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松
摘 要: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国大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还是过度地追求分数,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就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法治素养,立德树人,才能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3315(2020)8-019-001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只是追求高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已是必须的教学目标。而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是培养他们正确的核心素养的重要时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应作为所有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结合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认同感。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尤其是成长环境导致的思想偏激的学生更要重点关注,加强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1]。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会学习道德与法治的乐趣。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道德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精神,教师只是辅助和引导,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比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集体”这个概念,集体可大可小,比如我们的班集体,就是由我们这些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因此,我们要共同努力,这个班集体才能越来越优秀。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有团结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只有集体成长了,个人才会成长起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游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游戏结束后学生可自由发挥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总结发言,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集体对个人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和认知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
二、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专业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良好的品行才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着落点,这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法律知识进行正确的知识传递和引导,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也保障了我们的生活得以正常进行,法律伴我们成长,我们与法律同行,通过对教材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法律的重要价值。教师还可结合社会实际进行教学,社会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我们生活有哪些危害,从而激发学生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和拒绝,培养学生懂法、守法的意识,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还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实践中加深法治意识[3]。
三、创设教学情境,拓宽教育平台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拓宽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一些社会热点时事进行探讨,最后教师总结点评,针对学生发言中思想认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必将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例如在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课堂小法庭”的情境来进行教学,针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展开探讨,例如“在全民抗疫时,却有人瞒报信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这一行为该如何评判?”学生可自由发表看法,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四、优化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还要优化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还应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完成。教师在教学时,要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能够反复实验,经得住考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认知境界,使他们的关注点从日常生活转变为爱国、爱社会、爱生活的高尚情怀,从精神层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4]。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优化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没有无缘无故的权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义务。我们是中国公民,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和安逸的生活,我们可以行使公民权利,但我们也要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履行义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为基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法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道德素养、法治意识和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朱文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7(13)
[2]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6):366-367
[3]陈亚娟.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6):70-70
[4]马成.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