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备德育导师 助力学生成长

2020-07-29 08:02王彩霞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任课老师交流会导师

王彩霞

摘 要: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果是值得每个班主任深思的重大课题。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它将学校的德育目标、任务从班主任工作中分解到担任“德育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使担任“德育导师”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它对学生德育管理进行优化,旨在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育人模式。

关键词:德育导师;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17-001

每位教师都应承担教育和教学的双重责任。笔者为每一位学生配备德育导师,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成长。

一、邀请任课教师担任学生的德育导师

每当新学年开始一个月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新组建的班级学生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根据学校的要求,确立任课教师的“受导学生”。班主任根据班级人数和任课教师的个数,遵循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双向自愿的原则,根据学科成绩、性格特点等进行协调分配,确定每位学生的“德育导师”,并制定汇总表印发给任课老师和学生。

二、带领德育导师履行班级管理的职责

1.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每位师范专业毕业的德育导师都具备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断提高“导师”的素养。在思想方面,要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党的领导、方针和政策,做一个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在道德方面,要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有”“三讲”(“三有”即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三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的文明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觉自律、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的心理品质,鼓励学生刻苦学习,锤炼不怕困难的毅力。

2.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

由于我校学生住宿生占绝大多数,德育导师要坚持每周至少一次与“受导学生”进行个别谈心,认真听取学生每周一次的汇报,及时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情况,还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的目标。

3.进行家校联络

德育导师只有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全面明确的了解,才能真正做好德育导师。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重组的特殊家庭。德育导师可以通过每月“家长接待日”、家访、电话联络等方式,至少与“受导学生”的家长联系一次,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帮助和指导家长改进家庭教育。

4.做好学生的档案记录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位德育导师都要认真填写《德育导师工作手册》,记载学生情况、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的结构,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教育方法、父母双方的工作状况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每次活动全过程都要记录在案。德育导师还要负责“受导学生”《学生成长档案袋》的有关材料,如学业成绩、成长目标与检查表、家校联系手册等上面留下激励性的评语。指导学生记录进步、获奖等情况和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指导学生改进不足之处、制定发展目标并完成。

三、加强班级师生的交流

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班级整体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经常的交流和沟通能有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班主任要起到桥梁的作用,有责任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

1.组织师生交流会

德育导师还要及时与班主任和其他教师交流“受导学生”的情况,以便有利于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师生交流会”是“德育导师”和“受导学生”交流的主要形式。根据德育导师的聘任情况,把全班分成5个小组,学生与导师以茶话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尤其是在大型考试后,此类见面会为德育导师和“受导学生”提供了全面交流的机会,使德育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定期邀请德育导师出席班会课也是促进师生交流和了解的重要方式。

2.组织德育导师交流会

班级活动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就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在得到学校支持的前提下,定期召开有主题的班主任与德育导师交流会,如期中考试分析会等。此类交流会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印发关于班级成绩的数据分析、提前通知任课老师交流的主题、做好发言准备等。还要提前邀请分管校长、年级主任、德育主任等领导参加,以便为班级管理提出建议。此类会议的议程一般包括任课老师分別就各自学科分析成绩、提出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和看法、班主任总结和各位领导提出建议等。此类会议也是小型的德育研讨会,有时还会发现整个学校德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共同研讨。

四、实行问题学生“会诊”制

每位老师和家长看待同一个学生,由于角度不同,会产生差异。问题学生“会诊”制,也就是特殊案例会议制度,是指通过德育主任、班主任、德育导师以及家长交流会,共同诊断学生的缺陷,提出问题,找准方法,落实措施。通过“任课老师就某个学生一起聊一聊”等活动,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班主任会有意外的收获。通过“会诊”交流,每位老师和家长对学生学科上的不平衡、思想上的不稳定、交往上的不恰当等问题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德育导师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总之,在近几年的班级管理中,采用德育导师制式的班级管理策略,充分发挥任课老师的德育导师功能,为班级管理增加了一份新的力量,使班级管理的得心应手。任课老师通过担任“德育导师”参与班级管理,增近对学生的了解,也促进了自身学科成绩的提高。师生关系都很加融洽,班级的学生也能积极健康全面地发展,高考的升学率因而不断上升。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不断思考运用教学规律,运用教育智慧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效果的关键。笔者将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德育教师的专业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2]王军.普通高中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辽宁师范大学》,2011

[3]张向前,钦国强.中学德育导师制:实践与思考,《中小学管理》,2005,第1期

猜你喜欢
任课老师交流会导师
金属王国的才能交流会
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策略与实践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与任课老师的沟通
导师的猫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高等教育转型期的素质结构与养成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