需注意是否继发胸膜病变、胸腔积液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等,本研究除无淋巴结增大外均有涉及。这些演变过程,可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有相关性[16],肺泡损失后,肺泡内渗出和水肿的程度不同[17],支气管及血管边缘增厚、间质受累[18],导致影像学特征不同;当炎症引起胸膜受累时,会引起胸膜反应(胸膜炎或反应性炎症),导致胸腔积液的发生[19]。

总体而言,COVID-19的胸部HRCT影像学特征为多形态并存,主要以间质性病变为主,特征性磨玻璃影分布以两肺下叶、胸膜下多见。短期复查胸部HRCT可及时观察肺内病变的演变情况,从而判定肺组织损伤程度,同时需结合临床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判定。由于时间仓促,非湖北地区COVID-19患者相对较少,病例有限,仍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肺段普通型右肺
ICG荧光成像技术在VATS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基于肺部增强CT三维重建的右肺中叶血管、支气管解剖结构观察
两种手术入路对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可行性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荧光染色法与膨胀-萎陷法在非小细胞肺癌肺段切除术中的对比研究*
肺段切除术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外周性肺腺癌围手术期效果分析
敦煌医学古方大补脾汤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肺粘液表皮样癌并转移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