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艺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29 15:05:54汤瑞瑜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原则

汤瑞瑜

摘 要:艺术地利用“空白”诱发学生多思,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空白艺术”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空白艺术; 物理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20-001

“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启发、诱导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留有一定“空白”,激发其主动、积极思考的欲望。在教学中运用一点空白艺术,及时恰当地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隙”和自觉内化的机会,即教会他们使用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引他们入门后,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寻求答案,则会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一、物理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必要性

在物理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强化教学,追求讲深、讲透、讲细、讲全,把一堂课弄得水泄不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学生的思路完全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框框里,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这样,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主干知识要讲好,派生性的知识不一定全由教师来讲述.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布以“空白”即空掉的知识,易于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使教学更加完善和完美,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正确而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二、设置“空白艺术”的技巧

空白艺术在教学中是一种极其微妙的教学活动,如果设置得当,能使学生欲答不能,欲罢不忍,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考虑、发现”。

(一)引课时的“空白艺术”

在新课开始或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问而不答,故意留下空白,然后再逐渐引入新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急欲揭示其原因,自然置身于学习情境之中。

(二)讲课时的“空白艺术”

1.提问的“空白艺术”。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也不能没有提问。通常,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有两个最重要的“空白”(即等待时间):“第一空白”是指教师提出问題后,不能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应该有一定的“空白”(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第二空白”指学生回答后,教师要留有适当的“空白”时间,然后再评论学生的答案,或者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答案,从而提高后进生与一般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比率。

2.教学语言的“空白艺术”。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性较差,教师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对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起着调控作用。在学生昏昏欲睡、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或者“走神”的情况下,可让滔滔不绝的讲授戛然而止,则原有的“刺激”突然消失后,学生的注意马上集中到教师身上,思维重新回到教学中来,片刻的“空白”后,教学秩序井然。在讲课当中,教师常常讲到兴趣正浓时,有意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立刻做出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填充空白,从而加深讲课内容。

3.解题时的“空白艺术”。为了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效果,有的教师喜欢把问题分析得过于细致和透彻,实际上不利于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经验的教师常在问题讲到关键处有意卡住,让学生自己去想。另有几种解法。通过这样练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物理问题的潜在创造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在实验时的“空白艺术”。在上实验课或演示实验时,有的教师喜欢把所有的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讲得清清楚楚,实际上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教师在分析实验步骤时有意留下一些悬念让学生用实验去探究、去思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结束课时的“空白艺术”

在一节课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与以后学习有关的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去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取得“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设置“空白艺术”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空白设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必须服从于课堂教学的思想和内容,这就要求设置空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

2.适度性原则:“度”是指空白内容的难度、梯度、频度。设置空白要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量,使学生通过深思熟虑,“跳一跳”可以探到。同时,还应注意一堂课空白的频度,如果空白过多,过于空虚,学生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

3.探索性原则:空白是教师语言的停顿,并不是思维过程的中断。设置空白常选择学生感兴趣,最关注的同时又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或者与学生已有认知相矛盾的素材。切忌盲目强调趣味性而把学生引入歧途,也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4.科学性原则:“空白”作为教学过程的艺术,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手段,肯定不是教学科学的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一方面要不断丰富“空白”的内容,提高“空白”的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视野,探求更新更好更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形成互补,互相促进。

要真正用好“空白艺术”,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眼界、深厚的学识、创新的思维,必须围绕学习任务,在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最易卡壳处”留下“空白”,这样的“空白”内容应与学生水平相适应,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以“空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空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以“空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正是我们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施良方.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关于“比较法”教学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4:47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14:43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1:21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0:33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